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呈現如下四個發展趨勢:(1)新興網狀生態鏈下,核心地位由整車企業向兩端轉移,即核心軟硬件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打破原先由主機廠和Tier1構筑的價值壁壘。前者由技術創新驅動,以產品的成本優勢和性能優勢為核心競爭力;后者由不斷迭代的用戶使用數據驅動,以海量的用戶數據帶來的網絡效應和平臺效應為核心競爭力。(2)ODM或將成汽車產業新的生產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傳統汽車制造企業的產能過剩,造車的生產資質門檻降低。二是ODM模式有利于最大化發揮兩者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三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競爭趨于白熱化,留給新勢力和車企布局的時間窗口正在縮短。四是智能網聯下復合型、交叉型從業人員供給嚴重不足,人才流動性加大,企業間合作是最大化發揮人力資源的途徑。ODM或將是機會成本較低、初始資本投入較低、實現企業智能網聯技術穩定發展的可行之路。(3)商業模式仍處于初期,先商用后私用或成可行發展路徑。智能網聯化衍生出新型商業模式:市場參與方更加關注對汽車后市場的開發,即對用戶的后續維護與運營,數據、軟件和增值服務成為主要的抓手,實現數據變現、服務變現,發展與用戶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其中, 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化初見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商用車的行駛環境則較為簡單、作業流程標準化程度較高,市場推廣難度較低,同時能夠降低用車企業的運營成本,具備經濟實用性。一定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消化企業前期的高額研發投入后,乘用車智能網聯將加速到來。(4)“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將成為汽車產業下一個爆發點。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以新能源汽車為智能網聯技術率先應用的載體;另一方面,市場對汽車的智能網聯功能存在較為強勁的需求且智能網聯與電驅動結合,兼具技術適配和環保。
預計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將達2.1億輛,滲透率接近60%,預計到2026年滲透率將提升至80%,屆時,我國聯網汽車存量將超4.6億輛。受益于相關滲透率的快速提升,艾瑞咨詢預測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三千億元大關,達3551億元。
2016-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及增速情況(億元)
來源:艾瑞咨詢,摯物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