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中信集團開始探索至今,融資租賃在國內已有40多年歷史,作為金融與貿易結合的產物,融資租賃在服務多個行業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加速發展,融資租賃也在不斷擁抱各類新的ICT技術進行創新,其中物聯網被認為是融資租賃數字化變革中的重要工具,目前也有一些借助物聯網技術的融資租賃產品已廣泛出現在市場上。作為物聯網從業者,筆者認為物聯網在該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場景,但有場景不代表能落地,如何將潛在場景轉化為可落地的商業產品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教科書中對于融資租賃一般會分為多種形式,不過最主要的是直接融資租賃和售后回租兩種類別,其他的模式如聯合租賃、委托租賃、轉租賃、杠桿租賃、等形式基本上還是基于前面兩種類型的混合和衍生。
其中,直接融資租賃是指由承租人選擇需要購買的租賃物件,出租人通過對租賃項目風險評估后出租租賃物件給承租人使用。在整個租賃期間承租人沒有所有權但享有使用權,并負責維修和保養租賃物件。
售后回租是承租人將自制或外購的資產出售給出租人,然后向出租人租回并使用的租賃模式。租賃期間,租賃資產的所有權發生轉移,承租人只擁有租賃資產的使用權。雙方可以約定在租賃期滿時,由承租人繼續租賃或者以約定價格由承租人回購租賃資產。設備的買賣是形式上的交易,承租企業需將固定資產轉為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過去40年,國內的融資租賃已形成了龐大的業態。中國租賃聯盟、租賃聯合研發中心和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全國融資租賃企業數約為1.2萬家,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6.5萬億元。
作為融資租賃的主體,租賃公司一般由不同背景的機構發起,主要包括:
金融系租賃公司,該類公司主要由金融機構發起,依托股東資金優勢和項目來源優勢開展業務,例如銀行、保險類機構發起的融資租賃公司,租賃的資產集中在飛機、基礎設施等大資產、低收益的大型設備領域,業務類型以售后回租賃為主。
廠商系租賃公司,該類公司由廠商發起,例如卡特彼勒、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設備廠商發起的租賃公司,其客戶大部分為自有客戶,租賃對象是自身設備,業務類型以直接融資租賃為主。
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此類公司沒有金融機構和廠商股東背景,以融資租賃為主業,可為客戶提供各類量身定制的融資租賃方案。
近年來,一個典型的特點是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布局融資租賃公司,而互聯網系的融資租賃公司大部分帶有“汽車融資租賃”的標簽,重倉汽車融資租賃。汽車融資租賃的業務能觸達海量C端用戶,這一特點,被互聯網巨頭最為看重。
來源: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
例如,騰訊入股易鑫、阿里投資大搜車,進入乘用車融資租賃領域;百度入股獅橋租賃,開啟了商用車融資租賃的布局;美團收購摩拜后,將摩拜的融資租賃公司收入囊中。
從出租人角度看,一方面,出租人要擁有雄厚的資金或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以上不論是金融系、廠商系,還是第三方、互聯網公司,背后都是資金和融資能力支撐的;另一方面,出租人對出租物要有一定的監測和控制能力。后面這一點主要源于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擁有資產所有權的出租人對于擁有使用權的承租人生產經營情況了解有限,對資產使用情況自然沒有充分的信息,所以需要通過各類手段獲取信息,物聯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眾所周知,融資租賃的標的物一般具有壽命長、價格昂貴、折舊慢等特征,此類設備中可嵌入相應傳感器和物聯網模塊,數據回傳至出租人處,實現遠程監測,降低信息不對稱,并減少人力成本。尤其是一些可移動的資產,采用物聯網手段更能提高效率。
根據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新增動產融資登記總量超過140萬筆,同比增長195%,其中融資租賃登記增速最快,總數超過100萬筆,占比70%,同比增長297%。增速較快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租賃公司增強了對線上系統使用率,且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廠商租賃模式下小微業務快速增長,帶動融資租賃登記數量提升。動產融資租賃增速提升,對于采用物聯網提升效率、降低風險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加。
融資租賃已有成熟物聯網案例
實際上,融資租賃領域已有很多成熟的物聯網案例,成為租賃業務創新的一個來源。
以工程機械為例,目前主流的工程機械設備廠商都有基于自身物聯網平臺的整套解決方案,支撐其“以租代售”的商業模式。例如,徐工推出的“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三一重工推出的“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這些平臺能夠提供“端-云-用”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具備設備連接、數據采集和邊緣計算能力,平臺對接入設備的海量數據進行匯聚、管理、分析,提供工業機理模型、 應用開發和數據可視等能力,并通過工業APP滿足各種工業場景的特定需求。除了對自有設備進行統一連接、管理外,這些工業互聯網平臺還為外部客戶賦能,為其他行業和企業搭建資產管理、設備租賃平臺。又如,中國電建租賃公司以工程機械為基礎,打造“互聯網+物聯+智慧金融”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大家機械共享服務平臺”。一個典型的應用就是“挖掘機指數”,即通過物聯網手段實現對工程機械開工數據的收集,精準描繪出基礎建設開工率等情況,成為經濟先行指標,如今年二季度挖掘機指數顯示經濟復蘇跡象,在后來二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得到了驗證。
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加持下,這些工程機械企業的融資租賃業務得以在更大范圍內展開,目前大量針對動產的融資租賃均借鑒工程機械的模式,尤其是為小微企業增加了融資的渠道。實際上,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布前,工程機械行業很早就開啟了物聯網的探索,比如此前就采用了GPS定位、遠程鎖機等方式進行控制,在不增加人力成本基礎上保障對租賃物信息的及時收集,降低出租人風險,形成成熟的模式。
不僅僅是廠商系租賃公司采用物聯網手段,獨立第三方融資租賃公司也在探索物聯網手段。例如,國內第三方融資租賃龍頭企業遠東宏信旗下的宏信建發推出了設備物聯網云服務平臺,對其租賃的設備進行租賃管理、智能調度、故障報警、設備維保、數據分析等,能夠做到對租賃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來源:宏信建發
借助物聯網,一些機構開啟了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租賃產品創新。以平安租賃為例,該公司的小微金融業務針對企業主設備運行監控難和員工管理成本高等經營痛點,推出了IoT設備手環,覆蓋7大行業25類設備。在疫情期間,基于設備手環監測數據,平安租賃不僅實現了降低信息不對稱,還發布了“安指數-復工指數”,對28個?。?68個地市)、2200余家存量小微企業進行回訪,結合“設備手環”收集的26個三級子行業、2000余臺設備的運行數據,同步參考各地政府開工管控措施,推算出小微企業的復工指數以及制造業各主要細分行業的設備開機比率,為同業、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和政府園區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IoT設備手環(來源:平安租賃)
這些融資租賃物聯網方案的探索,給行業帶來一定啟發性,成為未來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融資租賃行業進一步滲透的示范應用。
可以看出,物聯網技術、方案在融資租賃行業創新發展過程中一直在發揮作用,也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然而,總體來看,物聯網在融資租賃領域應用滲透率不高,而且更多還是簡單的定位功能和輔助功能,未能形成基于數據驅動的商業決策。
從融資租賃的業務場景來看,大部分場景其實都可以通過物聯網進行改造,減少人力投入并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大到飛機、輪船等大型設備,小到冷鏈物流、存貨等低價值產品。理論上來說,通過物聯網技術形成的線上租賃物管控平臺,可以實現租賃物的非現場巡查、租賃物運行狀態的智能分析預警,及時管控租中租后風險。由于租賃物管控成本大大降低,從而為融資租賃公司低成本開拓市場、開發小微業務創造了條件。線上租賃物管控平臺還可以讓資管部門直接掌握客戶現場運營數據,這些實時數據在客戶經營評價、租賃物安全、租賃物殘值評估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
不過,有場景并不一定代表著能夠商業落地,融資租賃行業的特殊性,大量租賃公司沒有數字化升級的積極性,另外很多場景對物聯網并沒有剛性需求。在中國融資租賃(西湖)論壇研究員陳奧杰看來,市場壓力是促進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因素,當前息差收入占據融資租賃公司較大比重,息差收入雖然在壓縮,但仍存在發展空間,租賃公司更加偏向于優質項目的發掘而非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改變簡單的息差收益模式。另一方面,融資租賃業務通常單筆金額較高,尤其是大型設備,客戶對租賃標的物選擇、租金償付周期安排、交易結構設置等存在高度的個性化需求,客戶比較集中,出租人對成本敏感性并不高,所以針對這些設備的租賃租后管理,主要依賴人員回訪和資產巡視,而且這些大型設備出租后的風險管理是多方面綜合因素的考慮,及時有物聯網手段采集的數據,也只是其中一個較小的維度,無法全面覆蓋風險管理。
因此,物聯網在融資租賃中的應用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更要考慮經濟性問題。我們看到目前在融資租賃領域落地較多的物聯網應用更多是類似工程機械這樣的動產和價值相對低一些的設備等,這些資產的承租人一般是小微企業,或者較為分散,采用人力進行租中租后管理成本較高,且能發揮線上優勢為承租人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針對融資租賃與物聯網的融合,還需要從場景、效果、技術、成本收益等角度進行綜合性分析。
隨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越來越清晰,融資租賃資產種類會持續擴大,從高價值到低價值的資產都有可能成為標的,租賃人范疇也持續擴大,更多小微企業有融資租賃的需求,租賃公司不可能按租賃物資產規模比例或者租賃物數量來增加資產管理人手,新技術采用必不可少。
對于物聯網在融資租賃行業的應用擴展和滲透,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通過標準來降低業界進入門檻,降低成本并形成規?;瘡椭频哪芰?。在筆者看來,從物聯網賦能的角度來看,標準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1)產品標準化
融資租賃的場景非常多,尤其是動產和一些價值并不高的資產,產品標準化可以從場景角度出發,提煉出幾個共性場景來,給產品和方案設計打下基礎。這個可以類比移動通信標準,5G面對著更多的場景,但標準工作者將其提煉為eMBB、uRLLC和mMTC三大場景,為業界進行產品設計提供依據。在場景提煉基礎上,產品設計就可以考慮不同場景的傳感器、網絡傳輸、產品功能的選擇,比如對于某一類場景下需要震動傳感器,通過NB-IoT傳輸數據即可,而對于另一類場景還需要反向控制功能,則通過Cat.1網絡更為合適,一些場景還需要物聯網產品以黑盒形式嵌入在資產中,防止被意外破壞或更換。場景提煉基礎上形成產品標準化,可以低成本覆蓋大部分潛在用戶。
(2)數據標準化
針對某些已經采用物聯網技術且接入一些物聯網平臺的設備,這些設備本身要滿足多個場景的需求,針對融資租賃場景需要哪些數據,可以建立數據標準化體系。由于很多設備物聯網的功能本身是深入到客戶的核心生產經營流程中,涉及到大量客戶敏感數據,這些數據并不能提供給出租人。因此,融資租賃數據標準化需要明確數據的類型、格式等,一方面保證出租人對出租資產的有效監測和控制,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客戶敏感數據不出廠。必要的時候,對于一些數據可能還需要采取網絡切片或專網的形式傳輸。
(3)平臺標準化
融資租賃公司對出租資產進行監控,可能會自建物聯網平臺,或者采用第三方物聯網平臺,這些平臺的基礎功能模塊可以進行標準化的設計,如設備管理、數據分析模塊功能。在平臺功能標準化之下,租賃公司可以低成本快速復制,形成物聯網方案。當然,在預算充足基礎上,可以對平臺進行定制化、個性化開發。
金融科技已備受關注,融資租賃這一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還要依賴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賦能作用。以上是筆者的一些初步認識,歡迎各位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