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物聯網在近些年來正愈發受到政策、資本和創業者們的重視,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據機構IoT Analytics在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2022年到2027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以22.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52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隨著供應限制的緩解和增長的進一步加速,全球將有大約270億臺聯網的物聯網設備。并且,以物聯網為業務重心的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度所獲得的全球風險投資(VC)資金,就已達創紀錄的12億美元。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同樣十分光明:據行業研究機構IDC去年年底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超過3000億美元,全球占比將達到26.1%——可以說,無論全球還是中國市場,物聯網產業都正在迎來屬于自己的風口。
不過,盡管未來可期,但物聯網產業中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如:雖發展多年,但物聯網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存在感”仍不強;相對互聯網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物聯網在技術迭代與商業成長上仍然較慢;另外,就中國市場來說,物聯網在產品技術上的“國產化”,仍然任重而道遠。
鎂客網注意到,創立于2019年的上海道生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生物聯),是目前國內在物聯網創新技術研發方向上的佼佼者,也是國內少有的在“傳輸技術+芯片+系統”等方向上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硬科技”企業。于是,我們邀請了道生物聯創始人兼CEO:何輝,就物聯網在商業與技術等方面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 | 道生物聯創始人兼CEO:何輝
“我們認為這個物聯網的應用,還處于中早期。其實生活中已經有很多物聯網的應用,只是大家可能這個感覺上沒有那么明顯。”
何輝告訴記者,今天被普通消費者所感知到的物聯網應用,主要集中在像個人可穿戴設備、家用監控等等以視頻為主的寬帶應用和以家庭為場景的短距離的應用。但從長遠來看,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和行業物聯應用等窄帶應用,將是物聯網產業的下一個爆發點,需求量也會更大。
記者注意到,面對未來龐大的窄帶應用市場,從技術上來看,相對略顯“古老”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來說,“后起之秀”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率廣域網絡)很明顯更是物聯網發展更佳的選擇。
何輝告訴記者,LPWAN的興起,改變了物聯網沿用“人連接人”技術的傳統,而是走向了“物連接物”的技術方向。但不同于互聯網“硬件種類少、軟件種類多”的特點,物聯網內大量不同硬件、場景決定了物聯網的迭代速度更為緩慢。
另外,從商業和技術兩個角度來說,目前物聯網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阻礙。
“就商業角度而言,物聯網應用的規模投資離不開較高的應用成熟度,是否易于施工、部署和維護,是否做到了低成本和低能耗,都是影響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何輝告訴記者,“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作為LPWAN的第一代技術,包括LoRa和NB-IoT等流派在內,仍然存在容量、速率、靈活性和成本上的不盡人意。”
舊有技術的缺陷,最終還是要用更創新、更優秀的技術來解決。
記者注意到,由道生物聯自主研發的TurMass? 是一套窄帶無線物聯網LPWAN(低功耗廣域網)傳輸技術和組網系統,采用了全國產的自主創新技術,并具有超大容量、高速率、廣覆蓋和低成本的特點。
“TurMass?可以被看做是新一代的LPWAN技術,”何輝告訴記者,“是我們針對LPWAN專門研發的窄帶傳輸技術,采用了包括多天線、極化碼以及我們獨創的免許可隨機接入等最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現有成熟技術相比,容量提升了百倍以上,速率提升了6倍、覆蓋能力提升5倍、組網靈活性更大,成本降低一半。”
“這就意味著,如果未來我們向萬物互聯發展的話,TurMass?對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尤其是對那些需要專網、性能及成本敏感的客戶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何輝充滿信心的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成立于2019年的道生物聯,實際上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大量時間——早在2014年,團隊就已經開始了對LPWAN的研究,在積累了十余項關鍵技術發明專利后,最終在2019年時正式成立公司切入該賽道。
目前,TurMass? 芯片是道生物聯的主打產品。出于客戶驗證系統的需要,道生物聯也提供了包括網關、終端和服務器等一整套產品。何輝介紹,TurMass? 高度適用于室內外照明控制、能源管理、資產定位、畜牧、農業、礦場、水利水務、消防、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無人機、衛星物聯網和海洋探測等多個領域。
何輝也對記者表示,未來,道生物聯還會針對消防、電網輸配電、熱能管理、無線抄表、智能建筑和衛星物聯網等應用,進行重點突破。
記者注意到,經過多年的持續耕耘,道生物聯的技術與產品已經獲得了不少客戶的認可,不僅幫助了許多此前使用傳統技術的客戶,通過新技術的替代來實現“降本增效”;也為一些對LPWAN技術產品有著迫切需要、但長期未能找到滿足具體技術要求產品的客戶,解決了燃眉之急。
也正是借助于道生物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在面對目前競爭激烈的物聯網賽道時,何輝看到的卻是一片“藍海”。
“我們認為屬于窄帶物聯網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在工業物聯網和行業專網等領域,未來至少還有幾十倍的成長空間”,何輝對記者表示,“在自主技術上,道生物聯從核心算法、芯片到系統整套技術全部‘國產化’,各項技術指標都處于國際領先的水平。從這些角度來看,道生物聯面對的實際是一片‘藍海’。”
但何輝也坦承,面對復雜的市場,企業想要創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不僅需要技術上保持領先,更重要的是打造“產品力”。
“技術一定是企業的根基,但還不夠。為了獲得市場的認可,還要依靠有競爭力的‘產品力’——在性能、成本、易用性、服務和端到端的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都要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直接創造價值。”
1995年,彼時已經在科技行業呼風喚雨的比爾·蓋茨,在他的《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中寫道:“未來也許是物聯網的世界,有人說它是繼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又一次革命,盡管我并不是很喜歡這種說法,但我敢預測它必將掀起一場全新的風暴。”
時隔近30載,全球物聯網產業已經站在了風口之上。未來,還會有哪些如道生物聯一樣的國產物聯網“硬科技”企業可以迎風翱翔?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我們,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