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每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仍然保持高位,疫情不僅產生了很多民生問題,也導致工業、制造業等行業受到了較大沖擊。 近日,上海擬設定20日達成社會面清零的目標,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16日公布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也設立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共計666家。
最近的上海疫情,最牽動人心的就是食物供應等問題。經過各方努力,上海在17日舉行的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全市849家有規模的蔬菜生產企業當中已經有667家開始復工復產,復產率達到78.6%,復工率達到75%。
而除了民生問題之外,上海疫情封控導致其他行業也遭受了較大壓力。根據Wind數據,A股共有395家上市公司的注冊地或辦公地位于上海,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產業鏈工廠也有很多設立在上海。
對于這些行業來說,生產中斷帶來的影響已到了“關鍵時刻”,許多重要生產企業的工廠關閉和運輸瓶頸甚至開始影響全球供應鏈,包括歐盟、日本等多個商會及大使館等機構向上海政府遞交了建議書,希望調整防疫方案以實現安全健康和經濟穩定增長的雙重保障。
上周五,工信部網站顯示已經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組,多措并舉支持在滬重點企業穩定生產,包括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設立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 666 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自3月份以來,位于上海的部分車企都相繼宣布停產。其中,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宣布3月16日至3月17日停產兩天,自3月28日起又再度停產,而隨著疫情管控升級,特斯拉也取消了原定于4月1日的復工生產計劃。
4月9日,蔚來發布消息稱,自3月份以來,因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陸續停產,目前尚未恢復。受此影響,蔚來整車生產已經暫停。
特斯拉、蔚來等領軍企業的停產,讓人不禁要問:上海在中國汽車版圖里究竟有多重要?原來,上海不僅是一座金融之城,更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全球智能汽車的示范集中地。
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幾乎都在上海及周邊設廠,規模較大的供應商上千家,微型供應商更是多達兩萬余家。不僅涉及各類塑膠、塑料、金屬制品、玻璃等基礎供應商,更重要的是,很多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整車功能的開發認證都需要在這里完成。
此前,華為余承東就曾在朋友圈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復工復產,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有過相似的表態,他認為“5月中國所有整車廠可能都要停工停產”。相比之下,余承東認為此次上海疫情的波及面更廣,不僅限于新能源汽車產業。
正如李斌此前在宣布蔚來停產時所說:“汽車即便缺少一個零件也無法完成制造”,因此,上海第一批復工復產的“白名單”就涉及到了多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在“白名單中”的231家位于上海的企業中,李爾、安波福、延鋒、大陸、采埃孚、福耀、本特勒、上汽變速器、馬瑞利、舍弗勒、偉巴斯特、法雷奧、海拉、馬勒、均勝等知名供應鏈企業均包含在內,甚至包括一家螺絲生產廠家也被保障復工復產。
4月15日,有消息稱特斯拉已通知員工,準備于今日恢復生產。著名的產業分析師郭明錤還在推特上表示,復工后的特斯拉上海工廠產線將是一班制(one-shift operation),而上海封控前,特斯拉上海廠是兩班制,因此每小時工作量(jobs perhour)將會減少,從之前的80個至85個降到40個至50個。
郭明錤還指出,若以每小時工作量40-50個粗估,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配件庫存水位約2.5周,相當于每月電動車出貨量約2.5萬至3萬輛。他表示,每小時工作量如果想要回升到80個,需要仰賴工廠防疫控制、供應鏈的復工進展、以及物流是否明顯改善,他預期,特斯拉上海廠產能最快要到5月中旬才會回到封控前水準。
除了蔚來以外,上汽集團也印發了有關復工復產的通知,擬定各生產單位根據排摸情況于今日開始啟動復工復產的壓力測試。
和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類似,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對于線下復工生產的需求較高,尤其是對于硬件生產相關的企業,很多研發和測試需要在實驗室使用專業設備,這些工作并無法像普通的線上辦公一樣進行。
除了汽車產業,上海還是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第一重鎮,堪稱中國的“芯”臟。根據芯思想研究院的數據,去年上海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產業的產值 2289 億元,約占全國的22%,排名第一;其中,設計業銷售額名列全國第一,達到 1200 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 27%;晶圓制造業約占全國 19%;封測業約占全國 17%。
對于半導體生產來說,本身廠內的無塵室等級高,可以隔離病毒,而且晶圓廠都是24小時不停工生產,因此雖然封城,但短期內只要晶圓廠不停產,仍可提供產出。不過,如果停工時程過長,最嚴重的狀況就是供應鏈再出現長短料的問題,影響終端出貨。
雖然也有部分公司表示,已將相關業務轉移到了蘇州、南京、西安相關的實驗室和工廠,但隨著上海疫情的外溢、這些城市疫情管控的持續加碼,也對產品的上市造成了影響。甚至上海市內企業之間的文件、合同等收寄,快遞、跑腿、閃送的費用都已經超過了物品本身的價值。
在上海市經信委發布的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中,至少有62家半導體和集成電路企業進入白名單,包括臺積電、日月光投控、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創新中心、華力集成、中欣晶圓、華虹半導體、盛美半導體、上海先進半導體、泛林半導體等。
圖:網傳第一批重點企業名單中的集成電路相關企業
除此之外,在設計企業的芯片完成封測后,需要交付到全國各地的客戶中去,疫情導致的物流阻塞也使得芯片交付日益困難,發貨和收貨的時長都無法保證,客戶項目的進度也會因此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
對部分企業來說,可能在封控之前已經有部分產品庫存,但是也不足以滿足如此長時間的需求。隨著封控持續,未來可能在生產和交付方面會存在影響,公司已經在積極聯系并準備相應對策。
寫在最后
雖然現在已有六百多家“白名單”公司,但復工復產的進度并不會非常理想。甚至3M、杜邦、BASF等外企還拒絕了上海市政府要求復工的要求,它們認為政府現在設定的“復工承諾書”,對疫情傳播的主體責任部分,歸咎于公司自己承擔的部分過大,對員工的管理也不符合公司文化要求,要求上海市政府修改。
此外,由于很多小區并沒有解除封控,公司的員工也很難到崗,還需要很多其他細化的政策來配合,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阻塞,都會直接影響到復工復產的實際進度。
不過,既然復工復產的帷幕已經緩緩拉開,相信會有其他的協同政策會陸續出臺,更多行業的復工復產和整座城市的解封值得期待。
參考資料:
1.《上海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呼吁:盡快解決物流和運輸瓶頸》,C114
2.《上海公布復工復產“白名單” 分析師:對半導體產業影響有限》,愛集微
3.《上海 666 家復工復產“白名單”曝光:華虹 / ASML / 至純科技等集成電路企業在列》,愛集微
4.《突發!傳:3M公司,杜邦,BASF等外企拒絕上海政府復工要求!》,半導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