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山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應用場景協同創新,構建智慧便民數字社會。
這幾天,到平原縣人民醫院定期產檢的崔笑笑享受到了一項新服務,掛號、檢查、化驗不再像以往那樣,每個環節都得去交一次費。
崔笑笑說:“整個過程我就沒有付錢沒有付費,把所有結果看完之后,我才要付費,就跟網約車一樣,到最后的時候記得交款付費就好。”
解決就診過程中多次繳費、醫療報銷多次跑腿等“看病難”問題的,是德州市“城市大腦”。
德州市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中心主任馬瑞良介紹,德州“城市大腦”“舒心就醫”場景,利用大數據手段融合了社會信用體系、醫療就診體系、醫保結算體系,實現了“先看病后付費”的醫療就醫新模式。
在就醫新場景里,患者可通過客戶端注冊,獲得600至1000元初始授信額度,就診中間信用額度自動扣除。就診結束后,系統自動核對賬單,直接扣除醫保報銷費用、商業保險二次報銷費用等,剩余自費部分患者只需72小時內線上還款即可。
平原縣人民醫院工會主席林海文說:“門診病人的候診時間,平均由原來的3.5個小時縮短到現在的45分鐘,大大節約了患者的就醫時間?!?/p>
讓市民享受可感知、有溫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活服務,德州市梳理出涉及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幾十個應用場景需求, 加快建設“城市大腦”。
德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大數據局局長陳曉強說:“德州的城市大腦主要就是為我們的城市治理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起居提供智慧化的應用場景,利用在已有碎片化(大數據)的基礎上,建設一個系統化的新型智慧城市。”
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各領域智慧化、數字化轉型,聊城高新區新上智慧工地監管平臺,整合政務服務和智慧監管等功能,主管部門、建筑企業、工程項目三方可實時線上互動。
聊城高新區建設管理部副部長劉懷勝說:“對于部門來講,平臺在安全生產、揚塵監測、回復整改等方面,實現全過程、全領域、全天候監管互動;對于企業來講,需要上傳的監管信息、審批信息,可在線上辦理,實現 ‘零跑腿’。”
這處在建項目在辦理塔機加節申請時,就通過線上完成,不用再跑部門簽字蓋章。
聊城龍豪建筑安裝有限公司安全員陳慶良說:“上傳材料,站上幾分鐘就給我們批準,下午就可以正常頂升,不影響施工進度?!?/p>
截至目前,聚焦醫療、社區、政務服務等,山東各級各部門推出了95類智慧應用場景,400多個新型智慧城市項目落地,投資總金額超過93億元。濟南、德州、聊城等6市已建成“城市大腦”,今年年底前全省16市將全部建成。
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越男表示,“積極發揮大數據在“優政、惠民、興業、強基”中的基礎支撐和創新驅動作用,扎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夯實數字基礎設施,營造良好數字生態,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