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制造領域,臺積電的營收能力極為強悍,在2021年,臺積電全年營收入達到了1.58萬億新臺幣。
不僅如此,在2022年的1月份,臺積電的營收入更是延續2021年的增長態勢,2月10日快科技消息,臺積電1月份營收成功突破60億美元,創下新的營收記錄。
單從數據來看,可能無法體現臺積電的賺錢能力,但對比中芯國際的營收之后,臺積電完全可以稱之為“芯片界的印鈔機”。
2月11日,中芯國際舉辦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會議內容對外公布了2021年全年營收。
數據顯示,2021年,中芯國際全年營收54.43億美元,成功躋身全球第四,并且,毛利率、營收增長等多項指標,創下歷史新高。
但對比臺積電2022年1月份的收入,中芯國際的全年營收入還沒有臺積電一個月的營收高,毫不客氣地說,雙方的吸金能力都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眾所周知,2021年的芯片市場對于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發展都非常有利,因為,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數百個行業對芯片的需求極具攀升,在此背景下,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這類芯片代工企業自然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芯片代工訂單源源不斷向他們涌來。
而到了2022年1月份,全球缺芯依舊沒有得到緩解,臺積電的訂單也是不斷涌入,生產線幾乎處于滿載狀態。
另外,臺積電單月收入創下歷史新高,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則是蘋果iPhone13系列在全球手機市場的暢銷。
根據多個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憑借iPhone13系列,在2021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回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在此背景下,蘋果自然會繼續向臺積電提供更多的芯片訂單,這無疑進一步促使了臺積電今年1月份營收再創新高。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讀者都已經清楚為何中芯國際一年的營收不如臺積電的單月收入,一方面,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在代工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前者掌握了全球最為先進的制造工藝;后者則主攻成熟工藝。
而先進工藝和成熟工藝最大的不同,則是先進工藝可以為臺積電提供更高的利潤率,而成熟工藝為中芯國際提供的營收則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得益于技術的優勢,臺積電還有客戶優勢,除了上述的蘋果之外,高通、聯發科、英特爾以及AMD等知名的芯片巨頭,都與臺積電有深度的合作。
顯然,在客戶方面,中芯國際遠不如臺積電,這也將造成,中芯國際無法獲得可觀且無法創造高利潤的訂單。
在筆者看來,未來臺積電的優勢還將繼續擴大,營收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根據臺積電的規劃,新一代的3nm制程工藝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這也就意味著,不少芯片巨頭都會瘋搶臺積電3nm產能,比如英特爾、聯發科、蘋果都已經開始提前預定3nm。
毫無疑問,先進的3nm工藝又將成為臺積電新的利潤增長點,一旦大規模量產,臺積電的營收入突破新高并不難。
雖然臺積電在芯片代工領域占據了極大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的競爭對手不會奮起直追。
根據筆者了解,三星和英特爾一直將臺積電視為超越的對手,換言之,未來,臺積電將面臨兩大競爭對手追趕。
目前,英特爾和三星都已經開始加大投資力度,在技術研發和產能方面對臺積電進行追趕,比如英特爾,早前已經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建立工廠,未來投資還將增加到1000億美元。
在2月8日,英特爾更是宣布拿出十億美元成立新基金,扶持初創芯片公司,通過與他們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芯片代工業務的實力。
而三星方面,也即將實現3nm制程技術的量產,對于臺積電而言,三星帶來的壓力遠遠高于英特爾。
寫到最后
從上述來看,臺積電想要在芯片代工領域持續保持領先,一方面,要不斷在技術上精進,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臺積電要穩固客戶群體,盡可能減少客戶的流失。
總而言之,未來臺積電將面臨諸多挑戰,其能否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