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華為與陳春花教授各自的聲明紛紛沖上熱搜,心聲社區里那句“華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華為”也激起了網友廣泛的討論。
當你看到下面這三條對于企業的建議時,請問是什么感受:
1.精簡管理構架,以消費者為導向,重經營輕管理。實現與客戶的共贏,就要突破企業自身的業務框架,關注客戶最迫切的需要,扭轉“甲方”“乙方”的對立思維,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一元思維。
2.持續地變革和自我更新。向平臺型企業轉型時,要加大科研投資的力度,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對外提升客戶滿意度,對內提升效率和效益。
3.導入數字化管理機制,所有老板都要明白,未來的企業不再是企業,而是為員工賦能的平臺,員工也不是員工,而是老板。企業想要持續保持向上的活力,必須進行數字化改革,用機制實現員工自我管理。
據某自媒體報道,這是陳春花教授曾經給華為提出的三點建議,也許大體看上去只是對于企業戰略和管理的正常建議,但后面的一句文字則顯得讓人摸不著頭腦:
“聽完陳春花教授的意見后,任正非感到非常愧疚,自己曾經最為得意的便是‘對人才的管理’,但自己并沒有做到最好,之后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細數華為自成立以來發展到今日的成就,相信說任總是最了解華為的人絕不為過,任總的戰略和管理能力也絕對屬于超一流水準,如果說在聽取一個沒有參與過華為經營管理的“外人”的建議后“感到愧疚”,才“大刀闊斧改革”,恐怕難以讓人信服。
而類似有關華為與陳春花的謠言,卻在幾年的時間里持續發酵。
據了解,2017年1月17日,陳春花曾在其公眾號“春暖花開”上發表文章《與任正非先生:圍爐日話》,描述了她和姚洋教授、田濤教授等人在2016年末與任正非先生交流的情景。
在文章的開頭,陳春花這樣寫道:
“到了見面地點,想不到任先生已經早早在那里等,很感動。坐下,任先生看到我們穿的單薄,就問身邊的同事,看看有壁爐的會議室是否空閑,如果空閑,我們轉場去那里,得到確認可以過去,任先生就帶著我們轉場去另一個會議室了。令我驚奇的是,任先生竟親自開車帶我們過去,我和姚老師都說,這該是史上最貴的“司機”,想不到任先生說,他本來今早打算到酒店接我們,但是看到路線并不順,擔心影響見面時間,所以直接到會議室等我們了。坐在任先生親自駕駛的車上,更加欽佩任先生。”
文中的表述其實相當正常,但近幾年,隨著文章細節不斷被夸大,逐漸演變出“華為軍師陳春花”、“華為海軍司令陳春花”、“任正非親自開車接陳春花”、“任正非不顧華為高管反對,堅持自己開車接北大教授陳春花”等說法。
除此之外,網絡上還出現了上萬篇虛假事實的文章,包括:《任正非不顧高管反對,親自開車接一位女教授,說:這是我的榮幸!》、《任正非給陳春花當司機,陳春花:任總,你的公司將面臨巨大虧損》、《2016年,任正非生涯首次給一個女人當司機》、《中國首富三顧茅廬,任正非親自當司機,陳春花為什么能成為50多家企業的座上賓?》、《任正非親自當司機接送,華為女軍師陳春花的江湖傳聞》等等。
此外,還有不少“神秘推手”將她與華為緊密捆綁,稱“陳春花是華為第二大腦”、“陳春花是華為幕后軍師”、“任正非聘請陳春花當顧問”、“任正非聽得熱淚盈眶,他把每句話詳細記錄在冊并奉為珍寶,按照陳春花的建議,大刀闊斧進行一系列整改”、“聽了陳春花3點建議,任正非放下身段向離職員工道歉”、“72歲的任正非請來一位北大女教授為17萬員工演講”等。
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的謠言,華為與陳春花于今日先后做出回應澄清此事。
上午10時,華為在“心聲社區”發表聲明:“近期網絡上有1萬多篇夸大、演繹陳春花教授對華為的解讀、評論,反復炒作,基本為不實信息,我們收到不少問詢,所以正式聲明:華為與陳春花教授無任何關系,華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華為。”
與此同時,陳春花本人也正式聲明,稱這些文章不是其本人所寫,華為僅為其學術研究案例之一,并將聘請律師就此類侵權行為追究責任。
資料顯示,陳春花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知室聯合創始人、新華都商學院理事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在2015年到2018年 ,還曾連續四年獲得《財富》“中國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領袖”的稱號。
而對于今天華為與陳教授雙方的聲明,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華為內部的心聲社區,就有員工表示這聲明“很像老板的語氣”、“有老板的風格”。
在知乎上,這一話題也沖上熱榜,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甚至有網友表示“顯然陳教授沒有和華為確認過眼神,沒有確認是不是遇上對的人”。
當然,很多業內人士也對此事表達了看法。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就在朋友圈表示,“企業是干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也不是說出來的。華為今天的理念、架構、管理辦法是華為幾十年,大量的領導一點點摸索、積累、自我否定、不斷調整形成的。這個過程中華為是開放的,不斷學習的。包括我也有運營商的團隊差不多定期會吃飯交流。但我相信華為絕不會弄一個外面的人,幫自己設計個架構、模式,然后照著做,華為才不會這么傻。”
除了華為之外,陳春花教授也研究過多家知名企業的案例。
在瑞幸咖啡造假被戳穿之前,曾經被稱為"民族之光",陳春花教授就曾評價過瑞幸咖啡,說到“瑞幸的標本意義就在于,它用數字邏輯重組了零售的方方面面,包括供應鏈、門店設置、組織管理、運營協調等等;從重構咖啡供應鏈的價值,到重構咖啡店的成本價值,再到重構咖啡連鎖產業的價值。”
除了夸贊瑞幸咖啡的模式之外,陳春花教授還曾夸贊共享單車和樂視的模式,她曾經在樂視的高峰期評價到:“樂視的生態結構從產品邊界到互動邊界,然后到網絡邊界,再到結構邊界,一直在打通。”
當然,瑞幸咖啡和樂視的結局,大家都已經有目共睹了。
寫在最后
以華為今天的體量,戰略決策絕不可能聽取一家之言來“拍腦袋”決定,一定會有非常專業的團隊和科學的決策體系與流程,網絡上的謠言顯然只是背后寫手的虛構。今天,華為與陳春花教授雙方的辟謠聲明都非常堅決,這件事應該會就此告一段落。但不管怎樣,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應始終牢記兩句話:“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謠言止于智者”。
參考資料:
1.《陳春花回應與華為聲明:網絡夸大演繹文章不是我寫的》,鳳凰網科技
2.《華為回應與陳春花相關傳言:與陳春花教授無任何關系》,青瞳視角
3.《從瑞幸咖啡到樂視,是誰蒙上了陳春花們的雙眼?》,磐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