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智聯時代,5G技術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性重塑了信息傳輸的方式,引領信息通信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隨著5G技術在各行各業應用逐步深入和5G-A、AI等新興技術的快速崛起,我們正迎來一個以“新體驗、新聯接、新業務”為特征的深刻變革。
5G專網是面向企業客戶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是實現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推手。隨著政府大力推動企業向數字化轉型, 5G專網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吸引了各大運營商、服務商和設備制造商的積極參與,增長速度十分迅猛。同時為了滿足行業客戶對5G專網可視、可管、可控的需求,5G專網運營平臺應運而生,它整合了網絡信息、卡信息、設備信息等數據,實現了數據的集中運營管理。但近幾年各大運營商專網模式發展趨同、網絡能力旗鼓相當, 5G專網的下半場,價值創造路在何方?
在本文中,我們將系統性地回顧中國各大運營商在5G和5G專網運營平臺的發展歷程,并深入探討在5G-A和AI等前沿技術推動下,運營商如何在5G專網運營的下半場進行戰略布局,如何通過前瞻性的視角,把握時代脈搏,重塑行業格局,提供高效運營服務,從而最大化釋放網絡價值,開創一個更加智能、互聯、高效的新時代。
自2019年5G牌照發放以來,我國不斷完善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網絡覆蓋范圍,目前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規模化發展。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來看,截止2024年8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已突破400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作為中國的四大運營商,在5G網絡建設上投入巨大,不斷增加基站建設和網絡優化,夯實網絡強國根基。
中國移動是全球5G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的電信運營企業,建設5G基站超229萬個,其中700MHz 5G基站70.5萬個,率先啟動5G-A規模部署,已在超280個城市推進5G-A商用部署,5G-A商用城市超330個。5G+行業應用案例超4萬個,5G套餐用戶數超7.8億戶。(數據來源于中國移動2024半年報公布數據、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公布數據)
中國電信持續深化共建共享,與中國聯通的共建共享策略有效提升了網絡質量和覆蓋廣度,打造高中低頻協同、5G/4G融合的高質量網絡,5G基站超131萬個,5G網絡實現全國鄉鎮及以上區域連續覆蓋,截止9月底,5G 套餐用戶數達到 3.45億戶,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吸引力和用戶增長潛力。持續加強5G-A戰略布局,全面推進5G-A能力升級,協同完成Redcap、載波聚合超百城規模部署。(數據來源于中國電信2024半年報公布數據、中國電信9月份公布數據)
中國聯通在5G領域的發展同樣迅猛,通過持續的網絡建設和優化,上半年 5G 中頻基站超過 131萬站,低頻基站達到 78萬站,截止9月底,5G套餐用戶累計到達數為2.86億戶。網絡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超百個城市實現 RedCap、載波聚合等 5G-A關鍵技術的商用部署。(數據來源于中國聯通2024半年報公布數據、中國聯通9月份公布數據)
中國廣電作為新晉的運營商,在5G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截止2024年8月和中國移動共建共享的700MHz 5G基站數量已達到70.5萬個。正在積極拓展5G業務,截至9月末,中國廣電的5G用戶數已達到2936.62萬戶。積極探索5G NR廣播技術,完成了關鍵測試驗證。與傳統媒體深度合作,探索“通信+內容”的新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5G服務體驗,發布了全國首個“5G+8K”萬兆傳輸實驗成果,實現了超高清視頻的大帶寬穩定可靠傳輸。(數據來源于中國移動2024半年報公布數據、中國廣電9月份公布數據)
中國移動在5G基礎網絡設施建設、5G用戶規模、5G套餐數等上以絕對的優勢遙遙領先,“移”路跑出中國速度。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通過共建共享,用最短時間建成了全球首個、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網絡,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服務體系不斷升級,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化。中國廣電盡管起步較晚,但憑借其在700MHz頻段5G基站建設上的快速推進,以及在“通信+內容”融合服務上的創新嘗試,正逐步構建起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5G賦能千行百業、服務千家萬戶,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國推出全球領先的5G專網,也打造了全球最多的5G行業應用案例,5G已經融入我國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行業應用覆蓋3萬余家企事業單位。運營商持續演進5G專網,憑借其深厚的網絡基礎設施資源和龐大的用戶基礎,不斷發展5G、挖潛5G、應用5G,聚焦重點行業應用場景,創新樹立起越來越多的示范標桿。5G應用在標桿引領下,已經從“點狀開花”走向“百花齊放”,不斷賦能千行百業,激發新質生產力。(數據來源于人民郵電日報6月份公布數據)
中國移動業界首發5G專網產品,5G應用持續領先:在2020年7月22日于業內率先發布了5G專網優享、專享、尊享三種模式,使得網絡能力產品化。打造5G+數智底座,向下驅動硬件升級,向上賦能應用創新。2023年推出全新產品體系Ultra 5G極致專網,推出場景化、輕量化產品。2024年5G專網進一步升級,依據不同場景需求,推出雙域專網、入駐專網、園區專網、流量專網四大場景專網,同時升級5G-A新能力,為產業帶來新的機遇。聚焦5G重點行業應用場景,基于OneCyber 5G專網運營平臺的運營能力,打造了多個典型標桿案例。
寧德時代項目是全國首個跨省專網運營管理項目,它幫助客戶實現跨區域專網的協同管理,統一管理全國的專網資源,實現5G環境下的無紙化辦公,從而提升運營效率。此外,還有微網優聯智慧工廠、喜臨門床墊等。中國移動累計簽約5G行業商用案例已超過4萬個,項目支撐數業界第一,工信部“綻放杯”5G應用大賽實現六連冠,商用案例推廣走深走實。
中國電信以定制網為切入,逐步筑牢護城河:中國電信在2020年11月7日正式對外發布了5G專網致遠、比鄰、如翼三種模式。2021年12月發布專網2.0,增強在網絡、行業、服務等方面能力。2023年推出了“5G商企專網”,2024年繼續深化其5G專網服務模式,并在MWC上海“2024年中國電信5G-A行動計劃發布會”上發布了基于5G-A的NICES Pro+體系。中國電信依托豐富的云網資源、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構建產業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全面推進“5G+云+AI+應用”,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超過3萬個5G商用項目和3000多個5G定制網項目,覆蓋工業、交通物流、醫療、教育等行業,有效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聯通聚焦行業與場景,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國聯通持續推動5G專網創新,其“5G專網PLUS”體系從2021年12月7日發布5G虛擬專網、混合專網和獨立專網在內的三種5G專網產品,2022年升級到“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2.0”,2023年進一步升級到“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3.0”。2024年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4)期間,發布了5G工業制造專網產品,包括Basic版、Plus版和Pro三個版本,滿足不同工業、企業的多樣化網絡需求。中國聯通持續深耕專網市場,不斷推出5G專網PLUS場景化創新產品,在5G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打造了超過500個5G應用場景,累計打造超3.3萬個5G應用商業化項目,5G專網服務行業客戶超過10000家,覆蓋礦山、鋼鐵、電力等74個細分行業,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再造,助推企業提質增效,為全面服務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勁“動力源”。
5G專網發展五年,已經在千行百業中全面綻放,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5.6萬億元,到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14萬億元,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政府6月份公布數據),但與垂直行業的融合仍有待提升,目前我國5G 行業應用企事業單位數量近3萬家,僅占我國企事業法人單位的1.5%。選擇用5G專網打造數字化底座的主要為行業頭部企業,中小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等的限制,更多關注的是傳統信息化項目,對5G專網仍持觀望態度,5G專網走向普及仍道阻且長。如何深度融入企業核心生產環節,在傳統行業數智化轉型中創造更多價值,是5G下半場決勝的關鍵。
網絡建設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為了最大化地釋放網絡的價值,在5G運營的下半場,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夯實智能化產業升級的基礎,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包括:
繼續深化網絡覆蓋,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夯實網絡基礎,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推進5G創新發展,加快推進5G-A技術的驗證、產品研發和商用部署,系統布局5G-A網絡,推進重點城市、熱點地區5G-A網絡覆蓋,加速5G-A產業成熟和應用落地。
持續升級迭代平臺功能:以客戶應用場景為中心,圍繞客戶典型業務需求,不斷錘煉平臺核心功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從簡單的物聯卡、網絡、設備數據管理不斷向全面的管應用拓展,為客戶提供端到端運營服務能力,讓5G專網管理變得更加簡單、便捷和高效,高效地服務于各行各業。
深入聚焦行業,加快應用拓展:聚焦重點行業應用場景,深挖應用潛能、全面突破創新,樹立示范標桿,加強推廣應用,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
加強與5G-A、AI等新質生產力的融合:探索5G與5G-A、AI等新質生產力的融合創新,加強與行業融合應用實踐,面向低空經濟、智慧港航等新興產業探索5G融合新場景,推動5G與新興技術和未來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面向傳統產業利用新質生產力提升整體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剖析服務商、設備廠商和運營商在5G運營下半場的布局和規劃,探索他們如何各自發力,共同推動5G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
首先,從服務商來看,中盈優創的5G物聯網端到端智能診斷通過業務及客戶維度整合B域、OMC、DPI等各類數據,對卡、終端、網絡各專業、客戶業務平臺等進行端到端的自動診斷識別、故障定界定位和投訴預處理,并按照投訴歸檔原因閉環驗證定界準確率,持續優化方案,提升投訴處理效率,保障5G物聯網業務用戶感知。亞信科技在5G專網領域提供了包括5G基站、5G核心網和5G專網運營平臺等的軟硬一體化產品集,其5G專網產品體系(AISWare AgileNet)面向垂直行業提供多場景解決方案,并為行業客戶提供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運維到集成的端到端全棧服務。浪潮面向專網行業客戶提供云、管、邊、端全棧產品和定制服務,為行業客戶提供邊緣應用部署、自開發、自維護、自服務等專網產品和服務,滿足五種模式的專網部署需求,已經孵化的5G專網應用包括數據本地分流、VR直播、AI質檢等場景,在5G專網運營服務領域的布局相對其他服務商更為全面且深入。
小結:服務商基于對行業的精準洞察,積極布局5G專網運營服務,充分利用自身對行業場景的深入理解,并在實際項目實踐過程中反復錘煉,為5G專網應用多元化注入強勁活力。但是服務商僅有少數有能力的大型行業企業用戶會選擇自建和運維5G專網,且這些企業主要專注于服務客戶現場,通常基于特定業務需求定制化開發專網運營平臺,缺乏廣泛的復制性和大規模推廣性。
其次,從設備廠商來看,華為聯合5G生態,打造專網行業一體式解決方案,全面融入企業生產。M+專網運營平臺聚焦企業客戶現場,提供豐富的網絡設備監測能力。M+平臺還可以與ERP、MES和OA等第三方系統快速集成,實現不同系統間的能力互補和數據互通,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華為在設備管理、現場網絡+設備管理、三方系統整合上優于其他服務商,但物聯卡信息受限于運營商開放程度,在物聯卡管理功能上相對較為薄弱,但華為憑借在5G設備和網絡管理領域的專業優勢持續打磨平臺能力,其在園區的網絡運維能力相對傳統運營商更為專業。
小結:設備廠商以設備管理為基礎,為專網運營平臺建設注入活力。華為聚焦5G專網園區項目,深耕應用解決方案,加速數字經濟與產業數字化進程。雖然物聯卡信息受限于運營商開放程度,核心的物聯卡管理功能有待提升,但在園區網絡運維方面,提供豐富的網絡設備監測能力,滿足客戶園區專網運維需求,比傳統運營商更為專業。
最后,從運營商來看,中國移動業界最早布局專網運營平臺,于2020年7月22日率先推出了OneCyber 5G專網運營平臺,以一體化運營服務為核心,實現了對卡、設備、網絡的全面管理,確保了資源的統一高效運營,提供5G專網SLA端到端全鏈路保障,實現“卡+網絡+設備”故障定界,實時感知網絡質量,使專網運維質量可見,讓5G專網管理變得簡單、便捷、高效。在物聯卡管理、專網能力開放API、雙域專網運營管理等方面領先于其他運營商。圍繞客戶痛點需求,持續深耕行業市場,從管卡、管設備、管網絡不斷向管應用、融場景、融行業拓展,充分挖潛典型核心應用場景,升級故障定界功能、發布SLA能力等,加速推動5G由外圍輔助向核心生產環節延伸,實現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
中國聯通在2020年11月7日發布了5G專網客戶自服務平臺,集物聯卡管理、網絡全面監控、設備運維及能力開放于一體,實現物聯卡號、狀態、用量等信息的實時掌控,確保網絡資源的高效配置與穩定運行,此外,該自服務平臺可提供更多的客戶自主管理功能。
中國電信于2021年12月7日推出5G定制網運營平臺,基于“虛擬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個理念,提供5G專網監控、質量保障、自運維等核心能力,確保5G定制網服務的可視、可管、可控,實現了從業務訂購到網絡運維的全流程管理,通過實時網絡拓撲監控、故障快速定位、終端與號卡的精細化管理,在網絡管理、設備管理、故障定界上更具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強的運維監控能力,滿足客戶高度定制化、場景化的需求。
小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依托運營商授權頻段建設5G專網的優勢,在5G專網運營平臺的建設中占主導地位,引領整個5G專網運營平臺的建設,有力帶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聯通聚焦于5G專網的私有化部署項目,但該類項目市場規模偏小,且5G-A通感一體能力主要集成到其他平臺上,而非其5G專網運營平臺。中國電信在平臺功能和能力創新方面速度較慢,同時市場響應速度和服務定制化能力有待提高。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表現尤為突出,已經完成從平臺功能鍛造、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到融入千行百業的全場景全產業鏈的布局和打通,率先破局。
綜合以上信息,各類玩家在積極探索5G專網運營服務,均完成前期探索和布局,向應用落地走深,推動做大做強我國的數字經濟。在與行業內其他服務商、設備廠商以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比較中,中國移動在5G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累計簽約5G行業商用案例也位居首位。中國移動的OneCyber平臺,以其全面的運營服務能力,服務于全球最大的客戶群體,在基礎功能鍛造、平臺功能升級迭代、能力開放、融場景等方面領先,運營能力業界第一。
筆者深入調研了OneCyber 平臺,后續將深入聚焦行業,挖掘場景,拓展5G覆蓋垂直行業的廣度和深度,構建產業生態,加強技術創新,加強與AI和5G-A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從多個維度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深入聚焦行業,與應用場景緊密融合:以“管網、管卡、管設備”能力為基礎,同時通過聯合合作伙伴,打造智能數采、智能質檢、智能運配、智能巡檢等高頻、剛需的OneCyber標準產品,對各類場景提供從卡、網絡、設備到應用的端到端業務質量保障,為行業客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服務體驗。
加強與AI的融合,進一步推動新興技術融入企業生產:OneCyber 5G專網運營平臺面對新的戰略機遇和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在網絡規模、用戶規模、算力資源和數據資源等方面的稟賦優勢,依托龐大的用戶、物聯卡、網絡、設備等數據,構建專網大模型,大力推動5G+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及價值創新,全面推進數智化能力建設。
加強與5G-A的融合,賦能更多場景:在低空經濟這一新興領域,聚焦智慧港航、水域航道,推出OneCyber智慧港航平臺,結合中國移動“四驅兩翼”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體系,通過終端、網絡、平臺及應用四輪驅動,以及AI與安全雙翼護航,進一步拓展應用創新邊界,全面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遠方的路道阻且長,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OneCyber 平臺融AI融5G-A等新質生產力的持續深入,它將在5G運營的下半場持續領先。
參考文獻:
1.《5G專網前沿報告》
2.《中國移動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
3.《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
4.《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
5.《2024年中國運營商5G專網通信業務發展現狀分析 三大運營商5G專網部署各有特色【組圖】》
6.《中國移動全面推進AI產品創新 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AI+生態合作新模式》
7.《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
8.《“十四五”規劃綱要》
9.《“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
10.《中國電信堅持創新與安全并重 全面提升AI治理水平》
11.《AI賦能 智筑國基中國移動發布AI+行動計劃》
12.《奏響AI“新質力”| 聯通元景大模型助力探索“AI+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13.《中國電信上半年營收2660億元: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8.2%》
14.《中國移動已在超280個城市推進5G-A商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