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云突然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谷歌云IoT Core將于2023年8月16日停止服務。作為全球頭部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物聯網平臺服務,谷歌云IoT Core停止服務,在業界產生了不小的震蕩。
近日,谷歌云突然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谷歌云IoT Core將于2023年8月16日停止服務。作為全球頭部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物聯網平臺服務,谷歌云IoT Core停止服務,在業界產生了不小的震蕩,尤其是接入了谷歌云IoT Core的海外物聯網企業以及國內出海企業。谷歌云的這一舉動,給物聯網業界各類企業敲響了警鐘,需要企業進一步慎重選擇物聯網平臺合作伙伴。
作為美國第三大云服務商,谷歌云推出IoT Core,是這家巨頭針對物聯網市場的主打產品。2017年,該產品以公開測試版的形式推出了,2018年2月商業化IoT Core正式推出,到2023年8月16日停止服務,這一谷歌在物聯網最重要的產品僅存活了5年。
根據官方介紹,IoT Core是一項全托管式服務,可幫助用戶安全地連接和管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數百萬臺物聯網設備,并從中提取數據。IoT Core與谷歌云上的其他服務搭配在一起,便可構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實時地收集、處理、分析和直觀展示物聯網數據,從而幫助客戶提高運營效率。具體來說,IoT Core以Cloud Pub/Sub為基礎,將分散的設備數據匯總到一個與谷歌云數據分析服務無縫集成的全球系統當中;IoT Core支持兩種設備連接和通信協議,即MQTT 和 HTTP,設備通過“網橋”(MQTT 網橋或 HTTP 網橋)與IoT Core通信;其中的設備管理器功能提供物聯網設備的部署、配置、監控和連接。
在收費方面,谷歌云IoT Core按照物聯網設備與平臺之間交互的數據量計費,每月交換的前250MB數據免費,超出250MB后開始收費,且隨著數據量增長,單位費用會降低,鼓勵更多的物聯網設備通過該平臺管理。例如,在250MB-250GB之間,每MB按照0.0045美元收費,而超出250GB-5TB區間,每MB費用則降至0.002美元,超出5T后,每MB收費更是低至0.00045美元。當然,這只是谷歌云IoT Core本身的功能的收費,由此也為谷歌云帶來其他方面服務的收入。
谷歌云IoT Core發布后,獲得了大量高端客戶的支持,包括智慧城市、石油開采、共享單車、公交運營等大型企業。例如全球最大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就是該平臺的支持者,斯倫貝謝高管曾表示:“作為我們物聯網整合戰略的一部分,谷歌云IoT Core通過利用現有的物聯網服務實現快速、可靠和經濟的部署,幫助我們將工程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構建石油與天然氣應用上。通過使用MQTT連接大量設備以及使用Cloud Dataflow和BigQuery執行實時監控,我們已經能夠快速構建原型。”
另外,谷歌云IoT Core也發展了大量物聯網硬件、軟件和解決方案合作伙伴,通過這些合作伙伴也將該平臺擴展到多個行業客戶。例如芯片廠商英特爾、恩智浦、微芯科技、瑞昱半導體,模組廠商Sierra Wireless、Telit等。
然而,這一承載著谷歌這家全球互聯網巨頭的物聯網業務布局的核心平臺,本周突然扔出其停止服務的重磅炸彈,讓不少客戶和合作伙伴措手不及,也似乎預示著谷歌要堅定地退出物聯網平臺領域。
谷歌發言人近期對其退出谷歌云IoT Core服務回應時提出:“自從推出IoT Core以來,我們的客戶需求顯然通過我們專門從事物聯網應用和服務的合作伙伴網絡中得到更好的服務。我們已經開展了廣泛的工作,為客戶提供遷移選項和替代解決方案,并在IoT Core停止服務之前提供長達一年的緩沖時間。”
從其發言人的表述可以看出,谷歌變相承認其物聯網平臺服務競爭力不如其他同行。谷歌建議客戶將其物聯網服務遷移到替代平臺上,已有一些物聯網平臺上宣傳其能夠提供無縫遷移的服務,有客戶透露這些平臺也包括AWS IoT和Azure IoT。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大云服務商,AWS和Azure也很早推出了一整套物聯網平臺服務,例如AWS IoT Core就是AWS的托管物聯網平臺,其功能與谷歌云IoT Core類似,且相比谷歌云IoT Core擁有更豐富的功能,可以承接谷歌云IoT Core連接的設備。
谷歌云IoT Core突然退出服務,對谷歌自身會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有客戶撰文指出谷歌云在走向“倒退”,還有客戶指出“谷歌云退出IoT Core服務是我僅次于遇到勒索軟件攻擊的第二大恐懼,很難想象有人會再次信任谷歌的物聯網產品,對于我來說,將來開發的任何其他基礎架構,我肯定會將谷歌放在我的合作列表最底部,并確保我有一個備選方案”。
除了給谷歌云自身帶來影響外,筆者認為這一事件也會給業界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它讓物聯網客戶必須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物聯網設備能否信任基于公有云物聯網平臺,雖然選擇這一方案的成本相對較低。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物聯網應用長期性的特點,使得選擇穩定的平臺服務成為客戶的一個核心關注點,頻繁切換平臺不利于業務連續性。
對于很多應用于各行業的客戶來說,物聯網方案已嵌入其核心生產經營流程,對于設備的遠程管理、分析已成為其安全生產的關鍵要素,這些工作往往是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的。例如,谷歌云IoT Core的客戶就包括了運輸、石油和天然氣、公用事業、醫療等大型企業,它們通過谷歌云IoT Core所提供的物聯網設備數據進行車輛調度、生產監控、能源數據采集、環境監測等工作,這些工作往往是這些行業正常運轉的關鍵,需要長期持續、穩定的平臺服務來支持。這種情況下,一個物聯網平臺服務退出,并被迫遷往其他平臺,可能給客戶生產經營連續性造成影響,并給客戶帶來損失。
第二,谷歌云物聯網平臺已是頭部平臺,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其突然退出會形成負面示范效應。
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對全球物聯網平臺的跟蹤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物聯網平臺市場(包含物聯網IaaS)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排名前10的物聯網平臺市場份額超過65%,其中,微軟、AWS、谷歌三者分別以25%、18%和4%的份額位居前三。谷歌作為全球第三大物聯網平臺,直接退出服務后,雖然客戶可以無縫遷移到其他平臺上,但必定給客戶帶來很多不便和工作量。這樣的負面示范效應,讓所有行業客戶對整個物聯網平臺這種業務和商業模式或多或少產生一定懷疑。正如一位ICT行業分析師指出,信任很難贏得,但很容易失去。
谷歌已經不是第一次停止物聯網服務,包括此前關閉物聯網操作系統Android Things,Android Things的關閉似乎沒有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畢竟這一項目是因為采用廠商太少,經過市場自然淘汰而關閉的。而本次關閉IoT Core并不一樣,雖然背后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競爭力不足而做出退出決策,但這一行為讓物聯網業界對物聯網平臺產生信任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未來提供公共物聯網平臺廠商如何選擇,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根據IoT Analytics的跟蹤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一定規模的物聯網平臺廠商有613家,較2年前有少量收縮。這一600多家的群體,未來也存在著類似于谷歌的決策。
基于此,一些物聯網平臺商為客戶部署私有物聯網平臺服務,保障其業務連續性,當然這一方案的成本可能比較高。對于公共物聯網平臺廠商之間合作來說,不少已意識到了客戶的信任問題,很多廠商啟動了跨平臺的合作,實現平臺之間真正的無縫切換,也是提升客戶信任度的一種方式。
當然,每個物聯網平臺客戶自身需要有預案,為降低此類事故的風險,客戶在選擇某一平臺時,就需要制定一個備選的退出戰略,并在適當時間對其進行審查調整,方能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