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地區的居民還輾轉于藥店以及線上購藥平臺苦尋布洛芬、連花清瘟之時,一則“蘇州核酸采樣屋變身發熱診療站”的話題沖上熱搜,而這樣的成功轉變也在亂局之中為那些防疫產物的日后歸處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陽”了嗎您內?
“陽”著呢……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等地迎來了新冠疫情感染峰值期,大規模、集中感染所造成的醫療壓力可想而知,隨之而來的看病難、藥品供應緊缺問題也成為了全民關注熱點。而當很多地區的居民還輾轉于藥店以及線上購藥平臺苦尋布洛芬、連花清瘟之時,一則“蘇州核酸采樣屋變身發熱診療站”的話題沖上熱搜,報道稱居民從就診到拿藥全程不到10分鐘,甚至還可以使用醫保,便民程度饞哭隔壁省的小伙伴。
更重要的是,“核酸采樣屋變身發熱診療站”的成功轉變也在亂局之中為那些防疫產物的日后歸處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如何“變廢為寶”、令當初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智能化設備發揮余熱呢?
12月7日印發的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雷厲風行地落實后,全國各地進一步優化了核酸檢測要求,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愿檢盡檢”。毫無疑問,市民核酸檢測需求驟減,原有密集分布的核酸采集站僅保留部分點位即可滿足日常所需,所以很多街道迅速啟動了關停優化措施。其中,一些臨時搭建的簡易房檢測點在拆除時難度較小且成本浪費少,但一些當初“斥巨資”投建的智能核酸采集工作站如果被閑置棄用,顯然是一種資源浪費。
猶記得國內許多城市開始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措施之時,部分大城市開建15分鐘步行核酸檢測“采樣圈”,大量企業看中了核酸采集站的市場空間,除了移動廁所、治安崗亭、售貨亭等設備生產商緊急更換產線以及制門企業、電動車生產商跑步入場之外,也有大量物聯網企業盯上了這塊蛋糕,甚至將其視為布局遠程醫療領域的絕佳機會。
隨后,市場上涌現了一批穿著智能化外衣的核酸亭,整合了門禁、消殺、溫控、視頻監控、5G云醫護智聯終端(5G PDA)等多種能力,滿足核酸采樣中身份核驗、按壓消毒、醫廢處理、信息上傳、數據分析等全流程服務,有效提升采樣效率。同時,為避免醫護傳染風險,工作站內部還配備了新風系統、冷暖空調、紫外線消殺等。
價格方面,在百度旗下B2B平臺愛采購搜索“智能核酸采集站”的結果中售價基本在1萬元左右,也有產品價格高達6萬余元。
此外,除了出場自帶智能化“buff”的智慧核酸亭之外,在實際需求的驅使下,也有很多傳統核酸采樣點通過加裝智能攝像頭來提升管理、通過采用身份證閱讀器來提升效率并保護醫護人員,無錫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采樣小屋管理規范》直接明確提出了“小屋內置固定的紫外線燈、冷熱空調,按需配備冷藏設施,配備視頻監控裝置”的硬性要求。經調研,市面上的紅外測溫攝像頭價格在1500-8000元不等,而用于身份證掃描的設備均價也在千元左右。
總結來看,無論是原生的智能核酸采集站,亦或是后期通過加裝各類設備而逐步升級的傳統核酸檢測點,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高頻使用與磨合,均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成本,加之最初為了方便市民而增設了諸多點位,更加提升了成本。如今,市民的需求發生了轉變,核酸采集站顯然也能夠隨機而變。
圖源:湖北頭條
首先,發熱診療站提供了診療、開具處方以及配藥的完整服務,通信網絡肯定是剛需,而核酸采集站原有的身份證信息采集、視頻監控、信息上傳等功能也同樣需要大帶寬、穩定的網絡環境,很多智能核酸亭甚至部署了5G CPE,實現采集站快速無線接入,這無疑為發熱診療站與醫保系統對接、身份信息上傳等需求不謀而合。此外,在藥品配置、發放環節,智能攝像頭的監控與預警也能夠防患于未然。
其次,前往發熱診療站的市民中不乏陽性患者,所以對于醫護人員的防護也同樣至關重要,幸而核酸采集站此前便配置了相應的密閉性設備。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設置的發熱診療站可以將藥品化整為零、拆分售賣,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更加科學的進行藥品配置,保障更多市民能夠購買到所需藥品。
可以說,一些地方政府急群眾之所需,迅速做出反應,“變廢為寶”,將原本可能被塵封的核酸檢測站重啟,解燃眉之急。誠然,網上也有聲音在討論,當醫療擠兌消失,醫院恢復往常的秩序,發熱診療站也終將退役,但筆者則認為這種更加貼近社區、便民利民的診療站不應取消。不去過多探討新冠疫情未來的發展態勢,對于很多居民而言,尤其是“打工人”,去醫院都是一件時間成本極高的事情,所以這種臨時診療站未來也或許能夠作為社區醫療輔助產品發揮更大價值。
除了核酸檢測站之外,電子哨兵可以說是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又一利器,尤其是在小區、寫字樓、酒店等場所嚴格管控期間,核驗人員身份信息、查驗核酸及行程碼已經成為了防疫的主要手段。傳統的人工核驗效率低且易出錯,所以自2021年底,一批電子哨兵悄然上崗,筑起了一道智慧化防線。
電子哨兵集二代身份證核驗、二維碼識別、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等諸多功能于一體,能將通行人員健康碼或身份核驗記錄上報到防疫防控大數據平臺。更重要的是,電子哨兵可以通過確診病例或密接者的掃碼記錄,快速關聯風險場所的相關人員,實現快速溯源、高效鎖定密接者,在一段時間內迅速普及,出現在了酒店、寫字樓等人員密集場所。
后期,隨著奧密克戎變種傳播加快,深圳、上海等地更是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明確部署使用“場所碼”和健康核驗一體機,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子哨兵這類終端的規模化落地。彼時,東北證券曾在一份研報表示,“數字哨兵”在核心場景推廣所帶來的市場增量空間預計至少有1200億。如今,政策的變化令電子哨兵面臨著“下崗”的風險,其又能否像核酸采集站一樣找到自己的新崗位呢?
圖源:物聯傳媒
同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個場所已經安裝使用的電子哨兵因防疫職責已經存儲和關聯了許多通行數據和個人信息,所以不能隨意處置。
首先,電子哨兵的身份核驗能力使其仍然能夠承擔門禁安防職責,作為一款具備人臉識別、二維碼識別以及身份證件識別功能的設備,其仍然能夠在校園、酒店、寫字樓、小區的重要卡口承擔進出人員管理的工作。同時,一些企業還能夠基于電子哨兵將人員考勤與進出辦公室的時間相結合,更加高效準確。其次,一些部署于酒店、醫院等公共場所的電子哨兵往往以可移動機器人的形式出現,所以,在后疫情時代,其仍然能夠發揮導覽、指引甚至是協助入住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需求強盛之際,圍繞不同場景還衍生出了核酸檢測車、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本運送過程中所需的溯源標簽等終端設備,以及一系列接入不同系統的管理平臺,而在政策更新后,勢必將有一部分產品完成歷史使命而退出舞臺,但更多的產品也將進行職責轉化,繼續為市民們提供新的服務。
寫在最后
誠然,正如核酸采集站、電子哨兵等產品在經歷政策變化所帶來的職能轉變,作為市民,我們也在經歷著不同的考驗,希望大家能夠做好自己的防疫小班長,遠離病毒!
參考資料:
1.《瘋狂增長的核酸采集站,能成為5G應用的典型場景么?》,物聯網智庫
2.《物聯網企業能從爆火的核酸亭產業中分到多少“羹”?》,物聯網智庫
3.《潮水褪去,百萬電子哨兵“無用武之地”》,物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