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化跨進“深水區”,數字化轉型的探路者們開始思索,什么是成功的數字化?完成數字化轉型后的下一步是什么?如何才能產生新的價值?
歐特克大中華區大客戶業務總經理肖勝凱提出,國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深層次的四大關鍵因素,分別是平臺經濟、數字化體系、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四者之間的融合和轉化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邏輯和必要條件。
因此,歐特克認為,對于已經奠定了數字化基礎的公司來說,應該重點考慮利用“融合”來實現下一個階段的突破。
融合可解決行業利潤增長困境
歐特克大中華區總經理孫志偉表示,當前的建筑和制造行業面臨著技術工人短缺、增長乏力、市場競爭等問題,導致企業的利潤增長面臨困境。
Gartner對制造業的統計顯示,在全球企業中有72%的產品達不到盈利目標,新產品的推出通常有45%會延遲,企業的盈利被限制在3%。
盡管當下云協同、數字化、物聯網、AI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但在孫志偉看來,這些都并未完全解決企業的效率和盈利困難,所以如何解決盈利成為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問題的答案是融合”, 孫志偉說道, “融合就是將以前獨立的技術、流程和數據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產品、服務和體驗,以更好地重塑我們的行業,這樣正符合物聯網、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的產生、行業發展遇到瓶頸、多部門和遠程協作的需求。”
融合賦能企業協作更高效
歐特克有三大行業的產品:制造業、工程建設和傳媒娛樂,而三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正在加速融合,并產生新的項目落地。
在孫志偉看來,融合不同于過去常說的“集成”,目前階段的融合共分為4個層面,其中包括行業融合、技術融合、數據融合以及流程融合。
“四個融合不是孤立的。就像我們不可能在建筑行業只談建筑,也不可能在制造業只談設計。”孫志偉說道。
對于行業融合,歐特克解釋稱,“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建筑業和制造業的融合,這其中的一個重要例子就是裝配式建筑。客戶按照預制構件加工和裝配的要求進行標準化設計,形成多種基本套型模塊,最終組合成整體項目標準單元產品,而無需在現場進行整合建設。”
技術融合方面,比如歐特克的數字化技術和客戶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創新的數字服務。在傳媒娛樂行業,Autodesk Arnold、Maya等專業視覺解決方案和瑞云強大的算例結合,為影視渲染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數據融合則體現在江蘇園博園項目中,水泥廠舊址掃描數據與新建展園BIM數據融合,改善了城市更新過程中的自然風貌。而流程融合可以將設計、施工、運營等項目中的具體環節連接起來,減少溝通和數據流通的不暢。
同時,融合會對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數據之間的流通產生更高的要求。歐特克認為,“協調一致的工作流程、通過衍生式設計和數字孿生按照需求進行定制、虛擬創造、產品/建筑物的持續重塑等都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融合會產生新的創新 助力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歐特克看來,隨著技術、流程、企業和產業相互交融,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產業融合,而數字化極大地影響并加速了融合,行業界限逐漸變得不再重要。
歐特克認為,融合可以產生新的創新。以手機為例,最初的手機只具備通信作用,當和相機融合,手機出現了拍照功能,當帶寬和處理能力、多點觸控顯示等技術融合,則創造出智能手機。
對于企業而言,更好的融合能夠幫助其適應業務需要,并能夠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數據、技術、流程一旦開始融合,意味著用戶也能夠以更加智慧、協同的生產方式來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和全新的體驗。這也將為企業帶來全新的生產方式,幫助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提高競爭力。”歐特克方面解釋稱。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希望通過數字化技術對自身進行創新,從而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實現成功的數字化轉型。而融合,則是推動創新的有力手段。
正如肖勝凱提到的,平臺經濟、數字化體系、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四個數字化轉型深層次的關鍵因素,它們之間的融合和轉化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邏輯和必要條件。
為此,歐特克也在積極進行業務布局。2021年,歐特克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水基礎設施軟件提供商Innovyze,肖勝凱介紹:“除了對高科技產值的企業進行收購,歐特克公司在過去20年當中,也是這個行業在研發上投入比例最高的全球軟件企業之一。歐特克逐步建立起一個覆蓋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從而可以真正助力行業實現數字化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