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計劃》兩項文件。《項目公示》羅列了涵蓋IoT關鍵技術攻關、融合應用創新兩大類179個物聯網示范項目,《工作計劃》明確推進5G、智能制造、動態感知、云平臺大數據等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并積極支持企業通過金融市場私募、融資上市。
資訊傳來,股市應聲而動,4月14日物聯網板塊股票早盤高開猛漲。
利好信息傳來的同時,一些主營業務并非物聯網領域的上市公司,也試圖分一杯羹。
秋田微是一家液晶觸控屏幕廠商,4月13日在股吧公布回復股民關于公司在物聯網領域布局的提問,表示其產品應用在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穿戴中,下游客戶包括歐姆龍、惠普、西門子、樂心醫療、捷順科技、慧為智能等IoT設備及方案商。
當晚有股民評論“現在才來蹭概念,有點晚了!”也有股民認為此則利好消息,將“大反攻”。
4月14日開盤后秋田微今日股價持續走高,收盤漲幅達6.56%,一方面是得益于國家大力推進工業物聯網之利好消息,另一方面也受其年度業績預計出爐的喜訊。
液晶顯示設備是和物聯網應用關聯度較高的行業,許多智能終端設備都需要觸控屏顯來實現交互,在小米、華為相繼推出可以多設備互聯的智慧屏之后,一些傳統家電與OLED廠商的IoT生態布局驟然加速。
京東方2021年提出屏幕萬物互聯的“屏之物聯”概念,主打“1(屏幕顯示)+4(IoT創新、傳感器應用、MLED、智慧醫工)+N”的架構,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全球創新型物聯網公司;老牌白電廠商TCL主打“AI x IoT”戰略,將轉型的主要精力投入智能家居產品和AI家電;創維集團提出5G+大屏AIoT的概念,希望以智慧大屏作為物聯網終端的主控中心,以求覆蓋社區、辦公、汽車等人居場景。
除了液晶觸控終端廠商,智能制造家電板塊、物流板塊、傳感器電子元件板塊均有企業迎接利好。4月14日長虹美菱單日漲幅最高達6.1%,在前一天的年度業績會上,長虹美菱表示“堅定不移推進智能化戰略”,繼續深化在家電產品上AI識別、管理語音控制功能的應用面,并成立工業互聯網實驗室,加大研發人工智能、視覺檢測與智慧物流等核心賦能技術。
上市公司擁抱“物聯網+”
上市公司擁抱物聯網的消息和資訊越來越多。得益于數字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2021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已達123億,中國智能制造”工業4.0鼓勵將更多工業產品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傳統產業升級的浪潮配上物聯網技術迭代與設備猛增,在5G爆發的前夜,不少上市企業都將物聯網視為“香餑餑”,將其納為新業務板塊,以期布局未來產業和抬高公司估值。
上市公司布局智能物聯網產業大致可為兩類,一是主業即在智能物聯領域,加大IoT投入是在主業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布局,二是主業為傳統產業,通過并購等方式向智能物聯領域轉型升級,基金投資或并購控股是常用手段。
傳統工業的“物聯網+”服務邏輯 圖源:埃森哲
在傳統工業領域,物聯網智能升級,主要是在關鍵環節破解生產效率低的難題,應用IoT系統方案,可實現從工廠流水線到物流配送,從工作動線到后臺云端的全流程監測,提高全產業鏈服務價值,并拓寬公司的盈利空間。這些跨界轉型公司擁有天然的客戶資源,清楚客戶在哪些環節對產品有真實需求和改進痛點。
如印刷包裝龍頭企業“美盈森”在收購RFID和智能包裝業務后踏足物聯網產業,并在2015年募資26.5億推進“智慧印刷、智能包裝”,在包裝一體化上打亮名片,訂單遠銷海內外;“太龍照明”通過收購方式,從LED照明切入半導體分銷領域,“商業照明+半導體分銷”成為主業,2021年無線移動通信、消費電子、工業市場的分銷代理,貢獻了88%的營收,完成“蛇吞象”后物聯網業務后來居上。
而智能物聯領域企業的投入加碼更常見。智能卡廠商“澄天偉業”擬憑借傳統IC卡市場出貨優勢,計劃深度轉型半導體產業,通過生產物聯網安全芯片切入更廣闊應用的IoT領域,又如IoT界當紅的手機廠商華米OV做IoT,大有憑借一部手機串聯IoT生態的勁頭。主業延伸型公司,優勢在于既有客戶底蘊,對行業更深刻的理解,加上本身具備較強的技術積累,容易受到投資者和客戶的認可。
萬物互聯,英雄不問出處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概念誕生之初,即劍指萬物互聯,除了ICT信息技術、傳感器、半導體、人工智能、云平臺等根基技術起家的企業之外,如工業制造、物流電商、醫療健康、電子汽車等領域的玩家布局IoT并不稀奇,當前國內外物聯網行業的許多龍頭企業,也是跨界轉型而來,如羅伯特·博世、通用電氣、三一重工等都是基于百年工廠轉型成工業物聯網巨頭。同樣,一本同源的互聯網企業也在AIoT領域也容易頗有建樹,微軟、IBM、Google、蘋果、小米、華為等。
感知是基礎,傳輸是關鍵,平臺是支撐,應用是目的,只要能夠解決產業痛點的公司,能夠提高應用產業鏈效益,物聯網賽道并不介意是否“蹭”熱度,IoT玩家越多,細分領域越多,越容易匯聚強大的生態。
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必將是朝著共享化、協同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迭代與突破,逐漸走向成熟商業化和大眾化,三大趨勢的交叉與融合,將提供體驗更加切實,場景更加多元的應用產品,唯有如此,物聯自動化的愿景、物聯設備協議的共享、企業行業之間的互聯互通,甚至全球通用的生態體系與產業整合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