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智能產業洞察大典”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重磅開幕。本文將重點回顧分論壇的精彩內容。
12月7日,“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智能產業洞察大典”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重磅開幕。本屆年會共設有一個主論壇以及通信網聯、智慧園區、智慧工業三個專題,同期設置會中展,共吸引500+線下參會者和40萬+線上參會者。
在當天下午的分論壇,智次方旗下摯物產業研究院正式發布了《2023中國5G產業全景圖譜》及報告。
據智次方·物聯網智庫合伙人黃云皓介紹:整體來看,2022年預計中國5G帶動的整體經濟產出規模達到6萬億元。今年,摯物產業研究院根據對產業的觀察,對中國5G產業全景圖譜做了一些調整。比較顯著的有兩點:第一,單獨新建立了“連接服務”板塊,主要包括運營商、5G模組、平臺、終端5G連接設備等為用戶和場景提供連接能力的產業鏈環節,這主要是因為5G產業鏈進一步成熟,產業配套逐步豐富;第二,5G應用版塊進一步擴大,加厚,這反應了5G在應用端的進展。
圖:2023年中國5G產業全景圖譜
如需獲取報告全文及高清版產業全景圖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小程序注冊后可直接下載
在接下來的專題分享環節,來自東勝物聯、道生物聯、海納云物聯、移遠通信、中移物聯、震兌工業、中億集團(企業按首字母排序)的多家AIoT產業明星企業分別從技術與應用的不同維度分享了公司的創新產品、落地成果以及個人的趨勢洞察。
以下為年會分論壇的演講精華內容節選:
演講主題《移遠5G和AI助推產業升級換代》
如果要評選出當下“最確定”的兩項技術,那必定非5G和AI莫屬。目前,5G完整標準已經凍結,產業鏈上下準備就緒,為5G全面沖刺商用奠定了基礎;AI經過多年的研究,成果早已日新月異,智能產業的圈子也是越擴越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AIoT時代下,5G和AI注定不會是兩條平行線,同時5G與AI也需要一個結合點。
作為最早一批探索5G與AI聚合反應的企業,移遠通信高級產品總監李庚分享了5G與AI的發展趨勢,以及移遠5G和AI助推產業升級換代的實踐。他表示,5G是基礎,憑借其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和支持各類型物聯網設備連接的特征,有望加速萬物互聯的形成;AI是進階,通過賦予機器強大的主動計算能力,使萬物互聯升級到萬物智聯成為了可能。而代表連接的5G技術與代表計算的AI技術的結合,無疑將為AIoT領域產業的升級帶來巨大機遇和革命性改變。
他認為,模組作為AIoT產業中最小的“數字底座”,通過集成5G和AI能力,擁有賦能千行百業升級換代的能力,也是AIoT產業重要的確定性。移遠通信是無線通信模組領域最早實踐并布局智能模組的企業,從4G到5G,從連接到計算,移遠通信提供了豐富齊全的4G/5G、AI智能模組產品,同時為幫助客戶快速開發物聯網應用,移遠通信也提供具備高速連接和頂級算力的邊緣計算盒子。此外,移遠針對其智能模組方案還提供了相較市場上更多的增值服務,包括系統評估、產品設計、樣機開發、測試服務以及量產等五大階段,助力客戶快速開發迭代。目前,移遠通信基于其智能模組產品已經在多個行業形成并積累了可復制的終端產品和應用,賦能了安全、醫療、交通、制造、社區……的智慧升級換代。
演講主題《聚力做好網關,賦能AIoT生態》
隨著產業從IoT時代邁向AIoT時代,作為物聯網架構中核心部件之一的網關,所扮演的角色也將愈發重要。網關不僅要承擔連接終端設備與云平臺的作用,同時由于計算下沉、數據安全、本地業務等需求提出,網關同時也面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說,網關已經成為整個AIoT系統的“命門”,而網關的開發與選擇也就成為AIoT系統至關重要的事情。
東勝物聯市場銷售總監范珍表示,目前網關開發者主要集中為三大群體,分別是板載級開發者、邊緣應用開發者和平臺應用開發者,三類開發者群體所需所求各不相同。比如板載級開發者需要具備RF的設計能力、天線設計能力、多層PCB板的設計能力、測試能力、認證能力。為服務開發者更快的開發自己的AIoT網關,東勝物聯依托于Dusun靈活的硬件形態和嵌入式軟件能力,為AIoT網關開發者提供了“積木式”網關構建產品和服務體系。
硬件上,Dusun可編程開發者網關硬件平臺性能從低到高,支持ARM、X86、MIPS、ARM+GPU(AI算力)不同架構系列的芯片,滿足消費級、工業級和車載級應用;另外,豐富的硬件接口、多樣的無線協議以及從邏輯處理到AI算法靈活的算力,滿足了物聯網各種場景需求;軟件上,Dusun可編程開發者網關軟件支持多開源系統、豐富的系統驅動、豐富的物聯網技術開發代碼demo、穩定的無線協議棧、第三方軟件的集成適配以及多語言開發環境等,將有助于開發者靈活敏捷的開發物聯網網關產品。同時東勝物聯也構建了服務開發者的知識庫平臺,為開發者們提供開發咨詢服務。目前,Dusun開發者服務體系已經賦能全球10000+開發者,實現了5大板塊共計20+行業應用場景的覆蓋。
演講主題《助力萬物互聯,中億讓連接創造價值》
今年8月末,工信部宣布了我國蜂窩物聯網產業首次實現“物超人”這一歷史新時刻,更加堅定了業界大力發展蜂窩物聯網業務的信心。因為按照數字經濟時代價值創造的邏輯,連接正是數據價值釋放的首要一步,同時也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會上,作為國內領先的智能物聯網連接方案提供商,深圳中億集團產研中心副總裁樂文斌分享了中億如何助力連接創造價值。他表示,中億集團專注于蜂窩物聯網場景連接解決方案研發多年,擁有超過百人的軟硬件研發團隊,形成了“多網聚合高可用連接方案”、“異網架構融合及低時延切換聯網方案”、“弱網環境網絡增強方案”等軟硬件能力,解決了復雜的物聯網環境中面臨的網絡覆蓋不足、網絡穿透性差、高移動性等挑戰。
樂文斌介紹,中億的物聯網連接方案聚合了端、管、云、用全架構能力,為細分行業提供連接領先、管理智能、多網聚合、設計靈活的一站式物聯網連接解決方案服務。公司“1+2+4”戰略,即依托中億AIoT聚合云平臺服務行業場景連接和戶外聯網產品的四個細分領域(服務機器人、新能源充電樁、無線路由器、戶外攝像頭),形成連接即服務的商業模式,不僅幫助消費端和行業端客戶做好連接,同時又在連接基礎上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滿足物聯網企業智能化、聯網化、數字化升級的需求。
演講主題《TurMass?海量無線接入,推動萬物互聯》
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物聯網帶來了機遇,同樣也提出了新要求。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HS數據顯示,2025年后,全球聯網的IoT設備數量將達到數百億個。而在IoT連接結構中,占比超60%的低速率尤為值得關注。面對超過百億連接的LPWAN應用,又產生了哪些挑戰和新需求呢?上海道生物聯技術有限公司CEO何輝帶來了他對物聯網連接新的思考。
他表示,低功耗物聯網正在從無線抄表進入更多行業應用領域,實現萬物互聯。然而這些新場景對低功耗物聯網技術的新需求也逐步凸顯,對其系統容量、速率、覆蓋能力、穿透性以及成本都提出了新挑戰,比如智慧城市、資產管理等場景需要更大的系統容量;農業、牧業、智慧城市等眾多場景都需要滿足更廣的覆蓋范圍及更強的穿透能力等;另外,歸根結底大多數客戶更需要一個部署簡單、成本較低的接入方案。而傳統的物聯網多用戶接入存在很多不足,比如LoRa頻譜效率低、接入成功率低;NB-IoT需要授權接入,影響功率和功耗等。
據他介紹,萬物互聯的兩大特征是海量接入與低成本,其中提升網絡容量和覆蓋性能是降低成本的關鍵,高并發、高靈敏度、多種速率則是海量接入的主要技術需求。道生物聯TurMass?是完全自主的基于大規模多天線(mMIMO)、支持海量接入的窄帶無線物聯網技術。其核心技術mGFRA(Grant-Free Random Access with mMIMO,基于大規模天線的免許可隨機接入)使TurMass?實現了免許可高并發接入能力,系統容量可提升超過100倍,覆蓋范圍可提升5倍,且具備突出的系統性能和靈活可伸縮性。目前,基于道生物聯無線終端芯片、網關和中繼、網絡服務器等產品的終端和應用已經實現了規模化,并在消防、石化、水務、智慧園區、智慧畜牧、智慧城市等多個行業領域落地。
演講主題《打造場景化AIoT平臺,技術驅動產業數字化升級》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指標。其中,智慧城市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外在表現之一,廣受關注。與智慧城市一樣的,智慧園區作為智慧城市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表現形態,更是先一步成為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會上,作為專注于數字城市建設的科技公司,海納云物聯科技有限公司AIoT事業中心總經理馬國慶就海納云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等領域中的實踐進行了分享。
他表示,在AIoT產業鏈中,云平臺層是連接設備到應用場景的關鍵橋梁。而通用物聯網平臺在向行業物聯網平臺演進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錯誤的認為行業化就是定制化和項目化。其實不然,這種情況只能夠徒增企業的成本,并且在面對較復雜的項目時很難實現靈活的推廣復用和擴展,真正的行業物聯網平臺不是定制化也不是項目化,它需要滿足三個特點:
數據價值挖掘:根據不同行業特點,深層次、多維度挖掘物聯網數據價值,讓價值直接觸達行業應用;
個性化融合:抽象具有行業屬性的核心共性技術,開放衍生垂直行業個性化功能模塊,解決產品標準化和個性化的沖突;
標準化迭代:通過大量項目驗證平臺能力,識別多數個性化需求,沉淀成為標準化需求,反哺平臺迭代升級。
據介紹,海納云在全國已成立6大研發中心,匯聚行業各類人才800余人,科研人員占比52%。目前,依托海納云星海數字平臺,海納云打造了城市大腦、數字應急與城市生命線、數字市政、數字孿生BIM/CIM、數字城市治理、數字社區/園區多個應用場景,已在青島、寧波、重慶、成都等全國18個城市成功應用落地。“海納云AIoT行業物聯網開放平臺”目前已經集成750+種設備品類,接入終端設備606萬+,集成生態伙伴150+。
演講主題《5G智慧園區賦能產業價值重塑》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今年出臺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任務;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數字空間逐步形成,為信息服務提供了潛在的成長藍海。面對大幅加速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和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機遇,如何貫徹國家戰略,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產業價值重塑就成為一個新課題。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智能物聯網產品部總經理陳宇恒介紹了中國移動的轉型升級和賦能舉措。他表示,中國移動已經從傳統單一的網絡連接提供者,轉變為構建以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為重點的“連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供者,實現了從封閉到開放,將能力從物理世界拓展到了數字世界。
面向智慧園區,中國移動通過運營商特色5G+平臺核心能力,形成了推進產業數智化轉型的完全解決方案。其中,核心平臺為OnePark數智能力融合型PaaS平臺,由數字平臺入口、應用開發子平臺、能力融合子平臺、運維及質量保障系統等服務構成,提供應用使能、數據使能、集成使能等數字化核心基礎能力,為客戶提供全連接、全融合、全開放的融合化服務。以OnePark平臺為數字底座,再結合中國移動“5G專網、物聯網、千兆網”三張網絡,圍繞人、事、物逐漸豐富并實現了N個智慧園區應用場景。
演講主題《OneOS助力智能制造自主可控生態構建》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為工業賦能智慧,用數字打通工業生產,是未來工業發展的前提,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是推動工業制造向工業智造轉型的基礎。其中基礎軟件是國家信息產業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
會上,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操作系統產品部行業專家尚丁明分享了中國移動在操作系統方面的進展。他介紹,操作系統是物聯網領域的入口,但根據現有數據來看,80%以上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仍由國外主導,這就意味著在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國內仍舊面臨著卡脖子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移動從2019年開始推動國內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發展,至今推出了第三代OneOS操作系統。該版本最大的特點是極簡內核設計與分布式跨平臺能力,未來還將在此基礎上不斷演進,豐富其應用能力和服務場景。
他表示,面向工業領域,隨著數字化生產的智能化控制、精細化管理等理念引入工業控制領域,IT技術與OT技術進行融合,引申出了工業控制對操作系統的其他訴求,比如遠程調試、高精度定位、端云一體、網絡連接、可視化等。對此,中國移動推出了OneOS工控整體解決方案,從底層芯片到OneOS操作系統再到工業組件、連接服務、接入服務、硬件方案、應用行業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其中,OneOS作為該方案的核心,擁有強大的基礎能力,包括提供微秒級實時響應,具備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大兼容性以及自主可控。同時OneOS支持軟PLC開發組件、網絡連接組件、輕量級GUI、室內外高精度定位組件以及端云OTA組件等豐富的行業能力,助推其能夠在各大工業領域迅速落地。
演講主題《工業智能技術賦能船舶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踐》
船舶制造是現代工業中復雜程度最高、產業鏈條最長的工業制造領域之一,且不同于電子信息產品,海洋經濟場景多樣化對海洋裝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提出了高要求,如何能夠通過工業智能技術賦能船舶業高效和升級呢?震兌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劉學良就船舶智能化發展趨勢和工業智能技術賦能船舶業升級進行了分享。
他表示,船舶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是海上應用產品碎片化和裝備規模化發展的挑戰;其次為裝備極具復雜性、產業鏈過長;再者國產船配套裝備呈現中低端化,且自給率低;最后船舶的總有量存在天花板,需要依靠服務打開空間。為此,船舶業需要新的行業轉型思路,“過去是買好船,未來是用好船”,如何用好船就要讓數據說話。
他介紹,工業互聯網作為全新的工業生態及應用模式,將是船舶工業轉型發展的關鍵。震兌工業作為涉海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型引領企業,立足“海洋、綠色、智能”三大要點,致力成為用戶信賴的涉海裝備智能系統提供商和涉海企業數據服務商。目前,震兌工業自主研發的“涉海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涉海裝備智能系統+涉海數據服務”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運輸、海工、公務等全譜系船型,賦能涉海領域智能化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