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大廠相繼擴建新廠,晶圓代工新產能將從2023 年起傾巢而出,市場預期2024-2025 年矽晶圓供給恐嚴重短缺;據了解,臺勝科今年第一季8 吋、12 吋漲幅已達雙位數,全年漲幅可望 2 成起跳,合晶4 吋硅晶圓漲幅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更上看3 成。
受惠車用功率元件需求轉強,合晶對今年營運展望樂觀看待,在接單暢旺下,產能供不應求,第一季8 吋矽晶圓已調漲1 成,第二季也將持續漲價,全年漲幅上看2 成,而6 吋以下中小尺寸硅晶圓產能更緊缺,其中4 吋全年漲幅更可望上看3 成。
為確保產能,合晶8 吋客戶近來紛紛洽簽長約,今年長約比重已由去年的10-15%,大幅拉升至3 成,長約期間約3-5 年,價格漲幅也達雙位數。
另一方面,合晶今年也全力推進布局12 吋產能,目前產能已拉升至1 萬片,下半年可望進一步擴大至2 萬片規模,明年則再增加1-2 萬片。
臺勝科目前8 吋、12 吋產能均全產全銷,因應市場供給吃緊,加上原物料漲價等因素,第一季價格漲幅也達雙位數,較去年第四季大幅調漲,今年單季價格可望逐季上漲。
環球晶今年產能持續滿載,價格、訂單已定案,就連去瓶頸產能都賣光,訂單能見度到2024 年,長約比重已達前波景氣高峰2017、2018 年水準;且相較當時長約2-3 年,此波景氣循環期間更長,據了解,其中8 吋長約期間約3-5 年,12 吋則達5-8 年,價格上漲力道也更強勁。
環球晶表示,為因應建廠推升的矽晶圓需求,12 吋客戶積極洽簽長約,客戶并非擔心明年或2023 年拿不到貨,而是憂心2024-2025 年時,12 吋矽晶圓新產能還未開出,市場將面臨嚴重短缺。
隨著5G、電動車等應用帶動半導體需求大增,晶圓代工廠及IDM 廠爭相擴產或建新廠,以搶食龐大的應用商機,中國臺灣四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 、聯電、力積電及世界先進,新產能將從今年下半年起陸續開出,也催生對硅晶圓的強勁需求。
矽晶圓廠臺勝科早前召開法說,協理暨發言人邱紹勛表示,2022年,8 吋硅晶圓供給吃緊情況仍較12 吋嚴重,12 吋也將開始進入供不應求,預期2023 年供給缺口將超過10%。
對于臺灣8 吋矽晶圓供給趨勢,邱紹勛指出,今年第三季供給情況已逼近2018 年第三季高峰。
邱紹勛表示,政府停止補助8 吋新建產能,未來其他硅晶圓廠同業若要擴建8 吋,成本將大幅提升,公司也將積極擴產8 吋,并持續與客戶簽長約,目前8 吋長約比重高于12 吋。
臺灣12 吋矽晶圓供給方面,邱紹勛表示, 島內供給第一季起持續維持2017 年高峰水準,從全球供給來看,今年處于供需平衡狀態。
邱紹勛看好,2022年起,12 吋硅晶圓將供不應求,預估2023 年缺口會達到最高峰、超過10%,由于目前全球12 吋硅圓總產出約750 萬片,屆時供給缺口相當于70-80 萬片。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