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詞誕生的意義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對她的解讀。元宇宙,無疑是顛覆式創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夠遍地開花,扎扎實實的在各行各業展現她的魅力。
我在元宇宙“出道”了!不是通過玩游戲的方式,而是通過鑄造NFT的方式。我把自己在【物女心經】專欄成立以來,發布的第一篇文章《物聯網“泡”區塊鏈,先攻“黃賭毒”再從良當大房》,鑄成了我的第一枚NFT。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看起來有點兒HUANG,但是內容無比正經,這枚NFT已經永久寫入了虛擬世界的數字記憶中。
沒錯,接觸元宇宙之后,我的想法產生了轉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在我的腦海中越來越模糊,過去的邊界消失了。如果可以每天路過湘北高中籃球隊的訓練場,或者與名偵探柯南做鄰居,何必在乎元宇宙的生活是在現實還是虛擬之中呢?
在探索元宇宙的過程中,我有了很多新奇的發現,不僅僅是鑄造NFT,而且我們每個人、每個公司都可以使用簡單的裝備打造屬于自己的數字孿生。比如使用Leica推出基于激光雷達的無人機BLK2FLY,每秒鐘可達36萬個“激光掃描點位”,可以產生完整的3D數字孿生。通過設計最佳飛行路徑,數字孿生的清晰度和細節超過普通人親眼所見。
這些新發現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的想法有時會發生跳變,但是當我們思考未來時,我們卻總是在腦海中想象著,如果她繼續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那樣運動,未來會到哪里。我們沒有意識到,世界并不是呈線性運動的。理解產業元宇宙,并不是理解她現在是什么,而是理解她應該是什么。這就要回到原點,分析產業元宇宙解決的原始痛點和挑戰。
首先,互聯網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痛點。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然而中國移動互聯網人數增長和人均上網時長增長,都在逐漸停滯。互聯網企業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敘事邏輯,突破增長的極限。用戶在線時長的增長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VR等新設備創造更具沉浸感的線上體驗,帶來新的增量時長,二是更深度的挖掘時間分配,把人們傳統意義上仍然花費在線下的時長,轉化到線上。
在互聯網誕生之后,其實一直都存在一個和我們現實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一個2D形態的元宇宙。屁股決定腦袋,只不過這個2D元宇宙,我們的“屁股”緊緊坐在現實世界,數字世界是物理世界的附屬品。之前我們沒有思考過,如果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物理世界的情景將會怎樣。
當我們逐漸把“屁股”從現實世界,挪到虛擬世界的過程中,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虛擬擬物階段和虛擬原生階段。擬物階段,虛擬世界的事物大多是對現實世界的照搬,比如電子郵件模仿書信,網上購物模仿集市交易,網絡社交模仿聊天。原生階段,虛擬世界的事物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束縛,會誕生一些只有在虛擬世界才有的東西,比如頭像、數字身份、開源、眾籌,當這些想象力被開啟,會誕生無窮無盡的以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VR藝術家安娜的作品
參照中國萬向控股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博士的觀點,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平面的、二維的虛擬世界,而元宇宙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個三維的、立體的虛擬世界,其中的時間和空間都可以被重組。新技術帶來了虛擬人物、數字化身等數字化、虛擬化的人類。現在全球有70億人口,而這些虛擬的偶像和數字化身,數量可能達到700億。人類一直在尋找新的商業場景、新的消費需求。元宇宙會幫助我們把商業場景從物理空間拓展到虛擬空間,這種虛擬空間會使得我們的消費需求繼續擴大10倍甚至幾十倍。
其次,工業領域的發展同樣需要突破瓶頸。
回看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技術跨越,生產力變革永遠不會缺席。機械時代,蒸汽機被發明,解放了人力,生產力實現飛躍。電氣時代,工業品成為標準化的大眾消費品,創新的成本大幅降低。信息時代,全球化的產業分工體系形成,產業鏈的協助成本極大節約。
智能時代,物質極大豐富。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0億輛,全國機動車駕駛人4.76億名。2021年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了我國在1980年的人均自行車擁有量。機器的生產效率不再制約生產力的提升,人的知識、經驗、創新力和服務能力成為瓶頸。工業系統越是復雜,人的學習曲線就越緩慢,而當人的學習曲線落后于技術的進步時,人就會成為制約技術進步和應用的瓶頸。
眼見著技術即將打敗人的經驗,機器的知識終將超越人的知識,元宇宙可以作為一個宏大愿景,解決知識的產生、利用和規模化復制的瓶頸,實現工業企業價值創造的新突破。在虛擬的數字空間,各種技術不斷積累動態數據,重構生產過程。數字孿生在物理世界與數字環境之間建構起關系,對生產過程進行回溯和預測。元宇宙的實現重點在于仿真和自主控制。通過參數的調整、計劃的變更,難以在物理世界實驗的選項,可以在元宇宙進行。
第三,我們不得不等待一場金融革命。
上面這句是約翰?希克斯的名言,他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第一次金融浪潮,形成企業債券市場。瓦特雖然改良了蒸汽機,但是普及并沒那么容易。英國依靠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體系,最早推出了企業債券,為蒸汽機的發展提供了大規模、可持續、低成本的資金。第二次金融浪潮,形成了證券交易所。愛迪生發明電燈,福特創造了T型車,洛克菲勒創辦標準石油公司,背后都離不開紐約證券交易所,用股權融資代替債券融資,投資銀行完成了對實業的布局。第三次金融浪潮,風險投資模式興起。風險投資體系在支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助推了信息時代的崛起。
隨著金融與實體產業的關系越來越難以分開,無數個普通人的經濟金融活動,推動了新一輪金融浪潮的涌動。比如用戶創作的UGC內容,為互聯網提供了價值;用戶愿意用自家的服務器為鄰居提供存儲空間,也對互聯網提供了價值。用戶做了貢獻,創造了價值,收益應該屬于用戶。用戶有什么辦法來確認這個收益呢?這時就離不開區塊鏈。通過過去12年的實踐,區塊鏈已經為元宇宙建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運行良好的去中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元宇宙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金融市場體系上。
如今開源也已經滲透到金融服務領域,金融正在經歷從大型主機式金融機構,到金融即服務,再到開源原生金融的轉變。開源運動將催生更多的金融服務企業,同時也將推動現有企業更快地創新,特別是將影響開發者在金融服務中構建軟件的方式。在開源的浪潮助推下,元宇宙所倡導的金融市場是數字金融市場,而不是傳統的金融市場。她會產生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從而掀起更加波瀾壯闊的技術變革。
在以上三種變革力量的綜合作用之下,產業元宇宙呼之欲出。
無論是技術迭代、產業變革還是金融演進,元宇宙提供了一個終極愿景,其中包含一套整體性的科技、市場和金融解決方案。
隨著元宇宙的演進,可能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尋夢環游記》的經典對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再偉大的靈魂,只能隨著肉體的消亡而灰飛煙滅。但是元宇宙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始終在線的數字分身,或許可以載著我們從肉體凡胎的此岸,到達超脫輪回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