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發布報告預測,全球物聯網設備漫游產生的數據量將由2022年的86PB增長到2027年1100PB,增幅高達1140%;全球實現數據漫游的物聯網連接數將由2022年的3億增長到2027年的18億,增速為500%。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發布報告預測,全球物聯網設備漫游產生的數據量將由2022年的86PB增長到2027年1100PB,增幅高達1140%;全球實現數據漫游的物聯網連接數將由2022年的3億增長到2027年的18億,增速為500%。
在特定物聯網場景中,尤其是針對具有移動性特點的物聯網終端,漫游功能是一項必備的網絡支撐能力。隨著具有移動性物聯網節點大幅增長,漫游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從物聯網誕生開始,定位能力就成為物聯網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大量場景中提供支持。很多情況下,客戶應用物聯網的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定位,如物流、資產追蹤的應用,客戶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希望及時獲取包裹、資產的位置,是否有異常等狀況,這一關鍵需求驅動追蹤定位成為一個物聯網的頭部應用。
然而,伴隨追蹤定位這一應用的,不僅僅是定位的技術應用,還有移動網絡漫游的支撐,否則無法形成連續性的追蹤定位。可以說,在大部分移動性物聯網場景下,物聯網網絡漫游能力的重要性不輸定位能力,兩者也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漫游是指移動通信用戶從自己的歸屬網絡移動到其他城市或者地區,接入到當地的網絡繼續使用移動通信服務的場景。大眾對于移動網絡漫游并不陌生,此前每一位手機用戶都要為國內漫游付費,包括省內漫游、國內漫游、國際漫游等。隨著國家“提速降費”的加速,語音通話和流量漫游費漸漸成為過去時。不過,雖然用戶不用為漫游付費,但背后漫游的功能并未停止,運營商還在持續通過大量的投資和技術保障移動終端漫游的正常進行。
除了通信運營商建設的蜂窩網絡外,一些非蜂窩網絡也有漫游功能,例如此前歐洲多個國家部署的LoRaWAN網絡在推進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漫游合作,LoRa聯盟也在推進全球LoRa網絡漫游計劃,此外,WiFi網絡組網后理論上也有漫游功能。不過,漫游畢竟需要網絡廣泛、連續的覆蓋,投資巨大,電信運營商部署的蜂窩網絡具有這方面優勢,因而漫游功能更多集中在運營商網絡側。
與手機類似,物聯網終端漫游與終端所綁定的SIM卡密切相關,雖然目前大量物聯網終端采用的是嵌入式eSIM形態,但每一個eSIM都有開卡歸屬地運營商,當終端離開本地后,鏈接到其他地區運營商網絡,就進入漫游狀態,由當地運營商提供連接服務。正是由于運營商廣泛部署的移動通信基站,保證了物聯網終端隨時隨地接入,進而才能保證物聯網終端的位置信息及時上傳至管理平臺,做到實時追蹤。
Juniper Research預測2027年物聯網終端漫游數據量達到1100PB,這是什么概念?Juniper Research解釋這足以向網飛平臺傳輸1.65億小時的4K視頻,直觀的感覺似乎數據量很大,但是如果和2027年18億漫游終端做個對比,那么每個終端產生的數據僅600M左右,這個數據量并不大。可以看出,漫游的物聯網設備并非消耗大數據量的終端。
Juniper Research在其報告中也對此做了解釋,該公司認為,具有漫游功能的物聯網連接大部分來自于低功耗廣域網連接,大多數漫游設備具有低功耗、低頻發送數據的特征。另外,Juniper Research預測,到2027年,5G物聯網漫游流量的比例可能會停留在全球總流量的2%左右,也從側面反映了物聯網漫游設備不會集中在大流量的終端。
從物聯網應用場景來看,大量場景處在固定位置,并不需要漫游功能。例如,智慧建筑、智能家居、智能抄表、智慧停車等應用,這些場景下的終端沒有移動性,或者僅有小范圍的移動,基本只連接本地網絡,漫游對其沒有意義。然而,諸如車聯網、物流、資產追蹤等應用,傳感器節點會大范圍移動,跨城、跨省甚至跨過移動都比較常見。
其中,除了車聯網外,大部分移動性場景中,需要高帶寬、低時延傳輸數據的需求非常少,因此漫游數據也基本上以低頻、小數據包的形式傳輸,即使是車聯網場景下,也有不少應用并不需要實時性較高的連接能力支持。
近年來,NB-IoT、eMTC等低功耗廣域網絡在全球實現廣泛部署,各家運營商也同步完善了漫游功能,未來這些網絡支撐起物聯網漫游流量。目前,相對于國外,國內NB-IoT部署比較完善,對于一些小數據量物聯網漫游場景提供有力支撐;海外不少國家更重視eMTC網絡,支持了移動物聯網漫游流量。
此外,LTE Cat.1作為“低配版”4G,以中速率和相對低的功耗,承擔起了不少移動物聯網連接的重任。在國內,Cat.1的作用更為明顯,當前我國4G基站數接近600萬個,幾乎實現了全國100%的覆蓋,由于借助于4G現網優勢,能夠為Cat.1終端提供高質量的漫游服務。
到2027年,來自美國的漫游物聯網連接將產生277PB的數據,占全球總量的26%,Juniper Research認為而其流量的增長主要源于3G退網。美國各運營商已明確了3G退網的時間表,3G向著低功耗廣域網絡遷移,促進了漫游流量的增長。
在筆者看來,國內2G/3G退網的加速,推動物聯網連接向著NB-IoT、Cat.1遷移,也為漫游物聯網終端和流量的增長帶來更多機會。尤其是近年來車聯網、智慧物流等需要移動物聯網連接的場景快速發展,為物聯網漫游提出了更多需求。
近日,關于5G異網漫游的試點工作手段業界高度關注,國內幾家電信運營商在偏遠地區700MHz 5G網絡的共建共享有望成真。異網漫游提出多年,但真正商用推進比較緩慢,這其中有技術難度,也有商業模式上的阻礙。
對于手機用戶來說,異網漫游推動起來確實有很多阻力,包括手機終端需要支持全部網絡制式和頻段、多樣化資費造成結算困難,然而對于專用于物聯網的網絡來說,似乎可以先行推進。以NB-IoT為例,一方面NB-IoT是全球統一制式,目前模組基本支持全球主流頻段,因此終端已經能夠支持;另一方面NB-IoT資費趨同化趨勢,為不同運營商網間結算打下基礎。
目前,全球NB-IoT的發展更多看中國。目前,預計三大運營商已部署商用超過100萬NB-IoT基站,雖然各家沒有發布網絡部署地圖,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家廠商的網絡覆蓋具有一定的差異化,仍然有不少區域沒有實現覆蓋。若三家運營商在NB-IoT網絡上可以實現異網漫游,則用戶不論選擇哪家廠商的物聯網卡,在項目落地時會根據項目所在地網絡覆蓋情況自動選擇具有更好質量的網絡,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NB-IoT項目的落地。
正如Juniper Research所預測,未來5年對漫游產生需求的物聯網終端將實現500%的增速,為了滿足這些終端需求,需要不斷推進漫游能力提升,同時創新漫游技術和商業模式,為那些需要隨時隨地接入的物聯網終端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