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建筑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如何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各個階段以數字化手段提升樓宇能效,助其實現轉型引起業界熱議。而物聯網、5G、AI、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智能樓宇成為可能,樓宇行業的發展迎來新變局,轉型出現新路徑。日前,由千家智客主辦的2021年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在北京舉行。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效業務數字樓宇市場部負責人魏琨帶來《未來的樓宇》主題分享。
在樓宇轉型的道路上,把握行業當前面臨的挑戰,是樓宇走向未來的第一步。在演講中,魏琨歸納總結了樓宇行業面臨的四大挑戰。他表示:“第一個是降碳的壓力。如今全球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樓宇,樓宇要如何降碳以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是行業必須面對的難題;第二,危機下的平穩運營。2019年樓宇因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災害次數超過350次,無論是樓宇運營商,還是設施管理者都面臨著確保危機時期仍保證樓宇處于平穩運行狀態的艱巨任務;第三是節能增效,30%以上的能源浪費發生在樓宇之中,管理者應當充分運用能源以保證超高效運行;第四個挑戰是以設施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人的生命中有90%的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因此樓宇理應保障樓宇使用者的安全、舒適和健康。
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效業務數字樓宇市場部負責人魏琨
迎接挑戰才能實現行業變革,樓宇行業的困境要以電氣化融合數字化來實現破局。電力作為唯一脫碳的能源形式,能夠幫助樓宇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物聯網,大數據和AI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樓宇構建出智能化系統,優化樓宇能效。施耐德電氣認為,在清潔電氣化的基礎上,要以數字化賦能樓宇全生命周期,關鍵是把握四大要素,優化新建或已有樓宇,才能推動實現“未來的樓宇”愿景。
可持續:以電氣技術替代化石燃料實現電氣最大化,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踐行主動式能源管理,配合“具備彈性能源配置”管理微電網,最終形成高效、綠色的資源配置系統,構建可持續的未來。
強韌性:依托功能強大的樓宇運營監視平臺,實現遠程運營管理,保證設施在無人狀態下依然能夠正常運行,配合諧波控制、不間斷電力供應、網絡安全風險防范、關鍵基礎設施資產保護等確保電力可靠。
超高效: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能夠助力業主和運營商把握實時數據,實現按需管理,達到更高效的空間和能源使用,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力。
以人為本: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防范電氣火災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同時系統也可應用于調節或監測室內溫度、二氧化碳、噪音水平等,實現更舒適的體驗,創造健康環境。
把握住可持續、強韌性、超高效、以人為本的四大關鍵要素,以數字化手段打通樓宇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才能夠打造“未來的樓宇”。對此,魏琨表示:“數字化可以幫助客戶在樓宇的全生命周期內更明智地進行決策和資源分配,實現更高的效率。在設計階段,數字化技術能夠模擬真實場景,提升設計準確性;建設階段,云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所有利益相關者彼此相連,保證高效協作;運營和維護階段,互聯互通的設備和數字化系統讓樓宇更加智能,最終實現可持續、強韌性、超高效、以人為本。”
依托面向樓宇市場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施耐德電氣能夠助力樓宇行業邁向未來。在全球市場,通過覆蓋樓宇全生命周期的軟硬件產品,施耐德電氣打造出眾多的優秀案例,其中施耐德電氣新加坡辦公室的改造工程更是其中的標桿。作為投入使用余25年的老建筑,該樓宇憑借深度的電氣化和數字化改造,成功在2020年轉型為碳中和建筑,成為第一座獲得新加坡BCA“綠色建筑標志白金獎”的商廈。該案例充分證明無論新、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改造都能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轉型成為“未來的樓宇”。
施耐德電氣在智能樓宇的多年耕耘及取得的成就收獲了行業的認可,在本屆峰會同期舉辦的中國智能建筑品牌評選及頒獎盛典中,施耐德電氣榮獲智能照明類第一名和樓宇自控類第三名,并被評選為十大建筑能源管理品牌。相信在今后,施耐德電氣會持續深耕樓宇行業,與國內外的合作伙伴及客戶緊密合作,通過對樓宇全生命周期進行數字化賦能,幫助客戶在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采集和利用數據,獲得更高的效率,更明智的決策和更科學的資源成本優化,攜手共創面向“未來的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