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全球市場部中國區負責人古月出席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零碳地球雙碳產業高峰論壇”,分享AI技術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洞察,并展示施耐德電氣依托AI加速減碳的豐富經驗及成果。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全球市場部中國區負責人古月出席圓桌討論
古月表示,相比人的經驗,AI技術擁有多項優勢:AI可以迅速處理海量數據,保證預測和分析的實時性;AI表現穩定,永不疲勞;AI算法具有可復制性,而人的經驗只能積累、難以復制。“應對氣候挑戰,AI技術蘊藏著無限的潛力。數字化能夠實現碳排放測量、分析和匯報,而AI算法能夠進一步建模和預測,幫助人類更好地進行碳排放管理。可以說,AI技術為數字化減碳插上了翅膀。“
比如施耐德電氣就將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與AI技術相結合,綜合分析樓宇建筑的實時能耗、歷史數據、周期性規律和天氣預報等信息,提前調節負荷,減少能耗。針對碳交易需求,AI技術能幫助企業預測市場趨勢,更好地管理能源支出,降低相關風險。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全球市場部中國區負責人古月
古月強調,“創新無處不在,未來AI將無所不能,但當前AI技術仍受制于場景,嚴重依賴場景適配性和原始數據積累。要解鎖‘場景封印’,推動AI技術進一步發揮減碳價值,需要聚焦三大突破口:
在技術層面,要促進IT與OT的融合。AI的發展離不開算法和數據兩大關鍵要素,只有將技術深度融入場景之中,才能讓OT為IT所用,IT為OT賦能。在政策層面,需要促進產業鏈的緊密協作。減碳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產業鏈中存在數據斷層或數據孤島,AI技術的協同減碳效果將大打折扣。在實施中,AI技術的推廣可以‘由點帶面’,頭部企業積極尋找突破點,以技術賦能客戶推動從范圍一到范圍四(1)的減碳,同時通過廣泛協作拓展到產業層面,帶動整個行業進行更大規模、更快速的轉型。”
施耐德電氣就將AI技術深度融合到應用場景中,積極助力各行各業提效減碳。例如在工業領域,施耐德電氣在過程控制系統中引入AI算法,為生產流程提供預測性洞察,提高產線整體效率,一條年產熟料32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每年減排可達8400噸。在物流環節,施耐德電氣利用AI算法優化產品包裝,減少了40%的包材,并通過AI規劃最佳運輸路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1):碳排放范圍四:指企業應用新產品和新技術后產生的碳排放與不應用該產品和技術所產生的碳排放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