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原生組織」公眾號,面向數字化決策層和管理者,提供燈塔案例、政策解讀、研究報告以及數字化能力最佳實踐,一起探討人與組織的發展,幫助企業構建數字化能力,實現業務的跨越式增長。
大家好,我是彭昭。
昨天是元宵節,新年算是正式過完了,大家一定也都返回了工作崗位。話說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從2023開年伊始,我身邊許多朋友就以起步即沖刺的勢頭,以實干開新局。
那么新局怎么開?終局去哪里?
在“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智能產業洞察大典”演講中,我曾經提到數字原生是所有企業的終局。
數字原生組織(Digital Native Organization)是指業務流程、交易和交互很大程度上由技術支持的組織。
既然認定這個終局,知行合一,我們決定為具有相同認知的企業,提供咨詢研究與培訓服務,助力企業打造數字原生組織,邁向智能時代。
下面有請智次方的聯合創始人:朱維芳,為大家做具體介紹。
大家好,我是朱維芳。
過去三年,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態度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從試點運營到推廣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和5G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以“萬物互聯、泛在智能”為特點的數字新時代。在邁向數字原生的未來企業治理結構里,融合是當下的現狀。
“十四五”規劃提出,我國數字經濟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3年開局實干風迎面而來,數實融合成為數字化加速主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
在轉型升級里,企業面臨著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業務和數據的融合、原業務模式和數字模式的融合。尤其是數據要素在不同發展階段所發揮驅動作用的不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業務創新、組織能力、營銷方式、治理體系、領導力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
因此,企業內部也在進行著組織融合。比如企業在迅速擴張新業務需要融合;剛組建的技術團隊,需要和老團隊融合;大的結構調整、團隊合并、并購新團隊、團隊核心成員調整等,這些是企業在面臨轉型升級時的常態場景。數字技術既在重構業務,更在融合中重新塑形組織。
從融合型組織到數字原生組織,是企業長期的自我變革和改進,更是組織能力的持續進化。數字化組織能力、數字化人才和創新文化仍是數字化轉型三大主要痛點。
為此,我們開設「 數字原生組織」公眾號,面向數字化決策層和管理者,提供燈塔案例、政策解讀、研究報告以及數字化能力最佳實踐,一起探討人與組織的發展,幫助企業構建數字化能力,實現業務的跨越式增長。
數字化時代下的組織能力。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企業的組織管理提出了新挑戰,領導力、組織架構、人才梯隊、文化等隨之發生變化。這里從技術的角度探討企業的新組織能力。
數字化人才。人是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這里探討轉型的新人才,人才的數字化新能力。
組織文化建設。管理的真正內核還是在于企業的文化建設,以及由企業文化建設帶來的真正組織能力。組織文化對于實施數字化舉措的成功至關重要,這里探討打造創新性、敏捷型和韌性強的組織。
數字化組織能力、數字化人才和創新文化仍是數字化轉型三大主要痛點。實干開局,我們作為新技術專業智庫平臺之一,愿以實戰、實效、實際的研究報道,助力企業提升數字化組織能力,邁向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