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工信部印發《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提出,到2023年,初步建立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制定不少于20項相關標準;對于智能化水平較高的細分領域,實現智能裝備、智能礦山、智能工廠標準基本覆蓋,重要的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集成互聯標準有所覆蓋;其他細分領域優先制定智能工廠標準;實現重要關鍵技術標準在行業示范應用。
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制定不少于40項相關標準;智能化水平較高的細分領域智能制造標準較完善;其他細分領域智能工廠標準全面覆蓋,重點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集成互聯標準有所覆蓋;實現智能制造標準在行業廣泛應用。
具體來看,《指南》稱,水泥、玻璃、陶瓷、無機纖維及制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墻體材料、非金屬礦及制品、防水材料等建材行業主要細分領域,應結合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實際需求,逐步開展智能制造標準研制工作。
水泥領域方面,《指南》提出,規范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水泥虛擬工廠建設場景、5G技術應用于礦區車輛智能調度、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智能賦能技術應用標準。
玻璃領域方面,《指南》提出,規范玻璃行業機器視覺技術應用于缺陷檢測、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熔窯專家系統、成形專家系統、退火專家系統、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智能賦能技術應用標準。
非金屬礦及制品領域方面,《指南》提出,規范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礦山仿真建模場景、5G技術應用于采礦車輛調度場景等智能賦能技術應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