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在北京盛大開幕。智次方研究院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了《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洞察暨生態圖譜報告》以及《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洞察暨生態圖譜報告》。
5月31日上午,2023數智產業領袖峰會在北京盛大開幕,本屆大會以大模型時代的“破”與“立”為主題,匯聚產業領袖、專家學者、投資機構、創新企業等各界精英,共同探討企業如何利用新技術實現“破圈”式突破和持續性增長。
作為智次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專注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與產業創新的研究機構,智次方研究院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了《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洞察暨生態圖譜報告》以及《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洞察暨生態圖譜報告》。
新版圖譜和往年相比,一個顯著特色是從關注AIoT產業全貌演進至深入觀察重點細分行業。工業、汽車作為近年來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日新月異的兩個重點行業,涌現出眾多優秀案例和先進經驗,發展成效全球矚目,已成為新時期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搶占行業智能化高地的戰略方向。
在此背景下,智次方研究院選擇工業互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兩大領域,撰寫相應的生態圖譜報告,以期為業界提供言簡意賅、簡潔明了的“產業地圖”,助力清晰梳理產業格局,輔助企業精準定位和厘清發展方向,合理作出關鍵決策。
下附兩份報告部分洞察節選
1智能網聯汽車
洞察1: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將加快向計算集中化、應用層軟硬解耦,以及人-車-路-云協同方向發展
軟件定義汽車崛起,引領智能汽車駛向中央計算時代,其架構將呈現“中央-層-區”特點,同時,結合開放式軟件平臺和池化資源,實現云計算+單車計算下的智能駕駛。中央計算架構中,中央-層-區的構架可基于需求進行規劃,項目能以統一的開發方式取代本地開發方式,每類控制器均對應特定的系統需求,避免過度開發,控制器的系統級優化將成為主要焦點。
洞察2: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應用正積極擁抱AIGC,探索將之應用于品牌傳播、產品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能駕駛輔助訓練
2023年以來,AIGC發展速度驚人,迭代速度呈現指數級爆發。AIGC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用戶所需的內容,其應用場景多樣,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互聯網、傳媒、電商、影視、娛樂等行業進行文本、圖像、音視頻、代碼、策略等多模態內容的單一生成或跨模態生成,以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多樣性。在汽車行業,目前已有眾多企業探索將之應用于品牌傳播、動態營銷、客戶服務、座艙交互、自動駕駛開發、智能駕駛輔助訓練等方面,促進營銷、產品、服務和安全保障提質升級。
洞察3: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模式將從傳統的一次性產品消費轉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業務成本大幅降低、網絡效應持續增強,且利潤池將發生顯著轉移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作為出行期間全面服務的載體,其關注的重點將是和客戶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高頻直接互動,以客戶價值為起點快速推出服務并持續優化;同時,與城市協同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數據采集終端。相應地,汽車產業商業模式的重心將從圍繞整車產品的設計和制造,轉向優化消費者出行服務體驗(B2B2C)以及賦能智慧城市發展(B2G)的能力水平。
洞察4: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將與舊有生態有重大區別,車輛、主機廠、Tier1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傳統的汽車供應鏈實行Tier3→Tier2→Tier1的垂直供應模式,整車廠主要與Tier1供應商發生直接合作。未來,汽車智能化將會依賴芯片、算法、軟件等底層產品的進步,原本Tier2、Tier3供應商將在全產業鏈上下游扮演著重要角色,多方合作正逐漸成為貫穿整個汽車生態的常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生態將較傳統生態的復雜度大幅提升,未來的汽車產業將是一個多方共建的生態體系,參與者包括整車廠、互聯網公司、ICT企業、原Tier1供應商和政府。其中,整車廠的核心角色將由系統集成商向軟件平臺開發商轉變,原Tier1廠商將演變成圍繞整車廠軟硬件平臺來提供聯合開發服務的服務商。
洞察5: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頂層規劃仍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促進預期功能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將成為未來政策重點之一
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頂層規劃以及產業政策雖日趨完善,但仍有較大不足。一是缺乏重大的、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各部門間亟需加強協同,完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二是在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測試驗證、示范應用和商業化運營、高速公路測試、車輛數據安全和隱私權保護等方面,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存在一些限制條款或部分法律條款內容缺失。
洞察6: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安全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智能底盤、車用操作系統、下一代感知系統、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投入有望不斷提升
隨著汽車智能網聯化浪潮的加速,汽車的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正在發生較大變化。在中美科技脫鉤、國際政經局勢日益緊張等大背景下,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變得愈發重要。我國在若干關鍵零部件環節仍面臨較大技術挑戰,已成為當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發展的一大難題,“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在智能底盤、車用操作系統、下一代感知系統、信息安全、智能座艙芯片等領域須加速實現技術研發突破,建立全球競爭力。
2工業互聯網
洞察1:工業互聯網平臺競爭加劇,深化工業機理知識、數據算法和經驗規律的沉淀成為構建差異化的關鍵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集中度不高,我國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平臺數量超過240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達到28家。由于工業細分行業和場景較多,所以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并未出現如同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平臺型超級巨頭。未來隨著市場基數持續增大,下游不同行業需求分化,平臺及應用產品體系日趨統一,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企業的差異化價值進一步凸顯。
洞察2:工業APP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無論是大型制造企業,還是中小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都需要應用大量工業軟件,然而大型企業工業軟件紛繁復雜,存在部署成本高、業務決策難、數據利用率低等問題。與之相比,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的工業APP能夠降低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助推工業互聯網產業繁榮。近年來,我國工業APP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工業APP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全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突破65萬個。同時,工業APP已經深入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周轉、日常運維、經營管理等各個維度,尤其是在一些高附加值產品,比如飛機、船舶、汽車、大型工業設備上帶來顯著的價值。
洞察3: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鏈主”引領效應,成為多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模式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跨過單點應用示范和垂直行業深化階段,正在向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的階段邁進。多個地區正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為“鏈主”企業,借平臺之力打通供應與制造、產品與服務間等各環節數據流,實現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賦能當地制造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盤活地方實體經濟,形成數實融合發展新格局。
洞察4:“5G+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
5G是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是5G規模化應用的主陣地。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從技術標準來看:2020年7月3日,3GPP官宣了5G R16標準的凍結,定義了5G LAN這一推動5G向垂直行業擴展的重要加速劑,拉開了“工業5G時代”的大幕。從頂層設計來看:“5G+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呈現出逐年清晰、完善、具體的趨勢。
洞察5:生成式AI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落地尚存爭議
在接受智次方研究院調研的企業中,接近30%是生成式AI技術的堅定“支持者”,他們認為雖然生成式AI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還不成熟,但其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推動制造業未來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在接受智次方研究院調研的企業中,超過70%是生成式AI技術的“觀望者”,在他們看來,生成式AI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落地還很遙遠,甚至可能是個“偽命題”。
洞察6:政策和技術雙驅動,工業互聯網向工業元宇宙加速演進
工業制造是元宇宙落地產業的“試驗田”,工業元宇宙是工業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在工業互聯網的基礎上,工業元宇宙進一步將數字化生產與現實生產場景融合,構建出一個真實世界的數字化映像。這個數字化映像包括現實中的各種設備、物品、場景、環境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智能調控和優化。通過構建工業元宇宙,企業可以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全面管控和優化,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降低成本和風險。如今,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工業互聯網將加速向工業元宇宙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