40萬億,40%意味著什么…?
2020年,中國經過數字技術推進的GDP在去年已經接近40萬億,占中國GDP的近40%。由數字技術助力的經濟時代大幕已經開啟。而拉開幕布的正是技術力量——無所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連接、從云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這“四大超級技術力量”正成為塑造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物聯網、邊緣計算、5G網絡等前沿技術是組建超級力量的主力軍,它們讓計算、連接變得“泛在化”。
而從物聯網概念首次被提出到今天,30年過去了。如今在疫情的催化下,融合邊緣快速崛起,數字化的演進過程已經不再是緩慢線性的過程,我們今天已經站在了一個飛快的進程之中。
物聯網和邊緣計算,它們的創新應用在改變著千行百業,在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打破時空限制,一塊屏幕讓教育的種子在深山生根發芽;提高效能、保護工人作業安全,機器視覺開創制造新格局;全面融入醫療領域,科技讓救治過程在分秒中迸發力量……
但只有“它們”是不足以推進數字化進程的演進,讓技術真正發揮的作用還有“他們”。
站在智聯萬物的新時代下,有為促進物聯網發展、堅持不懈的技術者,也有身處傳統行業、渴望突破的千行百業從業者,他們腳踏實地又仰望星辰大海,他們成為了物聯新時代下的破局者。
破局的精神、先進的技術、翻天覆地的創新應用……這些都值得被記錄。為此,英特爾與Science/AAAS、央視頻深入洞見科技賦能千行百業,出品科技題材紀錄片《物聯新時代致敬破局者》,聚焦教育、制造、醫療領域,記錄深耕行業的頂尖科技企業與先鋒人物的奮進歷程。
在這支紀錄片中,有產業革新的真實故事,也有破局者的奮進歷程。讓我們再通過幾個故事片段,來一睹為快:
在四川涼山州德昌縣茨達鎮茨達中心完全小學,學生們對于能上一堂國畫課期待已久。這些孩子生于大涼山——一個擁有美麗山水同時也囿于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無論是優秀老師進山,亦或走出大山去接觸優質資源,這一座座大山都成了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化的現實阻礙。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這所大涼山里的學校也有了美麗堅實的校舍,而如今它又見證了數字化對世界的改變。讓老師和孩子們期待了一個多月的,是今天他們能通過一塊神奇的白板跟在廣州的小朋友一起學習國畫。是的!“拋棄”黑板+粉筆+課本。
這塊白板還擁有互動模式,在授課過程中,大涼山的小朋友可以隨時向廣州的老師提問題。而廣州的小朋友也充滿了期待,他們可以通過“一塊屏”見到彼此。地理位置一西一東的小朋友們有了交集,在那塊屏幕中一起學習國畫,互相給予對方鼓勵與掌聲。
在這種互動與學習中,因時空限制帶來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困局漸漸被打破,科技讓知識構建出一座橋梁,讓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跨越了重重大山。
在山東一所煤礦廠中,下到距離地面幾百米的礦下是工人們的工作日常。在傳統煤炭采集作業中,他們每天沿著這幾百米黑暗隧道來來回回。視覺環境,是工人們安全生產極其重要的因素。
視覺,承擔著人類80%的信息感知。然而礦井天然的漆黑環境對人眼視覺適應帶來了挑戰。那么,是否能夠讓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由此,人們開始將機器引入視覺識別功能。
例如,在井下煤礦中,為了防止有害氣體串流、以及瓦斯積聚,兩道風門必須確保不能同時打開。以前的生產經常會在氣體不符合標準狀態下停止運行,耽誤生產,人工干預要耗費大量時間。如今,機器視覺可以自動檢測風門,比如當有人或者有車到達風門前,相機可以采集到門前的圖像,然后通過邊緣控制器的處理,轉化成信號傳輸給PLC,最終實現對風門開關的控制。
近年來,工業物聯網發展逐漸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視覺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生產領域,開創制造新格局。
警笛聲響起,一位被確診為I型夾層動脈瘤的病人,正由下級醫院轉至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此刻的每一秒,都充滿位置與驚險。搭載“救護車方案”的救護車,在轉運病人的同時,與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現遠程通訊,為生命贏取更多時間。
事實上,搶救室是充滿了各種意外的地方,很難預測下一個病人是什么情況。隨著技術的發展,智慧醫院的建設,提前知道病人情況、同步病人信息,真正實現救治前移。物聯網技術可以助力醫院實現以病人為中心,讓信息共享,打破空間的阻隔,突破時間的間隔。
在紀錄片中,充斥著教育、醫療、工業與我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的破局與變革,物聯網與邊緣計算正在進入應用爆發期。
作為超級技術力量“從云到邊緣的基礎設施”中的重要一環,英特爾將網絡、計算、存儲進一步融合,英特爾圍繞融合邊緣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邁入融合邊緣的新時代,上述的故事片段中,每個故事背后都有英特爾的產品與技術作為支持。
物聯網在中國的破局與實踐,從來離不開國家國計民生的基礎和國策,國計民生背后則是千行百業的蓬勃發展。當前,英特爾正與生態合作伙伴一道,促進邊云協同邁向現實,進而掀起千行百業的創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