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素來被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我國是煤炭消費大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煤炭的國家之一,對于煤炭開采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的煤炭生產方式存在礦難事件頻發、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礦工作業艱苦危險、開采效率難以提升等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煤礦產業開始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升級為智慧礦山。
智慧礦山指的是對生產、職業健康與安全、技術和后勤保障等進行主動感知、自動分析、快速處理的智能礦山。安全礦山、高效礦山、清潔礦山,礦山的數字化、信息化是智慧礦山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對于發展承壓,商業環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全球礦業來說,智慧礦山稱得上是對癥下藥的良方。
走進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窩兔溝煤礦,煤礦工人在井下通過智能定位通信礦燈就可以與地面的中控室進行視頻通話,而這通話自由的實現,都基于中國移動5G智慧礦山解決方案。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協同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在礦山內提供5G專網覆蓋,搭建移動邊緣云平臺,建設OnePower智慧礦山平臺。這一切為打造豐富的5G礦山應用場景提供了保障。
通過平臺實現礦山設備和業務系統的基礎數據采集、融合互通,打造了三維GIS地圖,提供全部監管數據、資源、動靜信息同屏聯動展示,落地了5G煤流集控、固定崗位無人盯防、5G AI巡檢等智能化應用。通過煤礦智能化建設,實現了綜采工作面的少人化、運輸系統和機電硐室等重點區域的無人值守。通過項目應用,每年可幫助企業減少井下作業人員30余人,助力企業降本超600萬元/年,單位能耗和用電量也下降了20%。構建統一高效的“礦山大腦”,為傳統的煤礦提質賦能。
另一家率先走上轉型之路的礦企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煤集團),它是響應陜西省委、省政府為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發揮陜西煤炭資源優勢,從培育壯大能源化工支柱產業出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經過重組發展起來的國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2月18日,陜煤集團彬長礦業公司、中國電信咸陽分公司簽署“5G+智慧礦山”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在彬長礦區建立全國首個“5G+智慧礦山”培訓基地,打造全國一流培訓成果輸出基地、“5G+智慧礦山”技術人才培訓中心、全國“5G+智慧礦山”技術人才中轉站,樹立行業智慧礦山培訓新標桿。
彬長礦業按照陜煤集團、陜西煤業戰略目標要求,堅持創新、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的發展理念,遵循“系統智能化、智能系統化”總體思路,快速推進煤炭開采智能化、現場作業自動化、固定設備無人化、運營管理信息化工作。為了給后續煤礦智能化建設、管理及運維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人才,保障智能化系統充分發揮作用,此次,彬長礦業與咸陽電信等單位再度聯手,合作建設“5G+智慧礦山”培訓基地,針對彬長礦區復雜地質條件下多元災害協同治理智能化礦井建設特點,分門別類開展5G+智慧礦山、智慧園區、智能傳感、智能控制等專業領域培訓,提升煤礦智能化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夯實彬長智能化建設向行業一流標桿邁進的路徑和根基。
具有前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民營礦企也不甘落后。作為一家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研發應用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為能源行業的智能化改造和城市公共設施的智慧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公司非常注重技術研發,近幾年研發投入占到了營業收入的10%。截至目前,該公司共取得245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發明專利18項,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122項,參與多個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制定,被列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單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也為行業中正在轉型的企業提供有益借鑒。
隨著卓越企業的率先示范,智慧礦山工程有望迎來“遍地開花”、“百花爭鳴”的大好局面。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智慧礦山的推進將對全面提升礦業產業層次、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全面開展智慧礦山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礦業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未來,行業也將逐漸向著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不斷邁進,真正將廢舊礦山變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