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終于迎來了一個頂層的設計和規劃。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的通知。其中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縱深發展。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華為剛剛發布的Mate50高端手機依舊不支持5G,只能依靠5G手機殼實現5G聯網。這件事一時間眾說紛紜,很多人認為,目前5G網絡不僅費流量,而且速度并沒有比4G快多少,也沒有任何“現象級”應用,有雞肋之嫌。實際上低延遲高連接的5G網絡并不是為了消費終端更快速、容量更大,而是為了物聯網應用,也就是萬物互聯。那么5G應用可預期的最大落地場景,應該就是物聯網,這也和工信部發布的要實現上萬家5G全連接工廠相匹配。
物聯網實際上也是各個國家各個運營商在5G應用上瞄準的最多領域。據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將達到246億個,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其中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全球占比高達30%。另據賽迪公布的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達到2.14萬億元左右,此后幾年這個市場規模仍將保持18%以上的增速。去年9月,工信部、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到2023年底,在國內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同年11月,工信部又印發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移動物聯網發展相關工程,并給出了20億個連接目標的規劃。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物聯網作為5G應用的主要部分,其快速發展將拉動整個產業鏈高速增長。2022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增至144億個,同比增長18%,到2025年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246億個。可以試想一下,如果5G全連接工廠要實現物聯網整體運行,勢必會在目前的網絡基礎上增加大量的5G網絡微基站建設,還要增加所有機器設備的連接和收發裝置,與此同時,作為后臺計算大腦的數據中心、云計算系統和服務器也將得到匹配建設。此外,從技術層面看,雖然我們沒有5納米以下的芯片技術,但是物聯網本身不需要這么高精尖的技術,整個通信設備制造以及物聯網連接設備制造,包括5G網絡建設都是我們的強項,能最大限度在現有技術水平下發揮我國的產業鏈優勢,實現產業快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