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智次方·物聯網智庫,轉載請標明來源和出處
曾許諾還完債當天就回歸科技行業的羅永浩最近兩天突然“被爆料”——下個月將徹底了結債務,離開交個朋友,并進軍元宇宙,方向與VR相關。
心直口快的老羅對于煞有其事的傳言采取了一貫的“直球回擊”,于3月21日連發9條微博辟謠,更是針對報道中的失實內容羅列了7點回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羅永浩宣布了其下一次創業的主題——AR。
“我公開澄清過很多次了,我要做的是 AR,不是 VR,扎克伯格所定義的那個 VR ‘元宇宙’,我是不相信的...嗯,我猜他自己也不相信,他就是那么一說(由于某些原因),你們誰信誰xx。”
自去年10月在微博公開回應計劃于次年春天重返科技行業以來,羅永浩下一次創業落子何處成為了人們每隔一段時間便要推測、“造謠”一番的熱點話題。而就在去年11月5日凌晨,老羅親自下場宣布,“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所以老羅為什么你要用“也”這個字?)
彼時,距離Facebook更名為“Meta”只過去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元宇宙”風頭正盛,而在羅永浩行業“冥燈”的影響力之下,大家對于其與元宇宙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充滿期待。
隨后,他進一步解釋了自己所講的元宇宙并非一般意義的“元宇宙”,并引用了推特博主@Shaan Puri對于“元宇宙”的定義,后者提出,人類對于元宇宙的理解存在誤區,大部分人認為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真正的元宇宙其實并不是某個空間,而是某個奇點時刻,比如人工智能比人類聰明的那一刻、人們的數字生活價值大于物理生活的那一刻。
Shaan Puri 還稱,轉向元宇宙不是一夜間發生的事,而是需要20年的發展,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都會數字化,例如工作從工廠轉到電腦,朋友從鄰居變成訂閱者,游戲從籃球、足球變成《堡壘之夜》等。
對于Shaan Puri的觀點,羅永浩表示,“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未來在科技行業要做的很多事,都會不可避免地引領我們走向這個元宇宙,甚至不管我們是否愿意。”
如此看來,Shaan Puri與羅永浩提出的“元宇宙”可以理解為一個高度智能的世界,AI、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全面覆蓋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工作、娛樂、日常生活完全基于數字化系統,屆時,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將深度落地產業,數據價值得以最大程度的釋放,從而達到“數字生活價值大于物理生活”。
此時,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羅永浩口中的“明年春天”已經到了,而他也將“所謂的元宇宙公司”具象到了AR領域。
雖然羅永浩本人并未披露創業的具體規劃,但曾被他抨擊為不實報道的《中國企業家》文章中卻描繪了其回歸科技行業的詳細計劃,稱羅永浩此次創業跟之前做手機不同,是要先做自己的OS系統。此外,接近羅永浩的人士透露,新公司的規劃是未來3~5年都沒有產品,羅永浩要先把操作系統這些軟件做出來,然后再發布產品,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他可能會先埋頭科研,退出公眾視野。
有意思的是,在羅永浩羅列的7點中并未對這一細節予以回擊,真實性有待考究。
誠然,自“真還傳”開播以來,羅永浩曾多次嘗試創業,從聊天寶到小野電子煙,再到鯊魚皮,結果顯然并不如意,甚至被戲稱為“風口克星”。但這一情況似乎在隨著其投身于直播帶貨而慢慢扭轉,正如老羅自嘲道——“我好歹也是中國直播四大天王里的老四嘛”。而AR這一原本就高燒不退的明星賽道,顯然更加不會因為羅永浩的加入而降溫,相反,小編甚是期待老羅準備用AR干點啥?
如果說羅永浩選擇直播帶貨是因為“看了招商證券那份著名的調研報告”,那么他關注AR或許并不需要那么嚴謹的調研,看業內風向便足以證明AR之火爆,加之元宇宙概念“煽風點火”,吸引了科技巨頭、資本市場魚貫而入。
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AR行業整體投融資總額達556.0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中國VR/AR行業融資并購金額達181.9億元,同比增長788%,創歷史新高。
此外,《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AR市場規模約70億元,但預計到2024年,AR的占比將超過VR,同時,虛擬現實終端出貨量穩步增長,約為120萬臺,其中VR、AR終端出貨量占比分別為96%和4%。
不難發現,目前市場上的VR終端規模較AR有明顯優勢,這顯然與蘋果、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在影音娛樂方面的布局有很大關系。AR與VR的最大區別便是,前者是基于現實環境疊加數字圖像,后者呈現的則完全是虛擬影像。換言之,AR是將虛擬信息帶到現實世界同時進行交互,VR則是構建了一個可以令人沉浸其中的虛擬世界。
從技術上來看,構建一個完全虛擬的空間要比將虛擬與現實結合更加好實現,因為涉及的交互對象更加簡單;從應用上來看,虛擬世界可以突破很多物理限制并帶來更加沉浸的體驗,所以在toC的游戲、影音等領域更具優勢。
然而,自2022年以來,從資本投融資到企業新品面世,都釋放出了一個信號——盡管前路漫漫,但AR應用正在加速到來。
就在羅永浩辟謠的前一天,一個國內AR獨角獸悄然登場——國內AR智能眼鏡企業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宣布獲得總額7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和生態建設,公開資料顯示,Rokid此輪的投后估值約為1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
此外,高通也于近日宣布出資1億美元設立驍龍元宇宙基金(Snapdragon Metaverse Fund),將用于投資打造獨特沉浸式XR體驗以及相關核心AR和AI技術的開發者和企業。
在產品及應用方面,Rokid在去年12月正式開售消費級AR智能眼鏡Rokid Air。數據顯示,上市短短3個月,Rokid Air就在KICKSTARTER、亞馬遜、天貓等國內外多個渠道穩定占領AR銷售榜榜首。
此外,釘釘WorkSpace目前已在Rokid Air AR智能眼鏡上落地。用戶佩戴Rokid Air AR智能眼鏡,可以在虛擬空間中使用釘釘這些能力辦公,利用三屏協作的特點,同時進行IM、會議、文檔的協作,還可以利用AR眼鏡的3D建模等能力接入,探索虛擬現實在遠程教學、設備巡檢、遠程醫療等行業場景的落地。
圖源:知乎
同時,toB領域,以Vuzix、瑞歐威爾為代表的AR硬件廠商也已經將其成熟產品與解決方案落地于制造、汽車、電力、石化、航空、物流、建筑和消防等諸多領域。
隨著越來越多的AR眼鏡、AR頭顯甚至是智能手機AR逐步普及,消費者對于AR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進一步刺激了市場需求,越來越多貼近人們生活的終端設備、以及切中產業痛點的解決方案也正在萌芽階段。可以說,在資本的刺激下,AR正在產業探索中變得更加具象、更加清晰,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一副AR智能眼鏡就能成為辦公室新寵。
寫在最后
羅永浩“真還傳”的接近尾聲,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期待著老羅身著熟悉的深色襯衫,帶著他的AR產品進行一場堪比“脫口秀大會”的發布會,對于這個充滿未知與幻想的全新領域,相信羅永浩肯定有一肚子的話想講。
最后,不妨來猜一猜,羅永浩和AR到底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參考資料:
1.《老羅下場,又一個魔幻風口來了》,投資界
2.《2022:AR邁入新紀元丨深度》, MR筑夢大隊
3.《AR輔助現實未來式:瞄準ToB工業深層需求的定制化發展》,知乎
4.《國內AR企業「Rokid」獲7億元C輪融資》,VR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