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詹士 路多
智次方?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廣和通營收、凈利雙雙大漲。
8月5日,廣和通公布半年報,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38.65億元,同比增加59.87%。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加48.53%。
要知道,移遠通信不久前剛預計,2023年半年度凈虧損約1.1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凈利潤2.77億元。這在業內實屬罕見。
雙位數增長下,不禁讓人想問——
當前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廣和通如何做到的?是否導致模組格局生變,暗流涌動?
不妨從財報及近期公布的信息中一窺究竟。
廣和通增長從哪來?
關于營業收入變動的原因,廣和通的解釋是——
主要系銳凌無線納入合并范圍以及公司在車載、FWA 等行業拓展良好。
短短一句如何理解,我們拆分來看:
銳凌無線是第一功臣
半年報上各項增長變動原因基本都是以“主要系銳凌無線納入合并“開頭,直接看比例——
上半年銳凌無線收入11.2億元,占公司的29%;凈利潤1.1億,占廣和通利潤的36%。
銳凌無線上半年凈利潤率達到9%左右,盈利能力超預期。雖然不是驚人的增長量,但是置于放緩的經濟條件和橫向對比來看,勢頭十分積極。
報告提及的「報告期內,隨著公司車載業務、FWA 業務的快速發展,海外業務占比提升至 62.72%」,這當中,銳凌有不小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銳凌本身就是廣和通自己的企業,是當初為了收購Sierra Wireless車載前裝業務出資5000萬元成立的,隨后前海紅土、深創投、建信華訊等對銳凌無線進行增資擴股。再次融資之后,廣和通占比49%,用湊出來的4.69億,加上9900萬美元的并購貸款,成功將Sierra Wireless收入麾下。
據統計,收購Sierra Wireless之后,銳凌無線在2020和2021年的營收保持了40%的增幅。2021年,廣和通又計劃發行股份和現金的方式收購銳凌無線51%的股權。此舉在2022年11月完成,銳凌無線再次成為了廣和通的全資子公司。
車載方面:
汽車其實是僅次于房地產的第二大消費市場,在車載產品領域發力無疑是明智之選。
廣和通兩家子公司廣通遠馳與銳凌無線分別面向國內外市場,形成全球化的車聯網業務布局。今年新增廣汽、東風等定點項目,與此前在比亞迪、吉利、長城、長安等形成了車企份額優勢。
關于車載產品,該公司發布基于高通 QCM4490 的 5G智能模組;子公司廣通遠馳推出基于 MT2735 平臺的首個 5G 模組正式量產交付國內 TOP 新能源品牌。
投資者們也非常關注這個領域,廣和通近期在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
公司海外車載產品為數傳模組,出貨均為4G產品,預計4G產品仍有較長的供貨周期;海外車載5G已經中標幾個大客戶,目前處于研發轉產的階段,大批量出貨預計要到2025年,供貨周期也較長。
國內5G 產品將更早上市,不過但今年出貨仍然以4G為主,國內車載產品分為智能模組和數傳模組,智能模組收入占比超過50%。
FWA方面:
FWA (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無線接入,指的是使用兩個固定點之間的無線電鏈路提供無線寬帶,為企業和個人提供無線網接入方式,替代了寬帶和光線入戶。它常常被感慨:從銅線的替代到光纖的補充。
由于國內光纖覆蓋率較高,FWA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海外地區,能夠有效解決運營商“最后1英里”的難題。
據Omdia預測,FWA用戶2021年約為3430萬戶,將在2026年達到8000萬戶。截至2022年6月,全球范圍內提供4G/5G FWA服務的運營商達到504家,分布在172個國家和 地區,占4G/5G運營商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提供5G FWA服務的運營商達到83家。
而通信模組是FWA上游的核心環節。5G的出現為FWA解決了速度、延遲與容量的問題,5G FWA 成為5G IoT的一個重要增長點,該方面,上游模組廠將最先獲利。
此番,廣和通并未公開FWA所帶來的增長,從公開信息看,2023年Q1季報中,該公司也提及FWA是重要增長驅動力。
其他方面布局:
雖然在半年報內沒有提及,但是提到廣和通,我們不能不提他的傳統強項,筆電模組。
此前,報道當中廣和通的“三架馬車”是車載、筆電和泛IoT。之所以在增長因素上沒有提到傳統的PC/筆電模組,可能與2023上半年市場有關。
IDC6月份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筆電出貨量僅達三千四百萬臺,環比下降14.6%,同比下降36.4%,二季度將有所提升。
筆者認為,盡管消費短期疲軟,但隨著AI的加持,經濟趨于穩定,加之疫情前個人PC/筆電產品到了換機節點,明年將迎來一波筆電換機潮,預計2024年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
面對即將到來的換機趨勢,廣和通有其先天優勢:
一方面,廣和通多年來深耕全互聯PC領域,已推出了多款PC系列模組,與英特爾、高通等芯片大廠合作已久,同時擁抱聯想、戴爾、宏碁等全球知名筆電廠商,合作生產的FM350的筆記本終端可以隨時實現5G聯網;
另一方面,當前筆電LTE內置率不高,未來市場寬廣,人們對于網絡安全和穩定網絡需求的提升,加之LTE筆電和流量費用的降低,為Chromebook等筆電帶來較大的市場前景。
一個側面證明是——
在答投資者問的時候,廣和通表示:公司筆電業務去年比較差,今年上半年有所復蘇,但沒有看到特別強勁 的復蘇。我們預計下半年應該會好一些,預計能達到全年的目標。
模組格局生變?
看完廣和通增長詳情,相信不少人接下來的問題便是——
并入銳凌加上業務發力后,廣和通是否能比肩移遠通信?
綜合整體數據看,似乎還不至于。
根據移遠通信在7月中旬發布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在營收方面,預計2023半年度可實現6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2.82%,但對比下,廣和通數字為38.65億,距移遠通信仍有較大距離。
海外業務方面移遠通信預計為55%,廣和通占比更高,達62.72%,不過具體到數值看,仍是移遠通信更高一籌。
關于廣和通的亮眼表現,業內有人表示——廣和通此番數據是好看,但增長率主要依靠并購動作拉動,可持續性難免存疑。但這并不意味著廣和通沒有機會。
因其深入布局車聯網領域,加之汽車業務周期比其他行業長,仍有空間給到。此外,今年雖是需求低迷的一年,但技術端卻頻頻出現新趨勢,廣和通亦是率先布局的頭部廠商。
面向RedCap大勢,廣和通MWCS 2023期間展示了尺寸更精簡、地區版本和封裝方式更齊全的5G RedCap模組FG131&FG132系列,
與此同期,廣和通也展示了NB-IoT融合NTN的通信能力,推出了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模組MA510-GL(NTN),面向海洋、天空、沙漠、森林和險惡山區的網絡覆蓋問題。
此外,在eSIM及高算力AI模組等方面,廣和通也均有布局。出海方面,前兩天,廣和通5G模組FM160-EAU獲得澳洲主流運營商Telstra認證。該產品支持3GPP R16演進標準,可為CPE、ODU、移動熱點、USB Dongles等FWA終端提供千兆級連接。
近些年來,模組廠商競爭格局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由此開啟了一波收購兼并浪潮,客觀而言,盡管產業環境起起伏伏,但繼續增長的連接數及數據量,以及AI浪潮似乎昭示了——
未來必然可期,廠商你來我往的競爭為行業也更添生機。
One More Thing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緊挨模組領域的IoT芯片賽道,近期也發生了大事。
8月7日,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瑞薩電子同意收購法國蜂窩物聯網芯片制造商Sequans Communications,作價2.49億美元。
該交易預計將于2024 年Q1完成。瑞薩電子將把 Sequans 的蜂窩物聯網產品和知識產權整合到其微控制器、微處理器以及模擬和混合信號前端系列產品中。
Sequans 成立于 2003 年,專注于蜂窩低功耗廣域網 (LPWAN) 解決方案,聚焦NB-IoT和LTE-M,以及基于更高功率 LTE-4G 和 5G 的物聯網硬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瑞薩電子還收購了英國電源管理和工業物聯網廠商Dialog(2021 年 8 月)、以色列企業 Wi-Fi 芯片組和軟件提供商 Celeno(2021 年 12 月)以及奧地利近場通信 (NFC) 芯片制造商 Panthronics(2023 年 6 月)。
對2.49億美元價格,有業內人感到頗為意外,認為:
“很多廠商團隊,業務,沉淀都比不了Sequans,相比這樣,一些國內蜂窩通信芯片公司估值恐怕要受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