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新年期間,歐洲芯片公司Nordic公布了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預期報告,其引以為傲的主營低功耗藍牙無線業務表現依舊搶眼。但更值得關注的則是連續三年出現在Nordic財報中的“Cellular IoT”(CIoT)業務營收,驚人的增長速度已經使其成為Nordic未來營收的重要增長點。
一家在短距離低功耗藍牙市場上長期占據40%以上份額的領軍企業,轉身入局長距蜂窩物聯網,你相信它能在短期內再創輝煌嗎?對于這個問題,3年前該公司的管理層用了“可觀”一詞模糊的表達了對于新業務的憧憬和期許。如今時過境遷再來回答,似乎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圖片來源:Nordic官網
中國農歷新年期間,歐洲芯片公司Nordic公布了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預期報告,其引以為傲的主營低功耗藍牙無線業務表現依舊搶眼,全年同比大漲60%,收入超過5億美元。但更值得關注的則是連續三年出現在Nordic財報中的“Cellular IoT”(CIoT)業務營收,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了三級跳,由不足百萬美元到如今全年營收1700多萬美元(超1億人民幣),增長速度之快遠超同期明星企業,成為其未來營收的重要增長點。
更難能可貴的是,Nordic在CIoT業務上取得的這些成就,不僅面臨著NB-IoT和LTE-M成熟市場格局的壓力,同時還遭受著全球半導體供應關系緊張帶來的影響。如今,“老牌黑馬”Nordic不僅在低功耗藍牙領域繼續保持優勢,同時又在蜂窩物聯網領域打開了一扇門。如果從底層分析,有三點原因是支撐其CIoT業務成功的關鍵:低功耗基因、新的生態參與身份和成熟的服務體系。
回顧Nordic的產品發展歷程,最早是以專用2.4GHz RF業務和低功耗藍牙無線連接為主,這兩項業務在2016年分別以0.82億美元和1.07億美元的營收助其登上了市場第一供應商的寶座。然而在同年,這家在短距離無線連接領域已經取得如此不俗成績的企業,卻又把眼光聚焦在了長距離蜂窩物聯網領域。從底層商業邏輯來看,一個外因和一個內因是其抉擇的關鍵。
從外因來看,2016年恰逢蜂窩物聯網的起步之年——彼時3GPP剛剛正式宣布在Release 13中推出NB-IoT和LTE-M兩項針對低功耗廣域網的蜂窩物聯網技術;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正面臨著2G/3G退網的抉擇。如果以如今視角來看,事實也證明了一切,NB-IoT和LTE-M不僅將取代2G/3G,同時還被3GPP選入5G標準,成為未來長期支撐5G mMTC演進的主要技術。
從內因來看,進軍蜂窩物聯網對于Nordic自身而言將會在產品層面成為重要的補充,從而形成覆蓋“短距+長距”的物聯網產品矩陣,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支持客戶實現萬物互聯的能力。
不過抉擇固然重要,但并非營收成功的關鍵,對于Nordic而言,天生的兩大殺手锏才是促成其CIoT業務落地的關鍵。首先,“低功耗”是Nordic進軍蜂窩物聯網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無論是NB-IoT還是LTE-M,都是基于大量物聯網應用對“低功耗”的強需求而誕生的,比如水/氣表、煙感、追蹤等應用場景下,通常需要終端設備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更換電池。而對于Nordic,“低功耗”正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Nordic以低功耗藍牙為“圓心”,業務廣泛涉及智能可穿戴、共享單車、電子3C、智慧醫療、智慧工業等,而這些領域的成功實踐也讓Nordic看到了其進入蜂窩物聯網市場后業務上的高度重合,以便將藍牙領域的低功耗優勢“復制”到蜂窩物聯網領域。
同時,對于Nordic的客戶而言,基于Nordic的低功耗藍牙產品和低功耗蜂窩產品同屬一樣的開發環境,這意味著客戶只要熟悉低功耗藍牙產品的開發,就能很快復制到蜂窩物聯網業務的部署當中,極大提升開發速度和應用研發周期。比如在共享單車領域,包括滴滴、哈啰以及摩拜在內的國內頭部企業都是基于此與Nordic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
其次是產品的“集成度”,集成度越高,代表著產品越能以更小的體積釋放更高的性能,這種趨勢正在從消費電子領域向物聯網領域延伸。近年來物聯網領域出現了“模組芯片化、芯片場景化”的趨勢,實際上就是隨著場景規模不斷擴大,在倒逼物聯網技術持續演進。
Nordic nRF 9160 應用電路
Nordic nRF 9160器件可以看作是Nordic對“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理解的一個集中體現,通過SiP封裝技術,目前它依舊保持著迄今為止蜂窩物聯網模組行業中極小的外形尺寸。
Nordic nRF 9160 SiP
具體來看,nRF 9160整體封裝尺寸為10x16x1mm大小,僅有市場主流模組的三分之一,但盡管如此,相比市場上主流的模組還需要在外圍額外增加MCU、GPS等器件,nRF9160以更小的“身軀”,將CPU、射頻前端、GPS、Flash內存、電源管理等一系列必要器件集成在內。運用芯片級工藝和低功耗積累,nRF 9160不僅有著比競品更低的功耗表現,還能降低終端產品的加工復雜度,保證終端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
從生態角度來看,Nordic nRF 9160 SiP的推出同樣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在低功耗廣域網生態中,該產品標志著Nordic將以“重構者”的身份重度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
在蜂窩物聯網供應鏈體系當中,芯片供應商和模組供應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上游芯片廠商負責芯片層面的設計,下游模組廠商則通過將調制解調器、射頻芯片、存儲芯片、電容電阻等各類器件集成到模組,提供標準接口,最終為末端物聯網終端企業提供便捷的物聯網連接能力。
而Nordic卻與之不同,Nordic既是芯片半導體廠商,也負責將芯片加工成為物聯網通信模組。比上,Nordic不同于其他芯片企業,可以更加深入到每個垂直行業客戶群體當中,實現更符合其需求的產品研發;比下,Nordic對于其他模組廠商而言,又擁有“與生俱來”完整的底層自研技術支持。
上述曾提到近年物聯網領域中出現的“芯片場景化”趨勢,其主要就是由芯片企業所發起,充分考慮特定行業個性化應用需求,進而推進整個產品解決方案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提升,加速垂直行業的規?;瘧?。Nordic正是該趨勢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基于Nordic在芯片上的開發能力,以及對于行業深度理解和多樣化服務,它向上既整合了上游通信、計算、電源等能力,配合行業軟件和AI應用支撐,向下又滿足了下游垂直行業的個性化需求。
在現有的產業供應鏈中,Nordic將有望打破現有的生態模式,以“黑馬”之姿更好的發揮“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除了技術、產品之外,Nordic可以為物聯網合作伙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技術服務等綜合的服務能力,而這一點在財報中也有體現。
集成專用應用處理器和多模NB-IoT、LTE-M調制解調器的低功耗nRF 9160 SiP器件并不是Nordic的CIoT業務營收急速增長的唯一原因,基于過往積累的龐大的低功耗藍牙客戶群體,Nordic早已形成了圍繞產品而打造“一攬子”的服務體系,而隨著Nordic以“重構者”的身份進軍蜂窩物聯網,這一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Nordic nRF 9160 DK
圍繞nRF 9160 SiP,Nordic也推出了一系列便于客戶開發的軟硬件,包括nRF connect SDK、nRF 9160 DK 、Nordic Thingy:91等…其中nRF connect SDK是用于nRF 9160 DK的軟件開發套件,擁有包括CoAP、MQTT、LWM2M等多種應用層協議,涵蓋多種應用實例;Nordic Thingy:91是適用于蜂窩物聯網的電池供電原型構建平臺,有助于快速開發任何CIoT概念產品。
Nordic Thingy:91
美國一家名為Crosby Technologies的公司,在其ShipSafe資產跟蹤器中使用了Nordic的nRF9160 SiP產品,除了低功耗和高集成度優勢外,負責ShipSafe軟件和平臺開發的M2MD Technologies 公司首席技術官兼總裁Chuck Link也稱贊了Nordic所提供豐富的SDK能力,是幫助其快速且順利完成交付的關鍵。
除了軟硬件上支持外,Nordic還在全球認證方面為其客戶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目前nRF 9160 SiP已經獲得了全球性的GCF、PTCRB認證、全球主流移動運營商認證、全球主要國家監管認證以及安全認證。而就在不久前,Nordic幫助客戶全球化運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與歐洲通信設備巨頭諾基亞達成關于“簡化物聯網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合作,對于從事物聯網業務尤其是外向型經營海外蜂窩物聯網業務的企業大為利好。
在過去幾年當中,諾基亞已經定義了幾乎所有蜂窩設備以及NB-IoT和LTE-M技術中使用的許多基本發明,這意味著任何連接到任何蜂窩網絡的設備都會自動使用諾基亞的知識產權。而基于與諾基亞的合作,Nordic可以為購買其物聯網硬件的客戶提供獲得諾基亞蜂窩物聯網技術許可的機會,實現更加簡化、更友好、更加高效的物聯網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流程,節省客戶授權時間,降低必要成本支出,加速產品開發。
除此之外,Nordic還提供在線論壇Nordic DevZone和北上深的本地化人工服務團隊,這些保證了Nordic對于客戶所能提供的7x24小時服務。
總而言之,不論是Nordic與美國智能醫療初創公司NousLogic合作,將產品用于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還是與挪威公司Meshtech合作,將產品用于易腐物品跟蹤和環境檢測中,亦或者是在與其他諸如共享單車、智慧建筑、智慧農業、智慧能源、零售等領域伙伴的合作中,Nordic都不是僅憑產品在“孤鳴”,而是通過“一攬子”的服務快速打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Nordic與Electromaker合作發起的基于蜂窩物聯網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應用競賽正在歐洲火熱進行,而在未來,該類競賽也將有望進入中國市場,為國內的物聯網企業尤其是出海企業搭建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