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智能家居廠商都在吹捧全屋智能概念,推薦大家購買網關以及適配網關的相應生態鏈產品,可能往往有些用戶覺得很新奇,但事實上用了一段時間這些具備智能控制功能的設備就吃灰了,誰也不能否認全屋智能有以下瑕疵。
在智能家居領域,分為感知層、網絡層與應用層三個層面,感知層很簡單,比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網絡層處理信息的傳遞與控制,目前實現智能控制的中樞是網關,網關是一個計算中樞與支配中樞,而應用層則是家中的設備終端,如智能電視機,智能音箱,智能冰箱與智能洗衣機等,說的智能音箱它可能是聲控的遙控器吧。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的控制中心智能音箱竟然被歸類到智能終端當中,確實在全屋智能的概念當中,智能音箱并不能算作計算中樞,而是僅能算作智能輸入終端。
所以使用智能音箱來控制智能終端的行為并不能算作全屋智能的范疇,只能叫做語音交互,而通過簡單的諸如溫度傳感器與空調設備進行簡單聯動也不能稱之為是全屋智能,只能叫做設備互聯。
有錢且有想法的人!打造全屋智能概念你需要先明白兩個點,第一是在裝修之前先考慮布線問題,第二是選擇相同屬性或兼容性的家電產品。因為要打造全屋智能概念你就必須要在裝修之前考慮到整個屋內的全網覆蓋建設,包括網關的安置與網絡布線問題,同時你要考慮到智能設備終端的互聯情況,采用兼容生態鏈的產品。
目前傳統的家居品牌似乎都在打造自己的全屋智能概念前提是必須擁有自己的生態閉環產品,如Panasonic Home+、海爾N-home等產品。對于普通用戶來講,除非具備很深的情懷,否則不太可能全屋家居采用同一品牌進行選購,而不同品牌的產品又牽扯到兼容性限制,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全屋智能標準出爐,很難做到不同品牌不同應用接口的統一,所以很難做到真正的全屋智能。
目前包括華為、小米、海爾等品牌推出了不少搭載智能交互功能的設備終端。所謂的全屋智能,目前能夠做到的僅為語音交互和程序交互。如很簡單的,某品牌溫度傳感器和空調與加濕器的聯動,溫度傳感器雖然具備監測功能,但并不能給予你任何決策層面的命令,你需要自己在APP當中設置,當濕度低于20%時,家里加濕器開啟,當濕度大于50%時,家里加濕器關閉。換句話說,當你需要手動設置,手動調節,手動更改,手動聯網,手動關聯智能終端的時候,你已經變成了半個產品經理,而不同品牌設備之間的聯動與關聯,需要很大的學習成本。
再如某品牌音箱控制相同品牌電視機,你確實可以對音箱做出命令的操控,但事實上,音箱只是給電視機發送了一個開/關的信號而已,假如你的電視機此時是開機狀態,那么此時此刻你通過智能音箱你命令電視機開機,那么你得到的結果是電視機關閉,而并非開啟。換句話說,它只是執行了你一條命令而已,至于正確與否,它自己不會判斷。
再說傳感器控制屋內的燈光開啟與關閉,如果你只是打開了門,并沒有進屋(剛要進門時被鄰居叫去吃飯的場景,或是開門的瞬間想起了快遞還在蜂巢沒拿),那么這時屋內的燈光會亮起。換一個場景如果你只是想開門在樓道里面抖一抖枕巾,清理一下灰塵,此時傳感器會認為你將要出門,屋內燈光關閉。所以,現在的傳感器并不具備計算與感知能力。所以談不上什么全屋智能概念不說,可能會成為智能麻煩。
全屋智能是未來趨勢,但階段并不能稱之為已經到來。它更像是一個理想烏托邦,在真正實現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荊棘,現階段的智能音箱與智能終端的互動僅能夠稱之為語音交互,或語音互動,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全屋智能,因為它智能識別命令,并不具備感知和決策。現階段我們的家庭正在從無智能向半智能的角度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