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東京奧運會也被推遲到2021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物聯網領域的大事件盤點表,通過對大事件的梳理盤點,快速幫助大家了解2021年物聯網領域都發生哪些大事件!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隔十年,LoRaWAN這一全球物聯網領域無人不曉的事實標準終于在2021年12月被國際電聯(ITU)正式認可為全球物聯網標準,這將會是LoRa發展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獲批不僅肯定了LoRa技術和生態的發展成果,更證明了LoRa在物聯網市場的應用前景。
不久之前,支持物聯網低功耗廣域網(LPWAN)LoRaWAN開放標準的LoRa聯盟宣布,致力于“物聯網和智慧城市及社區標準化”的國際電聯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第20研究小組所負責的《ITU-T Y.4480建議書:廣域無線網絡的低功率協議》獲得通過,LoRaWAN正式被ITU批準為全球標準。LoRaWAN被ITU正式批準為全球物聯網標準這一事實,對于當前來說,是對全球物聯網產業的提振,特別在當前疫情和缺芯雙重壓力下,又給了LPWAN乃至整個物聯網領域的發展注入了一陣強心劑。
2021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下簡稱《建設指南》)。根據《建設指南》,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研制重點行業標準10項以上;到2025年,推動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研制行業標準30項以上,提升標準在細分行業及領域的覆蓋程度,提高跨行業物聯網應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費者安全使用。
根據《建設指南》,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主要是指物聯網終端、網關、平臺等關鍵基礎環節的安全標準。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包括總體安全、終端安全、網關安全、平臺安全、安全管理等5大類。
2021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缎袆佑媱潯访鞔_到2023年底,在國內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社會現代化治理、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民生消費升級的基礎更加穩固。突破一批制約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物聯網建設主體和運營主體,催生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運營服務模式,導出一批賦能作用顯著、綜合效益優良的行業應用,構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物聯網標準和安全保障體系。
2021年1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21年第14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批準發布包括《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桿 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第107項)在內的185項推薦性國家標準。我國智慧燈桿產業將迎來首個國家標準!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道路多功能桿的總體要求、基本組成、桿體設計要求、附屬設施要求、檢驗要求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
本標準適用于燈桿高度小于20米,作為城市道路、公路、高速路、廣場、公園、庭院等公共設施的多功能桿。道路多功能桿重點規范基本組成、必選搭本標準規定了智慧桿的桿體分類、一般要求、設計要求、布局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以及運營服務要求等內容。桿體分類依據道路場景,桿體高度進行分類。一般要求對供電要求、管線要求、環境要求進行了規范。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早在2020年10月前,全球NB-IoT連接數就已經達到了1.4億,僅中國這一市場也早就突破了1億的NB-IoT終端數量。
細分領域上,NB-IoT氣表、水表等頭部應用雙雙突破2000萬,NB-IoT煙感、電動車等應用也分別接近1000萬規模,同時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入NB-IoT產業,出現了共享白電、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慧農業、NB-iot智能門鎖、智能跟蹤等一大批百萬級的應用,此外,大健康領域也頗有點“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味道。
面向未來,隨著2G逐漸退網,NB-IoT正式列入5G發展規劃,業界對于NB-IoT不再有疑惑,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根據Berg Insight曾預測,到2023年,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設備出貨量將超過20億臺,其中基于NB-IoT設備占比將超過一半。足見未來NB-IoT市場前景之廣闊,發展速度之快。
2021 年,AIoT 產業面臨的環境有所變化,COVID-19 病毒的存在已常態化,防疫抗疫進入了拉鋸階段;波及全球的“芯片荒”也正在重塑中國產業鏈;“雙碳”和元宇宙風口,為 AIoT 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在 AIoT 產業內部,無源物聯網、新型傳感器等技術創新助推物聯網滲透加深,繼續推動物聯網“普世化”;“十四五”規劃和《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為 AIoT 產業發展注入新一輪政策動能。
在AIoT政策驅動應用市場中,由于大量政策鼓勵和政府支持,往往產業落地應用較快,目前已在以智慧表計為代表的公共事業領域形成規?;涞氐? AIoT 應用場景,市場需求持續釋放。而在路燈、安防等領域,AIoT 也在快速滲透,這些市場規模的增長,直接與政府的規劃和中國城市化進程相關。以智慧方案為例,市場預測其市場規模 2025 年將超千億。
2021年,國內5G網絡建設的速度和規模,繼續領跑全球。為推動5G的發展,工信部還專門推出了“5G揚帆”計劃。
5G是物聯網傳輸信息的關鍵一環,不僅貫穿物聯網演變邏輯的始終,為物聯網迭代升級搭建數字底座,同時作為萬物互聯互通的技術基礎,也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其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提供了海量的數據傳輸和廣泛的終端接入。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5G的發展演進步伐也沒有停止。除了廣電700M之外,國內常規頻段的5G網絡建設可能進入新的階段,大規模的5G基站建設可能趨于緩和。毫米波的5G,將在冬奧會中亮相。它的具體表現如何,可能會影響國內對于毫米波的態度和政策。
對于核心網來說,2022年的主要工作,就是2/3/4/5G融合核心網的建設。建立融合核心網之后,老的平臺將退出,進一步提升網絡設備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運維成本。
從全球經濟與產業競爭的角度來看,我國的5G和物聯網應用已走在世界前列,技術實力雄厚、實踐經驗豐富,加之政策支持和鼓勵,甚至已在前瞻性地布局 6G,不斷為構建數字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結語:
物聯網是一個典型的長尾市場,具有“碎片化”特征。作為一項賦能型技術,幾乎已在各個行業試點應用。未來,物聯網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我們現在只是觸及表面而已。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的幾個月里看到更多的創新,并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