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代碼訓練GPT-5?MIT微軟證實GPT-4涌現自我糾錯能力,智能體循環根據反饋讓代碼迭代!
近日,MIT和微軟的學者發現,在GPT-4和GPT-3.5之中,只有GPT-4表現出了有效的自修復。并且,GPT-4甚至還能對GPT-3.5生成的程序提供反饋。在英偉達科學家Jim Fan看來,這是一個智能體循環:根據環境反饋迭代改進代碼。很有可能,OpenAI正在通過雇傭大量軟件工程師來訓練下一代GPT。而他們不需要輸出代碼——Critique is all you need。
外媒:美國擬限制中國企業使用美國云計算服務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正準備限制中國公司使用美國云計算服務,此規則將限制亞馬遜、微軟等云服務提供商在向中國客戶提供先進云計算服務之前必須尋求美國政府的許可。拜登政府正加緊向中國企業出口芯片以及其他產品和服務的限制。對此,中國進行了反擊,包括禁止一些公司購買美光的產品。7月3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將在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團隊公布啟蒙1號,5小時生成核心,全球首顆AI自主研發芯片。
近日,中科院計算所的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及其合作單位,用AI技術設計出了世界上首個無人工干預、全自動生成的CPU芯片——啟蒙1號。其采用65nm工藝制造,頻率達到了300MHz,可以運行 linux系統,在性能上和Intel80486SX不相上下,而在設計周期上則只有1/1000。這是一顆完全由AI設計的32位RISC-V架構32位CPU,相比GPT-4目前所能設計的電路規模大4000倍。其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
2026年私有5G比公共5G規模更大
總部位于迪拜的分析集團SNS Telecom&IT的一份新報告稱,2023年至2026年間,全球垂直行業在私人LTE和5G網絡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將以約1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底,最終將超過64億美元。據估計,這些投資中多達40%(28億美元)將用于工業4.0的獨立私人5G網絡。
工信部與央視推廣車用無線充電技術:擺脫電樁束縛,促進相關產業普及發展
7 月 3 日消息,工信部在今年五月印發了《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旨在促進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適用于生產或者進口在國內銷售、使用的移動通信終端無線充電設備、便攜式消費電子產品無線充電設備,以及電動汽車(含摩托車)無線充電設備。此規定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德國沃達豐啟用VoNR技術進行5G通話
德國電信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沃達豐德國公司已為法蘭克福、萊比錫和杜塞爾多夫部分地區的5G用戶激活了新無線電語音(VoNR)技術。沃達豐網絡主管Tanja Richter表示:“我們正在全面擴展我們的5G網絡,并通過解鎖新技術來改進它。技術升級將節省智能手機電池,使我們之間的連接更快,提高語音質量。”。沃達豐德國公司表示,5G SA技術將在2025年前覆蓋全國。
我國 IPv6 活躍用戶數達到 7.63 億,移動網絡 IPv6 流量占比已突破 50%
7 月 3 日,第二屆中國 IPv6 創新發展大會上發布《中國 IPv6 產業發展報告(2023 版)》。截至今年 5 月,我國“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 活躍用戶數達到 7.63 億,移動網絡 IPv6 流量占比已突破 50%。我國 IPv6 產業生態日趨完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深入推進 IPv6 規模部署和應用 2023 年工作安排》明確到 2023 年末,IPv6 活躍用戶數達到 7.5 億,物聯網 IPv6 連接數達到 3 億,固定網絡 IPv6 流量占比達到 15%,移動網絡 IPv6 流量占比達到 55%。(央視新聞)
國際數據公司預計全球物聯網投資今年將增長近11%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6月21日報道,IDC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對物聯網(IoT)的投資將達到8057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0.6%。IDC指出,對于各機構而言,投資該技術已成為一項“關鍵”要素,目的是在成本節約或供應鏈效率等方面尋求解決方案。預計到2027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3.2%和11%的中國和西歐的物聯網投資水平將超過美國。
5G應用產業方陣聯合發布《5G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
2023年6月29日下午,5G應用產業方陣聯合GSMA 5G IN在2023 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商業模式創新,助力5G盈利”論壇上發布《5G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白皮書以向社會各界和業界展示5G業務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圖景為核心內容,梳理總結全球5G商用4年來的商業模式探索發展現狀和特點,客觀展示5G大眾市場和行業市場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5G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的若干建議。
重要國家標準發布!《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自9月1日起施行
該《標準》的目的在于推動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提高建筑物移動通信網絡深度覆蓋水平,優化建筑物內部移動通信網絡使用體驗,為智能城市、智慧住區等的建設提供網絡支撐。其中“存在移動通信網絡覆蓋需求且需要建設移動通信設施的建筑物,應結合移動通信設施的建設方案同步配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