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智庫曾于2020年發布業界首份《2G/3G減頻退網白皮書》,對國內2G/3G退網做了詳細分析。
2G/3G退網是全球大勢所趨,然而2G/3G退網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
近日,美國3G退網受到多方關注,因為根據美國三家最大運營商計劃,3G網絡將在2022年關閉,服務了美國用戶十多年3G網絡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退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開始凸顯。
中國目前也啟動了2G/3G退網的步伐,但對于這一進程,我們需要做好長期攻堅戰的準備。
根據計劃,美國最大的三家運營商AT&T、Verizon、T-Mobile都預計今年徹底關閉3G網絡,其中,AT&T計劃2月底關閉3G網絡,T-Mobile計劃3月31日和7月1日分兩批關閉,Verizon則是在今年年底關閉。
淘汰老舊的網絡,騰退出頻譜資源發展4G、5G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3G網絡關閉,其影響的是數百萬用戶。
以AT&T為例,在其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報告中提到,大約有5%的后付費用戶使用3G手機。近期,AT&T提交給聯邦通訊委員會文件中提到,大約有270萬客戶會受到其3G關閉的影響。AT&T預計,未來幾個月將花費約3.8億美元關閉其3G網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T&T在數年前就給用戶不斷灌輸3G退網的計劃,但近期針對3G退網受到一些阻力,很多企業和公共組織要求聯邦通訊委員會和AT&T推遲3G退網時間表,這些機構中包括美國國家公共安全電信委員會、安防產業通信委員會等,如安防產業通信委員會曾標識,AT&T關閉3G網絡的計劃將影響安裝在美國各地家庭和企業中的數百萬個報警器。有一家為美國刑事司法系統生產電子監控設備的廠商曾經提到,AT&T關閉3G網絡將造成“重大的公共安全風險”,并“給執法部門的資源帶來巨大壓力”,因為美國全國各地的執法機構使用監控設備來追蹤不在監獄的罪犯,其中一些設備仍然使用AT&T的3G網絡提供網絡連接。
一些研究機構的分析師也發文指出,AT&T關閉3G網絡,除了影響連接3G網絡的iPads、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外,更為重要的是醫療設備、安全警報、語音助手和車載通信設備。這些設備,大多數為物聯網設備,生命周期很長。
當然,AT&T在網絡退服方面有一定經驗,該運營商曾經在2000年關閉1G網絡,并于2017年關閉2G網絡。尤其是在關閉2G網絡時,仍有400萬的用戶運行在2G網絡上,而且這些用戶大多數為物聯網用戶,AT&T通過各種方式成功實現2G退網。本次3G退網進程是否順利,我們拭目以待。
在國內,近年來對2G/3G退網呼聲一直很高,相關政策對此支持力度也不斷增強。
早在2019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工信部信息通信司司長聞庫表示,“我國移動通信網絡2G、3G的退網條件已逐漸成熟”,這是官方首次對2G/3G退網的表態。
2020年5月,工信部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25號文),在該通知開篇就明確提出了“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2G、3G網絡退網,統籌4G與5G網絡協同發展”,將2G/3G退網列入“十四五”期間網絡基礎設施的重點工作。
2G/3G發展歷史超過20年,目前仍有規模巨大的基礎設施,承載著大量用戶,因此退網節奏并非短期內可以完成。
從基礎設施角度看,移動通信基站是該行業核心的固定資產,基站規模決定著接入用戶容量、網絡的質量和服務質量。過去的2021年,中國的移動通信基站數量再次創新高。
2011-2021全國移動通信基站數量(單位:萬,來源:工信部,物聯網智庫制圖)
2021年,全國移動通信基站數達到996萬個,而2011年這一數字為175萬個,10年增加了近821萬個基站。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1年全年基站總數凈增65萬個,其中4G基站總數達到590萬個;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按照適度超前原則,新建5G基站超65萬個,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達84萬個。
2014-2021不同制式基站結構變化(來源:工信部,物聯網智庫制圖)
綜合不同制式基站數量,我們發現移動通信基站經歷著結構的變化:從2G+3G基站為主到4G基站為主,未來將迎來2G+3G基站數量下降,5G基站數量增長的過程。
不過,我們可以看出,雖然2G/3G退網的呼聲很高,但至少從過去2年的數據來看,2G+3G基站的絕對規模并未出現快速的下降。截至2021年底,2G+3G基站的數量仍然有263.5萬個,遠高于同期5G基站數142.5萬個,而且過去1年凈減少數量不到21萬個。
263.5萬個基站規模并不是一個小數目,占基站總數的比例超過26%。過去2年2G+3G基站數量減少緩慢,在筆者看來,其背后是2G和3G依然承載著巨大的用戶規模。
在2G和3G承載的用戶中,有部分手機用戶,但最多的仍然是物聯網用戶,而最難以退出服務的也是物聯網用戶,而當前這部分用戶的數量不可小覷。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用戶13.99億戶,全年凈增2.64億戶。物聯網終端廣泛應用于智慧公共事業、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領域,這3個重點領域部署的物聯網終端分別達3.14億、2.54億和2.18億戶。
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單位:億,來源:工信部,物聯網智庫制圖)
眾所周知,2020年之前,NB-IoT連接數不足1億,LTE Cat.1還未開始規模化發展,所以基于蜂窩網絡的物聯網終端主要通過2G、3G接入,尤其是2G承載了大部分蜂窩物聯網連接。以此來推測,2019年的10.3億連接中,大部分為2G/3G承載的物聯網連接。即使此后2年的“擠水分”以及向NB-IoT、Cat.1的遷移,剩余的存量依然有數億的規模。
實際上,針對2G/3G退網,運營商已出臺多項政策,如中國聯通在多個場合表示加快2G退網,中國移動在2020年6月發文“決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的計劃、推動中低速物聯發展計劃等。
近期,中國移動一則“關于2/3G網絡訂購限制”的通告再次傳出,“自3月1日起,移動新增用戶開通1G及以下套餐,須選擇NB或者4G cat.1套餐,系統即將默認關閉2/3G網絡,且無法開通”。
當然,不論是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還是2/3G網絡訂購限制,都是在增量方面對2G/3G限制,而存量的物聯網用戶依然要為其提供服務,2G/3G網絡不能關閉,這一要求使得2G/3G退網過程持續很長時間。
物聯網用戶的特點一方面是生命周期較長,另一方面是很多應用于各行業企業關鍵生產經營場景,這些特點決定了必須有持續的網絡服務,而更換網絡的成本非常高。例如,此前英國頻譜政策指導委員會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國的2G網絡至少要維持服務到本世紀30年代,因為除了少量手機用戶對2G網絡的需求外,英國的智能電表以及歐盟主導的eCall救援系統都依賴2G網絡支撐。以智能電表為例,英國的智能電表改造計劃將于2024年完成,設計服役時間是至少15年,在這一過程中,對智能電表通信制式進行更改升級將產生高額成本。
可以預計,在國內2G/3G退網將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正如聞庫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說“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移動退網不能簡單的今天說退了,明天就把閘給拉了,這是不合適的;要對網絡退網提前進行規劃。運營企業的移動網絡退網要早謀劃、早告知,讓用戶和運營企業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和心理準備來推動退網的進程”,做好長跑的準備,但也做好充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