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家住重慶高新區曾家鎮龍臺社區美麗新城小區的李大爺特別開心。這是為啥?據他說啊,這是因為他們小區電梯裝了個“聰明的眼睛”,“以后再也不用擔心因為電梯故障被關里邊了”。
到底是怎樣一雙“聰明的眼睛”,讓小區居民安全感倍增?跟著李大爺的步伐,記者很快進到電梯轎廂里。“喏,就是頂頂上面這個。”順著李大爺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一個閃著紅光的監測設備——還真有點像一雙眼睛。
“啥子眼睛喲,這是一套紅外線監測器。”一旁的居民笑著“指正”李大爺。“沒錯,這位老師說對了,這正是電梯紅外線監測器——利用紅外線技術感知電梯里面是否有人。”負責工程安裝的工作人員補充道,除了紅外監測,這部電梯還安裝了關門、位移、速度、振動、溫度、濕度等七類監測設備。
眾所周知,電梯門是電梯安全事故最多的設施,這套監測系統在監管中主要對電梯門的開關運行速度、撞擊力度及關門之后的縫隙進行監測,同時感知電梯門自動感應器是否正常運行,保證電梯門不夾人。其背后的運營邏輯則是:通過采用物聯網傳感器技術手段進行數據采集,然后進行數據分析、任務處置,就形成了從數據的采集、分析、監管、展示一體化管理體系,使電梯運行實現實時監控,讓其能安全穩定運行。
據了解,該項目由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導,聯合曾家鎮多次實地考察、現場調研,摸清建設需要,整理建設思路,選取在曾家鎮重點監管的老舊電梯進行升級改造。項目承建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電梯物聯網監測系統,作為科學城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的特色系統之一,目前已對包括美麗新城在內的30臺電梯完成傳感器設備改造升級。
從功能運用上看,該套系統通過多渠道數據整合,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借助電梯安全監管中常用的參數進行自動計算,評估電梯運行狀態,將電梯故障及時反饋監管人員,并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到PC端、小程序,將故障消息分發,讓維保人員能第一時間感知到電梯異常,及時處理問題。并在必要時進行緊急報警等操作,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據介紹,通過系統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將逐步形成成熟的特種設備運行監測成果數據,后期將逐步與公安、消防、應急等部門進行數據推送及共享,推動跨部門業務聯動,并積極推進電梯智慧監管在整個科學城的廣泛應用,引入更多智能化智慧化技術,實現從人防到技防、從報警到預警、從可視到可知的轉變,全面提升監管規范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