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于2022年3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實施辦法》明確規定,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智慧消防納入智慧城市總體布局。
根據2017年公安部消防局發布的《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智慧消防是依托無線、互聯網等現代通信技術,綜合利用RFID(射頻識別)、無線傳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現有數據,擴大監控系統網絡用戶數量,完善系統報警聯動、設施檢查、單位管理、消防監督等功能。
圖片
從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逐步形成“智慧城市”的建設概念。消防安全作為城市建設重要一環,逐步形成“智慧城市”相匹配的“智慧消防”云平臺服務。
智慧消防管理云平臺
采用“感、傳、知、用”等物聯網技術手段,綜合利用RFID、無線傳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專網等通信網絡,對消防設施、器材、人員等狀態進行智能化感知、識別、定位與跟蹤,實現實時、動態、互動、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傳遞和處理,通過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和態勢分析,為防火監督管理和滅火救援提供信息支撐,提高社會化消防監督與管理水平,增強消防滅火救援能力。
深圳某區:RFID射頻識別技術有效防范入室充電。
日前,深圳某區已正式啟用電動自行車RFID射頻識別禁入系統和家居煙感報警系統。這是該地區針對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多發,在提升預警處置能力方面推出的一項新舉措,也是全市首次利用科技手段防控電動自行車電池火災。
通過電動自行車RFID射頻識別禁入系統技術將分管職能部門、社區網格、房東或者物業、電動自行車使用者、業主等緊密地結合起來,對電動自行車進行后臺跟蹤,杜絕電動自行車電池入戶充電,避免因電動自行車充電而造成火災事故。
《“十四五”國家消防工作規劃》
2022年4月14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消防工作規劃》的通知。
《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中國特色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基本建立,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城鄉消防安全基礎更加穩固,消防工作法治化、社會化水平明顯提升,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管理體制基本健全,全社會防范火災事故的能力顯著增強,亡人火災事故明顯減少、重特大火災事故有效遏制,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大幅提升。
2022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陳靖:
建議全面建設智慧消防、規定管控消防安全“三個化”消防。他建議,對消防安全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預警管控作出全面規定。比如加強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和數據共享,推行在線監管、遠程監管、移動監管和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管理方式。建立重大火災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運用大數據算法等數字技術提高消防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打造全方位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他建議將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打造覆蓋所有數字化場景的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包括應對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數據安全、供應鏈安全等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
建議加強城市應急能力建設,保障城市安全。他建議,完善城市總體和專項應急預案,推動預案電子化、智能化建設,提升危化、火災、燃氣等專項預案與基層部門應急預案的可行性與高效性,建立智慧應急預案實施體系。
智慧消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消”的智慧和“防”的智慧相結合,實現消防工作和部隊管理由傳統粗放型向集約高效、精細化的轉變;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滅火救援工作的保障能力,開發服務消防的智慧化應用,加強消防的協同工作能力,進而為“智慧城市”的順利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高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為國民經濟騰飛保駕護航,創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