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今天(8月3日)表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決定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相關措施自2022年8月3日起實施。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大家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此舉將對臺灣的半導體制造產業、建筑業帶來怎樣的沖擊。持續高漲的話題熱度也讓大家對于“天然砂石”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低廉原料刮目相看,那么“天然砂石”到底是什么?斷供天然砂石將對臺積電等半導體供應商產生多大影響?
據百度百科顯示,天然砂是指由自然條件作用(主要是巖石風化)而形成的,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包括天然海沙、湖沙、河沙或碎石砂(即礦物天然分裂為細小的砂粒),廣泛應用于玻璃、鑄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煉硅鐵、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膠、磨料及濾料等工業。
其中,硅砂及石英砂主要用于建筑業、玻璃工業或清潔金屬等;土質砂、包括高嶺土砂主要用于制澆鑄模及耐火產品;長石砂主要用于陶瓷工業。
這個廣泛應用于冶金制造、建筑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料,對于臺灣地區而言卻是進口大戶。根據商務部2007年的文件顯示,當時臺灣地區天然砂進口量的90%以上來自大陸。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大陸第一次暫停對臺灣地區的天然砂出口了,我們不妨借前車之鑒了解一下此舉的影響力。
2005年8月,大陸提出了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宏觀調控政策。天然砂屬于資源性產品范疇,出于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2006年12月,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第87號公告,宣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恢復禁止天然砂出口措施。
2007年11月14日,時任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唐煒、外貿司副司長梁樹和出席國臺辦新聞發布會時,介紹了大陸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的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唐煒指出,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砂石業者和有關方面通過多種途徑向我反映,臺灣島內砂石資源短缺、供應嚴重不足、價格暴漲,砂石業、營建業乃至整體經濟發展都受到很大影響。迫切希望大陸方面盡快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
此外,2007年12月9日,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在接受央視網衛星連線采訪時表示,臺灣從中國大陸獲得的天然砂,進口趨勢是這樣子的:2002年有800多萬噸,2003年有1500多萬噸,到2006年已經劇增到3100多萬噸,按照這樣的趨勢走下去,臺灣對中國大陸天然砂的進口需求是有增無減。
鄭又平介紹,根據統計數字來看,臺灣一年正常的砂石需求量約為6600萬平方米,相當于9000萬噸左右,而這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于河砂的開采,有三分之一來自于島內陸上砂以及地下石的開采,還有三分之一便是來自大陸進口。臺灣如果完全停止從大陸進口天然砂,一年將短少近1000萬噸左右的用量,如果以現狀來看,可能會減少到3000萬噸,這個量是極為龐大的。所以,如果不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打擊。
最終,商務部于2008年3月7日發布了《對臺灣地區天然砂出口許可證申領程序及相關事項》,宣布自3月10日起正式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
此外,2017年12月,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的報道曾透露,當時臺灣北部建筑市場進口砂石占約四成,幾乎九成依賴大陸,一旦大陸停供,北部“砂石風暴”隱然成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如今,五年的時間過去了,大陸再度停供,對于臺灣的沖擊可想而知。
相較建筑業而言,半導體產業對于天然砂石的需求量要少很多。
眾所周知,晶圓是芯片制造的主要材質,高純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摻入硅晶體晶種,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圓柱形的單晶硅。硅晶棒在經過研磨,拋光,切片后,形成硅晶圓片,也就是晶圓。而其中的高純度硅棒就是主要通過對普通的石英砂進行一系列的高溫還原反應才能得到的。
即便如此,半導體用硅也僅占全部硅材料總產量的5%,映射到天然砂的用量上,在總體占比層面也與建筑業用量相去甚遠。那為何當商務部提出對臺灣暫停出口天然砂后,人們依舊在熱議其對臺灣芯片市場的影響呢?答案顯然是與臺積電有關。
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2022 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機芯片組出貨量當中,臺積電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占據了近70%的代工份額,包括從完整的片上系統 (SoC) 到獨立的應用處理器 (AP)和蜂窩調制解調器。
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曾發文直言,“半導體產業才是臺灣的命根子”,而這樣一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企業之于臺灣的重要意義無需贅述。有數據顯示,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占島內GDP總額的18.5%,其中臺積電一家就約占臺灣GDP的7.4%,市值超過7000億美元,被民進黨稱為“護臺神山”。
此外,美國專家也曾發表文章稱,阻止中國收復臺灣的最佳方式并不是武力對抗,而是選擇優先摧毀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尤其是作為臺灣半導體龍頭企業的臺積電。美專家認為,失去臺積電的臺灣將會“毫無價值”,這樣將會使中國喪失收復臺灣的動力、完成統一后也將無法繼續利用臺灣的科技基礎。
這一言論明顯是片面、有失偏頗的,拋開其在政治層面的錯誤不談,這種言論卻將以臺積電為首的臺灣半導體產業推向了風口浪尖。如今,半導體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因素,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對局勢產生較大影響,這或許也是為何天然砂石新政一出便立刻引起半導體業界的廣泛關注。
然而,就在業內為臺積電即將面臨的局勢擔憂之際,劉德音已經與佩洛西完成了會面。
華盛頓郵報8月2日報道稱,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竄臺期間將約見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討論美國剛剛通過的芯片法案。而根據臺媒最新消息指出,該行程已于3日早上于美國在臺協會(AIT)以視頻方式完成。臺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已證實此事,并稱雙方談及芯片問題以及美國芯片法案。
而就在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前夕,劉德音曾接受了CNN專訪,當談到島內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時,劉德音宣稱,沒有人能以武力控制臺積電(Nobody Can Control TSMC by Force),一旦采取軍事行動,將會使臺積電工廠無法運作。他表示,“要知道臺積電是一個精細復雜的制造工廠,從原料、化學物質、設備零件、工程軟件到檢測,都必須與歐洲、日本和美國等國家進行實時聯系。臺積電要依靠許多人的努力才能運作,因此就算靠武力控制,也無法正常運作。”
寫在最后
作為行業媒體,無意妄論政事,但從上一次暫停天然砂石出口的影響力來看,此番商務部的“重拳出擊”無疑也將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帶來一次震蕩,而其究竟對半導體、臺積電帶來多大影響,還要時間來驗證。
作為昨晚一直盯著航班追蹤網站的普通公民,愿祖國早日統一!
參考資料:
1.《臺積電董事長宣稱:沒有人可以武力控制臺積電》,觀察者網
2.《大陸暫停對臺灣地區出口天然砂,九成依賴大陸的島內建材市場將受重創》,澎湃新聞
3.《商務部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對其半導體制造產業有何影響?》,EDN電子技術設計
4.《臺學者:臺積電是臺灣命脈,丟了半導體產業,臺海戰爭就不用打了》,曉冰老師
5.《佩洛西專機抵達臺灣,臺積電董事長不許大陸動武,否則將斷供芯片》,田柳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