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不久的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回憶,比如頂級的冰雪賽事對決,斗志激昂的運動健兒,一致叫好的防疫管理……然而,還有一件讓我們久久難以忘懷的事,便是“科技”在本屆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時刻。
如果說冬奧會的賽場是奧運健兒的舞臺,那么冬奧會的背后則是科技的競技場!
作為連續三屆奧運賽事的“參賽者”,在本屆冬奧會中,聯想憑借領先的智能化科技方案,再次肩負起保障冬奧會全程IT運維“0故障”的使命,通過提供13000余件產品,以及派出430余名工程師,對40個場館以及服務設施進行全面的技術支持保障和服務,得以讓這一場頂級的冰雪賽事盛宴完美的呈現給全球觀眾。
“冬奧賽場是檢驗聯想產品與服務的小戰場,也是展示中國制造創新成果的大戰場。”聯想PCSD產品質量管理總監李繼成說到。在奧運會的歷史上,曾有IT設備故障的前車之鑒,不僅給評委、媒體以及公眾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同時也讓比賽失去公平。
更快,不僅體現在聯想計算機和服務器的性能和運算上,還體現在聯想解決問題的響應速度、風險識別應急速度、溝通速度以及解決方案呈現速度等全維度。
更高,聯想提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比如北京冬奧會期間,賽事現場通常面臨零下20度的極低溫以及高濕度的環境,同時還要面對戶外環境有可能跌落的風險,因此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運算性能等各方面能否達到要求就尤為重要。
現場,PCSD質量高級經理樊小軍展示了一項關鍵性技術——鍵盤防水技術。據介紹,這項技術利用了疏水劑抗水特性,可延緩水從三層薄膜橫斷面侵入薄膜內部的時間。經過防水實驗、防潮測試等測試,結果顯示其可在60°C恒溫水中浸泡1小時,同時還能抵抗濕度為98%,50℃下的持續連續敲擊。
除此外,聯想還在冬奧會上提供了包括筆記本電腦、一體機、工作站、服務器、打印機等一系列出彩的明星產品,比如被譽為“雪堅強”的ThinkPad L13 Yoga能在零下20度的低溫環境中“穩坐”評論席,正是應用超強性能的防水防潮性能。雖然這些設備看起來似乎很普通,但真實呈現的效果卻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更強,聯想在本次冬奧的品質管理中,特別設置了嚴格的質量管控流程,覆蓋了場景確認、風險識別、模擬測試、調試改進、生產供貨、售后保障六大關鍵環節的標準化實施步驟。
比如,在生產供貨前期,運維人員會根據機型、環境因素、機器質量履歷等因素,評估所處應用環境下的風險點,如低溫、高濕等極端天氣情況,進行模式測試,并做好調試改進,再進入生產供貨環節;在生產供貨環節,運維人員不僅會對組裝及測試過程重點跟蹤,還特別增加了OOB(開箱)抽檢比例,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控;進入售后保障階段,聯想IT運維團隊通過備機準備、使用清潔方式、齊備維修配件、成立24小時支持團隊,多措并舉,全力應對突發及臨時狀況,保障冬奧賽程的穩定順利。
更團結,為保障冬奧會籌備期間內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聯想成立了多梯次行動保障隊伍。在冬奧會倒計時一年半時,聯想就率先成立了冬奧會質量保障小組;在倒計時一百天時,聯想又成立了特別響應快速小組。即便是在春節期間,聯想應急小組的成員也會24小時全天候“在線”,全力保障冬奧會的成功舉行。
李繼成表示,以“智能驅動、標準引領、源頭預防”為核心理念的聯想質量生態體系是聯想有信心做到“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基礎。
依托聯想的“端-邊-云-網-智”智能技術平臺和“ICT產業高質量與綠色發展聯盟”組織平臺,聯想打造了“智能質量創新、智能質量管理、智能質量服務”三大基礎管理體系,推動質量生態主體“透明化可感知、全連接全聯動、質量優化決策、敏捷業務支持”四大能力延展升級。
正是基于這樣的底層技術架構和管理能力,聯想不僅能快速為冬奧會實現產品的全面客制化,同時也能將此能力賦能到全場景、全領域、全行業,為每一次智能化升級創造可能。
聯想與奧運會的緣分可以追溯到2001年,彼時正值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聯想作為申辦贊助的企業之一,全程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的申辦過程。到2004年,聯想已經成為首家簽約國際奧委會頂級TOP贊助的技術類別的合作伙伴,并在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首次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本屆冬奧會是聯想與“雙奧之城”的第二次“牽手”,也是聯想奧運賽事“0故障”護航故事的再次續寫。
聯想奧運業務總經理王磊說到,“奧運會實際上是一個大的IT集成項目”。因為對于奧運會背后的整個IT部署和運維來說,需要不斷地去克服其中的巨大挑戰,龐大且復雜的IT管理背后,一切都需要經過詳細的設計、規劃、布置、調試、協同、管理和運維,才能最終呈現出幾近完美的信息保障。
比如,冬奧會上我們看到的高山滑雪速降,是一個刺激又令人興奮的比賽項目,然而高山速降過程中卻充滿了危險。據了解,滑行過程中雪橇速度會超過每小時180公里,同時,運動員快速的滑行也對計時計分系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經過數道復雜的驗證才能確保整個計時計分系統的完美運行。
聯想作為三屆奧運“參賽選手”,并且擁有一屆世博會的經驗積累,早已掌握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備戰全流程。在本次冬奧會上,聯想賽事活動技術團隊組成了涉及項目管理、IT運行設計及規劃、實施規劃和管理、呼叫中心建設和管理、場館運行規劃和管理、TOC(技術運行中心)建設和運行支持、運行團隊規劃培訓和人員交付管理的七大人員組織的協同模塊,職能橫貫IT運維前期規劃、項目交付及執行及運行管理的全流程。
在技術服務方案方面,聯想冬奧技術服務方案包括三大模塊:DaaS/桌面運維服務、場館IT集成/運維服務、冬奧整體IT運維保障體系設計規劃,其中場館IT系統集成及賽事運維保障非常關鍵,涵蓋了集成實施管理服務、測試賽場館部署與調試、場館集中部署實施、賽后場館的拆除回收及賽事運維多級保障體系。
現場,王磊特別介紹了聯想搭建的奧林匹克信息發布云平臺,包括協同管理GMS(運動會管理信息系統)、CIS(評論員信息系統)、INFO(媒體轉播系統)、OMS(奧林匹克管理系統)、PRD(成績打分系統)、競賽成績服務系統、奧林匹克信息發布系統等。
通過該平臺,比如當進入比賽后,比賽的成績就可以通過聯想的筆記本和服務器進行收集匯總,再通過打印系統打印,經過裁判長簽字確認后,就可以進入運動員的INFO系統和評論員的CIS系統,或是通過OTS(信息發布系統)發布給公眾。
正是聯想提供的軟硬件IT基礎設施,覆蓋計時計分系統、評論員信息系統、賽場成績系統、比賽管理系統等奧運七大信息系統核心,從而大幅提升了賽事過程中1.5萬多名運動員、2萬多名媒體人員、和10萬名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過去數年,聯想不斷向智能化轉型,立足于3S戰略,從數據、算力到算法,針對每一次重大事項都能快速構建出專門的新IT解決方案,比如在航天飛機、空間站中,在本次冬奧會賽事當中……
當然,這些項目的背后也同樣有一群可愛的人,比如本屆冬奧會上鏖戰594個日夜的430位幕后數字建設者,除了吃苦耐勞、穩扎穩打的精神外,同樣也要贊嘆他們高度的向心力、組織凝聚力,以及在這些之外的聯想的人才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