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2022年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主論壇上,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發表了題為《剛需是5G工業互聯網的唯一使命》的主旨演講,介紹了新華三集團在“5G+工業互聯網”產業中的實踐探索,并分享了進一步推進“5G+工業互聯網”產業的思考。
于英濤表示,中國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從“線”的層面大量做流程改造,從“面”的層面搭建各種工業互聯網平臺,從“體”的角度做到產業協同發展。當前5G與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融合發展階段,從協同研發到設計、機器視覺質檢、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無人智能巡檢、遠程設備監控、場地智能物流等等,“5G+工業互聯網”在多個場景加速實踐推進。
于英濤談到,新華三位于杭州的未來工廠是新華三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實踐,通過自身的供應鏈協同平臺創新應用,探索工業互聯網智能協同制造(iCM)新模式,打造高韌性的產業鏈。通過“5G+工業互聯網+AI全鏈接工廠”應用,實現了以算力換人力;通過降低物流費用支出、縮短訂單交付周期、降低內部運營成本實現了以數流優化物流;同時達到了以智能增效能,是目前國內最全自動化的5G+AI+IoT工業互聯網的樣本,柔性生產線換線從7小時降低為3分鐘。同時,在“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探索方面,新華三在全連接工廠、智慧礦山、軌道交通、智能電廠、工業園區等領域打造了試點示范案例。
于英濤對我國“5G+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三點思考。第一,5G和工業互聯網的商業價值何在?企業側需求有待挖掘,“5G+工業互聯網”需打造撒手锏級的工業應用;在5G向toB應用的延伸過程中,用戶利益和運營商利益存在博弈,toB的百行百業用戶是需求者,在“5G+工業互聯網”生態構建中,兩者利益是共同的;“5G+工業互聯網”建設到云需要多方面參與,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第二,關鍵的核心技術及環節有待于進一步突破。5G的技術性能,確定性、切片、兼容性有待進一步提升,以滿足各類工業控制現場的應用需求。安全性是用戶考慮最多的問題,5G在toB應用過程當中的安全管理模式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第三,融合應用如何創新?工業設備種類眾多,信息孤島林立,需要推進國家標準盡快建立;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是5G發展的關鍵,要解決5G與工業協議的融合難題。
為了進一步推動“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于英濤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堅持價值創造導向,著力將“5G+工業互聯網”打造成為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利器”,使其從“政府熱”“理論熱”加速變為“企業熱”,真正成為企業的剛需。剛需,是“5G+工業互聯網”的唯一使命。二是現階段要充分發揮政府、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行業協會的作用,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的扎實落地。三是在發放第一張5G專網的頻譜的基礎上,擴大在toB領域的試點推廣力度,以充分發揮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加快5G在toB市場的應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