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智次方·物聯網智庫,轉載請標明來源和出處
今天(3月28日)下午4:30,華為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于深圳如約而至,通過2021年財報與業務表現將華為2021年的生存狀況展示在大眾視野中。作為公司CFO,孟晚舟顯然是剖析華為財報的不二人選,而這也是華為大公主歸國、重回工作崗位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3月16日,華為以一場覆蓋五大場景的春季新品發布會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手機業務之外、在“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上也同樣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求生存”的華為顯然仍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加之美方借“俄烏”戰爭等事件不斷加碼制裁,讓本就困頓的華為供應鏈雪上加霜,所以,盡管其在全屋智能、可穿戴、智慧光伏、智能車等諸多領域實現了快速發展,人們心中也依舊存疑——華為能否挺過“求生存”階段?華為目前生存情況如何?
今天(3月28日)下午4:30,華為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于深圳如約而至,通過2021年財報與業務表現將華為2021年的生存狀況展示在大眾視野中。作為公司CFO,孟晚舟顯然是剖析華為財報的不二人選,而這也是華為大公主歸國、重回工作崗位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發布會一開場,沒有過多的閑言贅語,沉寂許久的孟晚舟一身黑色禮服沉穩登場,小編私以為,其禮服上點綴的蝴蝶飾品也象征著“破繭重生”,經歷了一場歷時3年的“鬧劇”,華為大公主終于又重新拾回了“CFO”的身份。
據孟晚舟介紹,華為2021年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6%,凈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同時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平。
具體而言,華為三大業務中,運營商業務貢獻了2815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超過50%;企業業務營收1024億,其中新興業務增長30%;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億元,其中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業務收入增長30%。
可以看出,華為不僅踐行了“不退出海外市場”,同時還在toC領域開發了智能穿戴、智慧屏、全屋智能等新業務,并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資本布局方面,華為秉承了“穩健投資、內深化發展”策略,從其資產結構中的現金占比與經營現金流高達69.4%的增長都可以看出,華為目前的主要經營單元的利潤正在增長,這也恰恰是其在智能手機業務受阻后,穩步求生存之下的亮眼成績單。
孟晚舟也從專業角度解讀了一系列數據背后的意義——華為的收入可以用現金回款支撐,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在持續增強,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提升。她還表示,總資產、凈利潤、資產負債率等不同維度的數據都表明了“華為的財務韌性持續加強”。
孟晚舟直言:“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而這無疑也為華為未來在其他領域的深度布局與持續投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制裁重壓之下,華為的錐心之痛是其設計的芯片國內供應鏈無法生產。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來,華為對外多次投資國產半導體產業,對內持續開拓新技術、新領域,而這無疑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支出做后盾。
孟晚舟介紹稱,將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發已被寫入華為基本法,而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便在于長期在研發領域的投資,在于研發隊伍和研發能力,華為的研發投入不受利潤的約束。
據她介紹,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2.4%,是研發投入的歷史高位,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未來,研發投入數字將會持續增加,我們無法預知其投入轉化率,但這無疑是華為“求生存”之路上的重要驛站,為公司業務、甚至整個產業發展提供重要補給。
正如孟晚舟所言,“一家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反映在財務報表的結果上,尤其對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面向未來的長期投資,更能說明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
至此,華為大公主歸國后的首次公開分享告一段落,短短的十余分鐘內,孟晚舟并未多言壓力與困頓,更多的是表達了成長于希望。
財報上的數字背后隱藏的是公司業務的發展。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郭平隨即便從業務的角度全面回答了網友心目中的疑問——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
華為提出的“求生存”目標多少帶有悲愴色彩,幸而,2021年,華為活下來了。至于今年,郭平稱——2022年繼續求生存。
同時,郭平表示,過去三年,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對公司經營帶來了困擾。但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來解決的,而是要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高度可靠的供應鏈。
如今,華為面臨著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困境,郭平提出,華為要生存,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尋求系統突破。
華為提出,要推動三個方向的重構——理論突破、架構重構、軟件重塑。
在基礎理論方面,探索計算與通信的理論本質,突破產業演進瓶頸;在架構設計上,不依賴單點最優,推動系統整體競爭力的構建;軟件上,扎根軟件核心能力,重構核心基礎軟件棧。
隨后,郭平還著重介紹了華為在煤炭、數字能源、智能車、華為云等業務方面的進展。
在煤炭領域,郭平提出,煤炭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華為作為ICT基礎設施提供商,著力利用ICT技術幫助行業解決問題,打造“全面感知、實時互聯、智能控制”的智能礦山,在大量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助力“穿西裝打領帶挖煤”。
在數字能源領域,郭平介紹道,華為圍繞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交通電動化、綠色ICT能源基礎設施、綜合智慧能源等持續創新,攜手全球客戶、合作伙伴共建低碳社會,累計助力客戶實現綠色發電4829億度,節約用電約142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3億噸。
在智能車領域,郭平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據介紹,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累計發展了超過300多家產業鏈伙伴。
此外,在最后的采訪環節,郭平回應了有關華為是否自建芯片工廠的問題。他表示,芯片斷供對華為手機業務影響很大,但ToB業務連續性現在還有保障。未來,華為未來將推進三個重構,用堆疊、面積換性能,用不那么先進的工藝也可以讓華為的產品有競爭力。
寫在最后
在發布會的最后,有記者提問孟晚舟回歸6個月后的個人感受如何,她的回復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確,在孟晚舟囿于加拿大的這段日子里,我國科技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也正因如此才為華為的“求生存”提供了更多選擇。相信華為CFO也不會掉隊,將繼續帶領華為開疆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