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8日召開的中國芯片大會上,許多美國半導體公司參加。據日本媒體稱,這些公司渴望與中國保持聯系,而《芯片法案》并未限制他們參加此類活動。然而,荷蘭卻守著老舊技術不放,這可能導致他們的光刻機設備變成庫存。簡單來說,美國公司可以到中國參加芯片大會,荷蘭公司卻跟隨美國的制裁步伐,極有可能面臨設備滯銷的風險。
據內部人士透露,中國芯片大會吸引了美國主要半導體公司的參與,包括應用材料等公司。泛林集團和科磊則是本次會議的主要贊助商,包括還有德國工業集團西門子也有參與其中。這些備受關注的贊助來到中國參加芯片大會,日媒聲稱這暴露了美國半導體企業與中國保持聯系的渴望。在大會上,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魏少軍表示,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規模,全球芯片行業難以放棄它。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家,以及國際半導體業界的頭部企業,都紛紛匯聚此次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芯發展格局的盛會。讓人驚訝的是,即便美國頒布了《芯片與科學法案》,仍未能阻擋美企前來參加活動。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并未打算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不得不說,特別值得引人深思,美國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美國背后的目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的就是,盡管美國芯片企業不太愿意在華擴大其生產能力,但它們極為熱衷于向中國銷售產品。相比之下,美國的盟友卻對此感到不滿,例如《日經亞洲》披露,荷蘭方面花了半年時間效仿美國制裁中國,結果在中國錯失商業機會,被競爭對手奪去先機,而與此同時,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正在積極尋求在中國的市場機遇。
為什么美國著急銷售半導體產品?而且美國現在也不進行阻止了呢?
其實就是失去中國市場不僅會損害全球收益,還會將增長機會拱手讓給中國競爭對手。
根據國際半導體協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在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方面繼續領先全球,連續第三年保持了全球近30%的市場份額。然而,受到疫情和美國芯片禁令的影響,其銷售額較2021年下降了5%。盡管如此,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如果美國不向中國出售芯片,將難以找到替代買家。因此,美國雖然想阻止中國芯片產業發展,但是也不能損害自家企業利益。
確實如此,中國市場的需求和供應鏈關系,導致美國半導體制造商面臨巨大壓力。如今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市場,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之一,也就是說美國半導體公司需要中國市場來實現增長的同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本國芯片需求,也需要中國芯片產能滿足所需,特別是由于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中國的半導體制造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投資,這也加劇了美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因此,美國政府也不敢對半導體銷售進行限制和強制執行,說白了,就是以此確保美國企業能夠繼續參與并從中國市場獲益。
不得不說,荷蘭真是笨到可以,現在中美雙方都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爭奪,荷蘭卻還在守著老舊技術不放,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將會改變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而且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推動芯片產業開創全新技術,以此來替代荷蘭的光刻機技術,就連美國都希望中國可以購買更多芯片,荷蘭卻留著光刻機,看來這是想徹底淪為庫存,因此這很可能導致荷蘭被邊緣化。
可以說淪為庫存不是開玩笑的,因為光刻機設備雖然賣得很貴,其生產成本也不低,如果說中國一旦有核心技術實施替代,那么荷蘭將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龐大的市場,荷蘭的光刻機設備賣不出去,未來可能損失的不僅僅是成本資金,最重要的是,光刻機設備淪為廢品,荷蘭先進技術也將變得不再先進,荷蘭就會因此失去一家強大的跨國公司,我認為他們現在應該趕快出手,否則砸到自己的手上就真的要后悔莫及了。
以現在中國芯片目前的技術實力,是可以制造14nm制程芯片的產品,國內芯片廠商也正朝著2nm制程在努力,屆時中國將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徹底擺脫對歐美技術的封鎖和壟斷,雖說現在美國試圖聯合盟友在先進領域壓制中國發展,可是如今中國的自給率已經變得越來越高,相信2025年實現50%芯片自給自足,也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有可能還會更高,到時就是歐美徹底失去主動權的重要時刻,也相信歐洲和美國都會因此感到后悔莫及。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