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超人”是一個很新的提法,您以為它指的是影視劇里的Superman(超人)?非也,“物超人”可以解釋為在萬物智聯時代,物的連接數超過人的連接數。
全國“物超人”領先城市之一的江蘇省無錫市近日成功舉辦了首屆移動物聯網大會(2022),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推進移動物聯網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將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隨著蜂窩物聯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對相關芯片的需求也隨之上升,芯片產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我們不難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身邊的朋友都陸續開啟了“碎片化”的閱讀模式。與之相對應的物聯網連接場景也朝著“碎片化”的方向不斷演進,這對芯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通用芯片已經無法滿足所有的應用場景,取而代之的是針對各種物聯網細分市場進行的芯片迭代與優化;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的持續演進,對芯片技術精度和多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加豐富和高效的接口及通訊協議,以及適配多種系統及算法。
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蜂窩物聯網模塊芯片出貨量同比增長35%,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可見,即使處在缺芯及疫情的情況下,全球對蜂窩物聯網需求依舊旺盛,物聯網芯片產業前景一片向好。
“物超人”的出現意味著蜂窩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正朝著“規模量變”走向“應用質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專家續合元認為,“物超人”不僅是數字上的超越,而且說明移動物聯網已經改變著千行百業,也深度改變人們的生活。
隨著“物超人”城市的不斷增多,對芯片的需求也從傳統走量轉變為迭代創新的發展模式,國內外多個芯片廠商也瞄準了這塊產業大蛋糕。再深挖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從蜂窩物聯網芯片的供應商分布來看,高通以42%份額排名第1,緊接著,中國的另外兩家供應商紫光展銳和翱捷科技分別以25%、7%份額緊隨其后,可見,中國供應商占據了該領域的多數份額。
但是,只占據份額就夠了嗎?芯片產業可不是“世界工廠”模式,它需要的不僅是更新、迭代,更需要精準定位關聯應用,在國產芯片繁榮的背后,業界或許仍有些許擔憂。
從國際環境來看,當前的科技界最熱的詞還是“缺芯”,這導致部分知名車企交付智能汽車時需要“分兩批”交付車鑰匙,也導致某些知名手機品牌的充電器需要消費者另行購買。我國“缺芯”的根源在于我國的芯片設備所受到的限制。
從國內環境來看,蜂窩物聯芯片產業內有海思、紫光展銳、ASR、芯翼、移芯、智聯安、匯頂科技、芯象半導體、諾領、吾愛易達、粒子微等眾多國產芯片玩家。市場玩家多了,自然就容易“內卷”。首先是價格戰,這幾年芯片與模組的價格降幅明顯,這也讓應用企業獲益,然而,市場形成了惡性競爭。其次,就是產品的同質化,追根溯源,這還是科技創新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各個廠商應積極嘗試,在產品層面做差異化的競爭,立足于優勢應用,彌補弱勢領域的不足。
總之,物聯網芯片行業也應像中國電信主打的“科技創新”理念一樣,推動產業往縱深發展,不能讓“物超人”在闊步前行的道路上“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