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晚間,物聯網公司海爾生物(688139.SH)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 2021年海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1.26億元,同比增長51.63%;利潤總額9.30億元,同比增長119.2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18億元,同比增長114.8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32.97%;基本每股收益2.58元。
對于延續高增長的原因,海爾生物在報告中表示,隨著物聯網戰略不斷深化,公司持續研發投入推進技術及產品方案的創新迭代,加速渠道網絡拓展擴大全球市場競爭優勢,不斷加快物聯網場景生態布局保障用戶最佳體驗,實現了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及傳統業務的雙高增長。
物聯轉型、生物安全布局,疊加成長驅動力
過去幾年,我國物聯網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有數據顯示,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突破2.4萬億元。物聯網呈現出的蓬勃發展態勢,使得該賽道上的廠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其中,海爾生物無疑是代表性企業之一,自施行物聯網轉型戰略后,不僅各場景業務迅速加深拓寬,公司業績亦有持續亮眼表現。公開數據顯示,公司物聯網方案業務2019年至2020分別實現營收1.47億元、2.81億元,占整體營業收入比率分別為14.5%、20.01%。2021年前三季度,物聯網方案業務營收進一步提升,增幅達155.45%,整體收入比重提升至28.71%。
基于傳統主營業務優勢領域,海爾生物逐步推進多產業多場景業務,加速提升物聯網業務驅動力。在低溫存儲領域,創新研發樣本全溫域智慧物聯解決方案,實現了海量樣本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管理,讓各種珍貴種質資源得以安全高效存儲,引領中國生物樣本庫管理數智化升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基礎;推出新型斯特林尖端低溫制冷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開啟零碳制冷新局面;在生物樣本質控領域,聯合行業領先的生物樣品質量控制解決方案供應商安捷倫,共同推動中國生物樣本庫的發展和標準化;在航空冷鏈物流領域,同南航物流、俄羅斯空橋貨運戰略合作,促進航空冷鏈安全體驗迭代升級。自主研發的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先后取得民航局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及適航批準標簽,并聯合南航物流在廣州白云機場完成裝機實驗。
在順應物聯網振興大潮、創新轉型的同時,海爾生物又迎來生物安全發展的風口。隨著生物安全發法正式落地實施,用戶需求和市場規模有望迎來巨量擴容。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2018年全面啟動物聯網戰略轉型,到做優四大主營業務物聯網場景,再至物聯網多元化布局,海爾生物充分受益物聯網及生物安全發展利好,物聯網進程實現快速深入發展,在物聯網生物安全領域已具備龍頭氣質。
穩定團隊、開辟多元市場,鞏固業績延續性
可以看出,海爾生物正以技術領先戰略為倚靠,通過科技創新,突破技術壁壘,不斷將新技術應用于新場景,持續創造新的市場空間。
權威數據顯示,在與海爾生物藥品及試劑場景相關的生物藥市場,國內總體市場規模由2012年的627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3870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25.6%。在實驗室研究方面,2000年-2020年期間,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增長26.27倍,年均復合增速17.97%;尤其2020年R&D經費支出24,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經費總額位列全球第二。
在新近布局的航空冷鏈物流領域,隨著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國產替代,海爾生物亦面臨著一個嶄新的巨量市場。根據相關機構預測,至2020年我國航空冷鏈物流規模已接近300億元。隨著當前市場溫敏物資總需求及商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航空冷鏈物流市場有望迎來爆發。
此外,在血液安全、細胞培養等其他領域,海爾生物也有著充分布局和可觀市場,并在各場景呈現“成熟一批、布局一批”的良性循環。
值得關注的是,海爾生物十分重視核心經營團隊的穩定,以期長期高質量發展。在去年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基礎上,公司2月6日再發新的回購計劃擬用于激勵。公告稱,為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提高團隊凝聚力和競爭力,助力長遠發展,公司擬出資不低于0.50億元、不高于1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00元/股,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最新公告顯示,公司已在17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公司股份20萬股,支付金額1470.26萬元。
機構人士分析稱,在所處生物安全賽道高天花板、多涵蓋面的背景下,海爾生物在物聯網戰略引領下,發揮憑借技術、市場等優勢,穩固核心經營團隊,持續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兌現不斷成長的業績增量,擁有充足可持續發展潛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物聯網智庫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