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已經取得了諸多進步,國內已有20多個算力領先城市加速建設公共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并已有10個城市上線;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通用技術,正在嵌入到各行各業的作業場景中,涌現出越來越多案例。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發表演講指出,人工智能產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發展,下一步的關鍵是建好、用好算力基礎設施,規劃好應用創新方向,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下更堅實的智能根基。
隨著全國各地算力中心的建成,華為認為不僅僅要將計算中心作為獨立的系統發揮作用,也要逐步形成相互聯接的算力網絡,發揮更大的價值。
“我認為,關于算力網絡的部署,有三個關鍵。”胡厚崑建言道,首先可以“AI先行”。根據預測,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未來10年將增長500倍,成為未來算力的最大增量。算力網絡的建設可以從這個增量開始,通過新建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來先行先試,形成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為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落地實踐率先邁出關鍵一步。
其次,算力網絡正走向融合異構。不僅僅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網,各地超算中心、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都可以并入算力網絡,形成統一的算力大市場,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后,算力網絡,算力很重要,網絡也非常關鍵。華為將通過全光技術的創新,構建一個更大帶寬、更低時延、具有高度確定性的網絡,以保障數據、應用、算法的高效調度。
“當前,我們看到深圳鵬城實驗室、國內幾大運營商等都在推進算力網絡計劃,華為也將與產學研各界共同推動算力網絡的建設和發展。我期望,就像今天的電力網、通信網和高鐵網一樣,未來的算力網絡也能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胡厚崑談到。
當下,各個計算中心所產生的數據格式、算法都不盡相同,相互之間無法直接調用,只能在本地發揮價值,給算力基礎設施的統一運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為此,我們需要構建相對統一的標準。”胡厚崑指出,具體而言即是在算力硬件、應用接口、節點互聯和數據共享多個層面,實現標準的相對統一與兼容,做到“同唱一首歌”,這樣才能使算力、數據與生態形成匯聚,實現全網的共享和高效的運營。
此外,僅有統一的標準還不夠,發展AI基礎軟件生態是做好運營的關鍵支撐。華為認為,在大力發展芯片、網絡等硬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基礎軟件,如AI框架、開發套件、基礎模型的協同發展,釋放硬件算力,最終讓AI落地行業。
據介紹,華為當前正在聯合產業伙伴,打造統一的AI基礎軟件生態,構建產業韌性。其AI框架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開源以來,得到產業界伙伴及開發者的積極響應,昇思社區已成為國內熱度最高的AI開源社區,“我們希望跟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全球主流的AI框架”。
孵化大模型已經成為行業與場景創新突破的共識,但是大模型的研發門檻高,費時費力,要避免重復投資和開發。
華為呼吁政、產、學、研、用聯合起來,梳理行業場景需要的基礎大模型與行業大模型,規劃大模型沙盤,牽引大模型的孵化與創新,這既可以減少重復投入,也有利于集中優勢資源共同加速AI應用向各產業和行業的滲透。
“當然,大模型只是完成了算法開發,還要結合行業know-how才能落地成為行業應用。”胡厚崑表示,通過這一年的探索,華為認為通過產業聯合體可以快速打通產學研用,大大提高了應用落地的效率。
他分享說,面向遙感和多模態兩個產業聯合體已經開花結果,吸引了70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孵化了20多個行業新應用,推動AI大模型在遙感、紡織、金融等行業落地。在9月2日的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大會上,華為還將成立流體力學人工智能聯合體,期待AI為科學領域帶來更大價值。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是一個持續加速的過程,我們要不斷增強向心力打牢根基,不斷擴大同心圓繁榮生態。華為將堅持技術創新,努力做好基礎軟硬件平臺,攜手生態伙伴,共同為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的騰飛做出更大貢獻!”在發言的最后,胡厚崑如是總結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