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默默耕耘于智能硬件幕后舞臺的智微智能如今已行至臺前,并在資本市場的加持下提速發展。然而,面對外企的深厚積累與先發優勢,以及國內一眾智能制造廠商百家爭鳴的競爭壓力,智微智能在工業領域何以立身?
“情懷”或許難以抵擋因各種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供應鏈壓力,“情懷”也很難在技術攻關、產品升級的過程中產生價值,在逐利法則明確的資本市場,談“情懷”甚至會成為扣分項。然而,縱觀中國科技產業近幾十年來的蓬勃發展,從最初的落后追趕到如今已在諸多領域領跑全球,為國產化技術貢獻力量的產業同仁們又有哪一個心中沒有情懷?
如今,科技已經逐漸成為了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加之全球供應鏈因新冠疫情與戰爭存在極大不確定性,關鍵技術與核心產品的國產替代已是大勢所趨。而在本土化發展持續向縱深躍遷之際,產業也同樣需要有情懷的企業來推動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以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為例,眾所周知,多家老牌廠商盤根制造業已久,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而且大多都擁有豐富的產品線以及久經市場驗證的解決方案。身處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跨越的關鍵節點,我國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也在快速發展,業內涌現出了一批兼具情懷與實力的企業。
不久前,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袁微微在與智次方·物聯網智庫進行深度交流時就曾提到:“我有一個情懷,就是希望國產工業產品能夠真正的崛起,獲得市場的認可。”
彼時,智微智能已經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這家過去一直默默耕耘于智能硬件幕后舞臺的廠商如今已行至臺前,同時,在資本的加持下,智微智能也強勢進軍工業領域,推出了自有品牌智微工業。然而,面對外企的深厚積累與先發優勢,以及國內一眾智能制造廠商百家爭鳴的競爭壓力,智微智能在工業領域何以立身?
2011年,“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智微智能正式成立。
“新一代信息技術”被確立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提出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等重點方向。伴隨著國家層面大力推進ICT產業發展,智微智能也在隨后的五年中先后成立了物聯網事業部、商用PC事業部、數通事業部以及服務器團隊,產品與方案涉足智慧教育、智能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商顯、智慧交易等行業。在深耕研發與生產的同時,智微智能也在客戶需求、市場理解、行業洞察、產品/方案應用精準性、制造端交付效率等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行至2016年,物聯網產業進入蓄力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體會到了智能化技術所帶來的成本優化與效率提升,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逐漸爆發。而此時,扎根數字化基礎設施硬件與解決方案的智微智能也感受到了產業從量到質的變化——合作客戶數量猛增,項目數量和訂單金額也在不斷創出新高,尤其是智慧教育、智慧辦公、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四大行業的產品鏈條都在隨著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而日趨成熟,同時,在國家政策與財政的共同推動下,行業需求也迎來了大爆發。
眾所周知,我國物聯網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高歌猛進,產業總體規模、骨干企業數、標準制定數量等指標全部達到規劃預期目標,物聯網應用部署范圍和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也正是在產業蓄力的關鍵階段,智微智能察變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的變化升級,適時地調整了公司戰略方向,開始在“端邊云網”的新協同架構下積極拓寬產品線,增加對服務器、交換機、網安設備、邊緣設備等產品的覆蓋,先后成立了通信事業部與工業事業部,同時還組建了視頻方案部,加強軟件開發的投入,深入部署各類智能場景與細分領域,為客戶提供“端邊云網”一站式的硬件方案和軟件增值服務,公司內部也面向不同的行業與市場,規劃了清晰的體系,以支撐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運維。
智微智能主營業務及經營模式
回望智微智能一路以來的發展,何嘗不是產業變遷的縮影——ICT、IoT經歷了蟄伏與蓄力,智微智能也在智能硬件飛速發展、出貨量增長迅猛的關鍵節點成功入局,經歷了業務與產品的艱難爬坡,以研發與生產硬實力搏得了一席之地;隨著市場需求的爆發,企業也需要面臨業務升級所帶來的種種挑戰,所以機遇面前,善于思考、積極求變的智微智能也成功在大浪淘沙之中站穩腳跟。
據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袁微微介紹,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以及新興技術應用的持續深化,智微智能感知到產品應用場景越來越細分、產品形態越來越多樣化,隨著各行業差異化需求與痛點逐漸清晰,以一概全、一機多用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在實際交付過程中,客戶從以往的單機種大訂單量轉變為多機種小訂單量。而面對ICT產業的變革,智微智能的研發設計與供應鏈也從通用轉向了專用,生產制造由規模化向規模化+柔性化轉變。
隨著產業發展邁入增長期,智微智能也在“端邊云網”協同架構下面向更多行業發起沖擊,尤其是面向工業領域,公司成立了自有品牌“智微工業”,依托一直以來在研發與制造端的積累為客戶提供即時的本土化技術支持和軟硬件增值服務。
回顧智微智能在智能硬件領域征戰的數十載,針對教育辦公類、消費類、網絡設備類、網絡安全類、零售類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的智能硬件產品,雖然一直居于幕后,也同樣創造了很多“產品神話”,攻占了大量市場份額。
舉例來看,Intel、智微智能以及TV生態伙伴在2011年共同制定了OPS標準,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在國內市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內置OPS標準模塊的電子白板等產品逐漸成為課堂必備的智能硬件產品,同時,為了更好地賦能智慧教育場景,智微智能還面向大屏廠商制定了THIN MINI ITX主板標準,二者都可以將碎片化產品進行標準化統一,整合各方教育資源與各類智能功能,為老師與學生提供完整的智慧大屏解決方案。
不難發現,智微智能已經在智能硬件領域沉淀出了一套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再到產業價值輸出與推進落地實踐的完整賦能體系,而這無疑也是其在工業領域開疆拓土的利器。
智微智能工業整體解決方案
首先,在研發設計方面,根據智微智能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智微智能的研發人員達459人,占企業總人數的26.86%;若減去生產部門,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過了50%。公司內部已經形成了全鏈條、規范化的研發體系,具備在X86和ARM計算架構下的研發能力,而且從項目管理、硬件開發、結構開發、軟件開發、再到產品測試都有整套完善的流程和標準。所以,面向工業領域,智微智能有能力進行定制化研發,即針對不同行業與部分重點行業,開發行業專屬產品,例如針對機器人行業開發的鳳凰山核心板及整機產品;針對醫療行業研發了專用嵌入式整機、工業平板、核心板等產品;針對工業信息安全領域推出了國產化平臺產品。
智微智能研發體系
其次,在生產制造端,智微智能擁有十余年的制造經驗以及完善的測試體系、品控體系、響應能力、售后服務體系、供應鏈體系和快速交付能力。更重要的是,相較于海外企業,智微智能的本土化服務優勢以及對行業需求的精準把握能夠更加準確的切中中國制造企業的實際痛點。
智微智能位于東莞的制造中心
在產業價值輸出與推進落地實踐方面,袁微微介紹道,智微智能面向工業賽道將以“重點投入,長期發展、創新產品”的思路,向本土工業主力軍發起挑戰,聚焦重點行業進行深入拓展,比如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軌道交通、智慧醫療等。而其建立的“智微工業”自有品牌也將成為公司與終端客戶之間的重要橋梁,更是智微智能探尋工業應用的重要觸手,幫助其深入了解工業場景下龐雜的細分領域,快速感知終端用戶的實際痛點與需求,對癥下藥,深度挖掘并研發出最符合各種不同場景下應用的產品。
智微智能工業產品分類
一言概之,智微智能在智能硬件領域所展現出的研發、制造以及產業賦能能力或許是幫助其博得資本青睞的敲門磚,而未來,其以工業為起點,徹底從幕后英雄破繭蛻變為智聯網時代整體解決方案商中的有力競爭者,也勢必將向產業展現出公司在產品、服務、供應鏈、管理體系等方面的韌性與成長空間。
寫在最后
正如袁微微所言,新ICT時代已經正式升級為“云網邊端”的新型分布式IT架構,在網絡架構層級,核心技術、應用場景三個維度都發生了重要變化,誕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型設備。同時,智能場景越來越垂直、細分,差異化需求愈發明朗,設備類型也更加豐富,應用端對產品使用環境、技術復雜度、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整個行業對ICT設備廠商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比如產品的定義開發能力、研發能力、體系的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的能力、柔性化制造能力、交付周期、品質把控、快速響應能力等等。智微智能也在不斷的拓寬自己的護城河,不斷的深化產品、研發、柔性制造、服務、品質、供應鏈、內部信息化管理體系這七大大核心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