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領域,工業互聯網驅動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為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專家談》欄目開辟“工業互聯網”系列專題,將邀請十余位業界資深專家多視角探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首期邀請到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和大家開篇對話工業互聯網。
一、工業互聯網發展總體情況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2萬億元,全面融入了45個國民經濟大類,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總體看,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已初具規模,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方面,持續釋放積極效應。一是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的外網建設覆蓋全國300多個地市,TSN、5G等新型網絡技術推動企業內網改造力度不斷加大。二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兩個災備節點全部上線,二級節點實現了31個省(區、市)全覆蓋,服務企業超24萬家,標識注冊總量近2500億。三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不斷壯大。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了240余個,其中跨行業跨領域平臺達到28個,有力促進了產品全流程、生產各環節、供應鏈上下游的數據互通、資源協同,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四是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威脅監測和信息通報的處置不斷強化,企業安全的主體責任意識逐步增強,國家安全態勢感知平臺與31個省級系統全部實現對接,態勢感知、風險預警和基礎資源匯聚能力明顯增強。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試點工作深入推進。
二、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
我國“5G﹢工業互聯網”正由起步探索階段邁向深耕細作、規模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根據中國信通院“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測算,當前全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已形成以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為引領,向京津冀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延伸的“東中西”梯次推進的全新發展格局,31個省(市、自治區)“5G+工業互聯網”發展總體呈現4種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形態,互促共進、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逐漸形成。一是網絡更加開放,5G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5G網絡與現有工業網絡架構不斷融合,促進工廠網絡升級發展,運營企業開始探索更適用于工業企業的更加開放、輕量、可定制的新型網絡建設方案。二是產業加速成熟,5G芯片模組通過精簡、定制加速降本提量,工業5G融合產品日益豐富,模組價格較商用初期下降了80%。5G工業融合終端種類不斷豐富,5G TSN、URLLC技術加快試驗驗證,逐步成熟。三是應用日趨普及,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在十余個重點行業加速普及,有力促進了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各地掀起了5G全連接工廠建設熱潮,5G向生產各環節進一步深化拓展。
三、后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發力點
下一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網固鏈、以鏈促網、鏈網協同”,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釋放產業升級動力。
一是以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鏈創新突破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破解制約規模化發展的關鍵短板,推動邊云協同、工業算網、時間敏感網絡(TSN)、IPv6、信息模型等新技術部署,著力構建體系全、質量優、韌性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供應鏈;
二是以應用融合創新和行業注智賦能為牽引,加快5G全連接工廠等先進工廠培育,促進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的廣泛應用,著力構建央地聯動、行業融通、大中小企業協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體系;
三是以優化政策環境及公共服務能力為保障,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要素支撐有力、產融高效協同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開創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局面,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