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另类v综合v日韩v,好看的黄色片,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特级做a爱片久久久久久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作者 | 物聯網智庫2021-11-29

近年來,關于臺積電先進封裝的報道越來越多,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基于臺積電Douglas Yu早前的一個題為《TSMC packaging technologies for chiplets and 3D》的演講,給大家提供關于這家晶圓廠巨頭在封裝方面的的全面解讀。為了讀者易于理解,在演講內容的基礎上做了部分補充。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本文首先從Douglas Yu演講目錄開始,然后是各項詳細的內容。首先,簡單地敘述半導體產業迎來了轉折點,然后進入本論部分,即TSMC的最先進的封裝技術。具體如下,被稱為“3D Fabric”的2.5/3D的集成化技術、System scale up和封裝內部的互相連接的scale down。

其次,再進入第二項本論一一集成不同類型元件的新封裝技術。具體而言,解釋最先進的放熱技術、硅光電子(Silicon Photonics)的集成化技術。文章的最后為匯總部分。

Front-end 和Back-end的3D封裝

被TSMC稱為“3D Fabric”的2.5/3D集成化技術由Front-end(FE 3D) 和Back-end(BE 3D)兩處工程構成。Front-end(FE 3D)是一種堆疊硅芯片(Silicon Die)后并相互連接的工藝技術。有多種分類,如將采用不同代際技術生產的硅芯片(Silicon Die)連接起來的技術、把硅芯片(Silicon Die)與其他材質的Die搭載于同一塊基板上的技術等。

Back-end(BE 3D)是一種高密度地把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連接起來的同時,再與封裝基板連接的技術。之前,TSMC開發了用于智能手機的封裝技術“InFO(Integrated Fan-Out,集成扇出型)”和用于高性能計算機的封裝技術“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晶圓級封裝)”。二者都具有豐富的量產實績。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TSMC研發的最先進的封裝技術一一“3D Fabric”的概要。左邊為Front-end(SoIC),右邊為Back-end(InFO和CoWoS)。出自TSMC“Hot Chips 33的演講”。(圖片出自:eetimes.jp)

Front-end的SoIC有兩種技術,其一為“CoW(Chip on Wafer)”,即一種在硅晶圓(Silicon Wafer)上堆疊芯片(Die)的技術;其二為“WoW(Wafer on Wafer)”,即一種將多片芯片(Silicon Wafer)堆疊起來的技術。此處需要注意的是,SoIC并不是一種將電氣信號和電源系統等與外部(封裝外部)連接的技術。通過與Back-end的3D Fabric或者傳統的封裝技術相結合,來實現半導體封裝。

就Back-end的“InFO(Integrated Fan-Out,集成扇出型)”而言,它利用線路重布層(RDL:Redistribution Layer,一種將硅芯片(Silicon Die)的輸入/輸出電極引到外部的排線層)和外部電極(焊錫 Bump)實現高集成度的封裝技術(InFO的概要將會在后續文章種進行介紹)。此外,還存在一種被稱為“LSI(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的技術,即高密度地連接相鄰芯片的技術。

“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晶圓級封裝)”是一種密集地放置硅芯片(Silicon Die)的高集成度封裝技術。即在可形成精細的排線和電極的“中間基板(Interpoer)”上密集地放置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CoWoS技術將會在后續文章中詳細敘述)。“中間基板(Interpoer)”有硅和RDL兩種選擇項。

多個裸片(Die)連接技術

如上文所述,“3D Fabric”由Front-end(FE 3D)和Back-end(BE 3D)兩種技術構成。Front-end(FE 3D)中有一種被稱為“SoIC(System on Integrated Chips)”的、堆疊連接硅芯片(Silicon Die)的技術,這是一種可以支持“小芯片化”的技術?!靶⌒酒敝傅氖怯幸獾貙晤w芯片(Single Die)的系統LSI(SoC:System on a Chip)分割為多個芯片(Chiplet)的技術。這項技術最近才開始量產。

Back-end 3D(BE 3D)有兩種將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高密度相互連接的技術。其一,用于智能手機的“InFO(Integrated Fan-Out,集成扇出型)”;其二,用于高性能計算機(HPC)的“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晶圓級封裝)”。二者都已擁有豐富的量產實績。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構成“3D Fabric”的Front-end 3D(左側)和Back-end 3D(右側)

Front-end 3D的SoIC大致分為兩類。其一,利用多個制造代際技術迥異的小芯片(Silicon Die,Mini-die)來完成一個系統(相當于以往的System LSI),即Chiplet結構??蛇B接的“小芯片(Mini-die)”有各式各樣,如利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生產的N代際Mini-die、N-1代際的Mini-die、以及N-2代際的Mini-die等等。

其二,利用工藝技術迥異的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組成一個模組(Module),即異構結構(Heterogeneous)。比方說,將利用邏輯半導體工藝生產的硅芯片(Silicon Die)和利用存儲半導體工藝技術生產的硅芯片(Silicon Die)組合起來。

從“CMOS”轉為”CSYS”

就以往的半導體研發技術而言,技術每進步一個代際,單個硅芯片(Silicon Die,或者稱為Single Chip)上搭載的晶體管數量大約增加兩倍。反過來看,每代技術下,集成同樣數量的晶體管所需要的硅面積卻減少一半。其實現的前提如下,即盡可能地將更多的線路埋入CMOS的單個芯片(Sigle Die)里,即所謂的“單芯片(Monolithic)集成的最大化”。

但是,就當下最先進的7納米、5納米代際的CMOS生產而言,將利用不同代際技術生產的多個芯片(Die)組合起來、構成一個系統的做法正在成為最佳解決方案。TSMC把這項解決方案稱為“CSYS(Complementary Systems, SoCs and Chiplets integration”。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從CMOS到“CSYS(Complementary Systems, SoCs and Chiplets integration)”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組成一個系統的半導體技術事例。

(a)是傳統的系統LSI(SoC),在單顆芯片(Sigle Die)上實現最大規模的線路。

(b)為在邏輯芯片(Logic Die)上堆疊邏輯芯片(Logic Die)(或者存儲芯片)的事例(SoIC)。

(c)為水平放置邏輯芯片(Logic Die)(或者存儲芯片)的事例。

(d)為在(c)的基礎上,堆疊傳感器芯片(Sensor Die)、高電壓線路(HV)、邏輯芯片(Logic Die)(或者存儲芯片)的SoIC事例。

以往,人們不會把采用不同工藝生產的硅芯片(Silicon Die)匯集在一起,而是把采用相同工藝技術生產的硅芯片(Silicon Die)封裝在一起,且人們認為這有利于降低整體的成本。但是,就7納米、5納米等尖端的技術工藝而言,邏輯半導體的微縮化使成本不斷增加,同時,難以實現微縮化的線路區塊(Block)越來越多。

于是,微縮化的優勢僅存在于大型的線路區塊(Block)中,而采用尖端工藝變得越來越普遍。相反,將多個芯片(Die)以2.5/3D的形式連接起來的集成技術(即先進封裝技術)的比重越來越大。更準確地說,要實現先進系統的研發,先進的封裝技術是極其重要的。

用于智能手機的“InFO”的發展

以下開始介紹TSMC研發的先進封裝技術的最新發展方向。

TSMC的先進封裝技術始于用于高性能計算的“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晶圓級封裝)”和用于智能手機的“InFO(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集成扇出型)”?!癈oWoS”在2012年前后開始被采用,已經有十年的量產實績。InFO因在2016年被用于“iPhone 7”的“A10”處理器,而被人們熟知。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TSMC的最先進的封裝技術和其發展。橫軸為時間、縱軸為相互連接的密度、封裝的大小

CoWoS和InFO已經具有十年以上的研發歷史,至此已經派生出多種產品。此外,最近由于SoIC(System on Integrated Chips)研發的進步,將SoIC與CoWoS或者InFO結合的3D封裝開始“登場”。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InFO的“衍生品”。就最初的InFO而言,其標準是,在被稱為“InFO PoP(Package on Package)”的InFO上搭載低功耗版本的DRAM(封裝產品)。主要用途為智能手機的應用處理器(AP)。將AP封裝于InFO上,并搭載DRAM,一個小而薄的模組就誕生了。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 PoP、InFO_B、FCCSP的概圖。在下面的表格中比較了InFO_B和FCCSP(二者的外形尺寸都是14mm見方)

最近,又研發了一項名為“InFO_B(Bottom Only)”的技術,即可由TSMC以外的其他企業搭載DRAM。與FCCSP相比,可以獲得更高的性能。在外形尺寸同樣為14mm見方的情況下,比較InFO_B和FCCSP后發現,InFO_B的優勢如下:有效控制電源電壓下降、可容納更大尺寸的芯片(Die)、可容納更厚的芯片(Die)。

對InFO的另一個重要的研發是,針對高性能計算機(HPC)的改良,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中詳細敘述。

“InFO”技術在HPC的應用

TSMC研發了用于高性能計算機(HPC)的“CoWoS”,且已有十年以上的量產實績。CoWoS雖然是一種可應用于高速、高頻信號的優秀封裝技術,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由于“中間基板(Interposer)”采用的是大型的硅基板,因此生產成本極高。

InFO作為一種用于智能手機的封裝技術,不需要封裝基板。因此,生產成本較低。于是,基于“InFO”,在搭載多個芯片(Multi-die,或者Chiplet)的前提下,通過增加封裝基板,試圖應用于HPC,即“InFO_oS”,也可以看做是CoWoS的廉價版。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oS”的研發事例(可看做是首代產品),左上為從上面看的封裝圖。將兩顆硅芯片(Silicon Die,Chiplet)組合起來的Net-work-switch。左下為斷面圖。右側為Net-work-switch的整體圖像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oS”的概要和結構圖,利用RDL(線路重布層, Redistribution Layer)將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和基板相連接。RDL的排線的線寬線距極細,為2/2um。RDL的層數為五層。基板和RDL之間通過130um 間距(Pitch)的銅(Cu)凸點(Bump)連接

InFO_oS的首代產品于2018年開始量產。RDL的面積最大可達Reticle的1.5倍(1,287平方毫米左右)。被看做是Net-work-switch模組。第二代產品為搭載了10顆Chiplet的模組。結構如下:兩顆邏輯Mini-die,8顆用于輸入/輸出(IO)的Mini-die。RDL部分的面積為Reticle的2.5倍(51mm×42mm)?;宓拇笮?10mm見方。預計在2021年內量產第二代產品。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oS(用于Net-work-switch的模組)”的研發技術藍圖。橫軸為Net-work-switch的性能,縱軸為模組的大小和功耗

介紹兩種改良的InFO封裝

本文開始介紹兩種改良了“InFO”技術的封裝方式,都是應用于高性能計算機的。其一,堆疊兩個“InFO”,即“InFO_SoIS(System on Integrated Substrate)”;其二,在模組(尺寸和晶圓大小相近)上橫向排列多個硅芯片(Silicon Die,或者Chip),再通過“InFO”結構,使芯片和輸入/輸出端子相互連接,即“InFO_SoW(System on Wafer)”。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用于超高性能計算機的“InFO”的改良技術,左側為支持超高波段(毫米波)的“InFO_SoIS(System on Integrated Substrate)”的斷面圖,右側為在大小近似于晶圓的模組上排列多個芯片(Die)的“InFO_SoW(System on Wafer)”的封裝事例(概念圖)。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堆疊了兩個“InFO”的“InFO_SoIS(System on Integrated Substrate)”的技術概要。在演講幻燈片中展示的“InFO_SoIS”封裝中展示了如下結構。首先,在RDL(線路重布層,Redistribution Layer)上放置SoC(System on a Chip)芯片和I/O芯片,通過RDL將信號線和電源線引到下面。這種結構被稱為“InFO 1”。被引到下面的信號線和電源線經由微型凸塊(Micro Bump)與具有多層排線結構的樹脂基板(RDL)相連接。在多層樹脂基板的底部廣泛分布著將信號線和電源線引出的凸塊(Bump),且凸塊的間距(Pitch)比InFO 1更寬。這種結構被稱為“InFO 2”。此外,樹脂基板的四周還設計有防止翹曲的“加強環(Stiffener Ring)”。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SoIS”的構造圖(左)、試做事例(右)。出自TSMC“Hot Chips 33 演講

試做的“InFO_SoIS”封裝品將一個SoC、四個I/O 芯片容納于InFO 1中,下部由InFO 2支撐。尺寸為91毫米見方。硅芯片(Silicon Die)全部為良品,封裝、組裝的良率超過95%。此外,100毫米見方的“InFO_SoIS”的封裝良率達到了100%。

且對試做的“InFO_SoIS”封裝品和傳統的樹脂基板(GL102)在毫米波帶中的損耗進行了比較。在28GHz情況下,插入損耗(溫度25度一一125度)減少了約25%,在50GHz下,減少了約30%。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SoIS”在毫米波帶上的插入損失,并與傳統的樹脂基板(GL102)進行比較。左下的表格為28GHz和50GHz的相對值(把傳統基板視為單位“1”),右下方的圖表為插入損失的周波特性

InFO實現了晶圓級超大處理器

上文中,我們介紹了支持毫米波信號的“InFO_SoIS”的概要,下面我們介紹晶圓級(Wafer Scale)的超大型封裝技術一一“InFO_SoW”的概要?!癐nFO_SoW”技術被AI初創公司Cerebras Systems研發的晶圓級深度學習處理器“WSE(Wafer Scale Engine)”采用。WSE的芯片尺寸極大,為215毫米見方,與直徑為300毫米的硅晶圓相匹配。

“InFO_SoW”技術的特點如下,將大規模系統(由大量的硅芯片組成)集成于直徑為300毫米左右的圓板狀模組(晶圓狀的模組)上。通過采用InFO技術,與傳統的模組相比較,可以獲得更小型、更高密度的系統。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InFO_SoW”技術的特點(上)、結構(左下)、研發事例(右下)

模組的構成如下:晶圓狀的放熱模組(Plate)、硅芯片(Silicon Die)群、InFO RDL、電源模組、連接器等。硅芯片群的相互連接、硅芯片群和電源模組以及連接器之間的連接都借由RDL完成。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比較利用倒裝芯片(Flip Chip)技術的Multi-chip-module(MCM)和“InFO_SoW”

演講中,還比較了采用倒裝芯片(Flip Chip)技術的Multi-chip-module(MCM)和“InFO_SoW”。與MCM相比,相互連接的排線寬度、間隔縮短了二分之一,排線密度提高了兩倍。此外,單位面積的數據傳輸速度也提高了兩倍。電源供給網絡(PDN)的阻抗(Impedance)明顯低于MCM,僅為MCM的3%。

CoWoS:十年五代的封裝技術

如上文所述,TSMC根據中間基板(Interpoer)的不同,把“CoWoS”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把硅(Si)基板當做中間基板,即CoWoS_S(Silicon Interposer),這就是在2011年研發的最初的“CoWoS”技術,與過去的“CoWoS”相比,它的先進之處在于,它是一種把硅基板當做中間基板的先進封裝技術。

第二為“CoWoS_R(RDL Interposer)”,即把RDL(線路重布層,Redistribution Layer)當做中間基板。第三為“CoWoS_L(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 and RDL Interposer)”,即把小型的硅芯片(Silicon Die)和RDL當做中間基板。但是,需要讀者留意的是,TSMC把“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縮寫為“LSI”。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CoWoS_S(原來的CoWoS)”的斷面結構圖。即2.5D封裝的代表事例。通過在作為中間基板(Interposer)的硅基板上形成高密度排線、硅通孔(TSV),不僅可以高密度地放置硅芯片(Silicon Die),還可以高速傳輸信號

“CoWoS_S(原來的CoWoS)”是在2011年開發的,且被稱為“第一代(Gen-1)”。被Xilinx的高端FPGA等產品采用。硅制中間基板的最大尺寸為775平方毫米(25mmx31mm)。幾乎接近于一張Reticle 的曝光尺寸(26mm×33mm,ArF液浸式掃描情況下)。即,FPGA芯片(Die)的生產技術為28納米的CMOS工藝。就采用了此款技術的Xilinx的高端FPGA“7V2000T”而言,將四顆FPGA邏輯芯片搭載于“CoWoS_S”上。

就2014年研發的第二代“CoWoS_S”而言,硅制中間基板的尺寸擴大到了1,150平方毫米。接近于1.5張Reticle的曝光面積(1,287平方毫米)。在2015年,被Xilinx的高端FPGA“XCVU440”采用。搭載了三顆FPGA的邏輯芯片。FPGA芯片的制造技術為20納米的CMOS工藝。

就2016年研發的第三代“CoWoS_S”而言,雖然硅制中間基板的尺寸沒有什么變化,但是首次混合搭載了高速DRAM模組(HBM)、邏輯芯片。在2016年,被NVIDIA的高端GPU(GP100)采用?;旌洗钶d了GPU芯片和“HBM2”。“HBM2”為硅芯片(Silicon Die)壓層模組(通過TSV將四顆DRAM芯片和一顆Base Die(位于最下層)連接起來),“GP100”上搭載了四顆HBM2模組。將容量為16GB(128GBit)的DRAM和GPU高速連接。

就2019年研發的第四代“CoWoS_S”而言,硅制中間基板的尺寸擴大至相當于兩張Reticle的曝光面積。幾乎達到了1,700平方毫米。這款大型的中間基板上混合搭載了大規模的邏輯芯片和六個HBM2。單個HBM2的存儲容量增加到了8GB(64GBit),因此合為計48GB(384 GBit),容量是第三代的三倍。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CoWoS_S(原來的CoWoS)”的發展歷程。從2011年的第一代到2021年的第五代,一直在改良

如上所述,原本中間基板的尺寸就很大,如今愈來愈大。第一代的面積為775mm2(相當于一張Reticle),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面積相當于1.5張Reticle,分別為1,150mm2、1,170mm2。第四代面積進一步增大,相當于兩張Reticle,為1,700mm2。

最初搭載在中間基板上的硅芯片(Silicon Die)為多個邏輯芯片(Logic Die),第三代以后開始混搭邏輯芯片和存儲芯片。即開始混合搭載邏輯芯片(SoC)、高速DRAM模組“HBM(High Bandwidth Memory)”的壓層芯片(Die)群。具體而言,一顆SoC芯片和四顆HBM(4Gbit*4顆,合計為16Gbit)。就第四代而言,在SoC芯片面積(集成程度)擴大的同時,混搭的HBM增至六個。通過將單個HBM的存儲容量增加兩倍,使HBM的總容量較第三代增長了三倍(48Gbit)。

就今年(2021年)第五代(CoWoS_S,原來的CoWoS)而言,硅制中間基板的面積擴大至2,500mm2,相當于三張Reticle,同時,搭載了八個HBM,這相當于第三代的兩倍。邏輯硅芯片(Logic Silicon Die)還是Chiplet,兩顆Mini-die被放置在1,200mm2的區域內??纱钶d的HBM的規格為“HBM2E(即HBM的第二代強化版)”。

就硅制中間基板的RDL(線路重布層,Redistribution Layer)而言,通過提高銅(Cu)排線的厚度,使方塊電阻(Sheet Resistance)減少了一半(甚至更多)。通過5層銅排線使硅芯片(Silicon Die)相連接。此外,為了進一步減少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 TSV)的高頻損耗,針對TSV進行了再次設計。在2GHz~14GHz高頻帶的插入損耗(S21)為0.1dB(甚至更高),重新設計后為0.05dB。此外,通過將“嵌入式深溝電容(eDTC,embedded Deep Trench Capacitor)”裝入硅制中間基板,穩定了電源系統。eDTC的容量密度為300nF/mm2。在100MHz~2GHz頻帶,電源分布網絡(PDN)的電阻抗(Impedance)減少了35%(得益于eDTC)。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支持第五代“CoWoS_S(以往的CoWoS)”的技術要素

新一代(第六代)的“CoWoS_S”預計在2023年研發。硅制中間基板的尺寸達到4張Reticle的尺寸。計算下來為3,400mm2左右(約58.6mm見方)。邏輯部分搭載兩顆(或者更多)Mini-die,存儲部分搭載了12個HBM。對應的HBM的規格為“HBM3”。

臺積電先進封裝,芯片產業的未來?

“CoWoS_S(以往的CoWoS)”的研發產品路線圖(Road Map)

資訊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熱門文章
2021年11月29日——碳中和趨勢下,如何瞄準碳中和發展方向,采取積極行動,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作為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堅定踐行者,施耐德電氣秉持綠色能源管理理念,已經實現包括“碳中和工廠”在內的多個碳中和成果落地。截至今年9月,中國區已有施耐德(北京)中低壓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施耐德電氣北京工廠”)、施耐德萬高(天津)電氣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施耐德電氣天津工廠”)、上海施耐德配電電器
2021-11-29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嗯啊肚兜耸动裸露h快穿| 体育老师裆部gay文| 诱人的妺妺2第一次| 国产乱子视频| 日本漂亮的年轻老师5| 女人和拘做爰正片视频| 欧洲同志猛男videobest| 高清免费观看在线人数在哪里看| 东北美女野外bbwbbw免费| 国产老师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软件 | 柳岩里面好紧水好多好滑免费| aa国产| 一级理论片免费观看在线| 操熟逼| 很黄的故事细节口述| 欧美人与动性xxxxx交性|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播放| 国产91?在线播放九色潘多|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看奶| 色www视频永久免费下载|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扒男人?狂揉?难受亲嘴软件|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区|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在线下载| 成人免费毛片96激吻| 免费又黄又爽视频| gaytubexx小鲜肉中国| 午夜理论片成人影院的特点| freexxx日本hd|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色噜噜| 征服同学放荡麻麻李淑凤小说 | 一卡二卡3卡高清免费| 日韩字幕无线乱码| 久久久久久拍拍拍| 九色丨9lpoNY丨国产| 欧美丝妇| 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 91网站免费观看| 忘忧草在线影视www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