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超過90%,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勞動就業。
受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應不足、消費需求減弱等困難。隨著數字化浪潮席卷千行百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廣大中小企業擺脫困難、順應環境求發展的必然選擇。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于加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圍繞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領域開始向更多行業滲透,在降低數字化門檻、增強企業韌性、激發數智能力、重構價值鏈等方面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1.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性降低企業數字化門檻
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的服務模式可以助力中小企業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進行信息化補課,降低信息化難度,同時提高信息化效率。此外,通過按需付費等形式,中小企業減少了軟硬件資金成本,降低了安排部署、業務協同和組建轉型團隊的時間成本。例如,航天云網通過智能工業APP快速開發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降低了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門檻。
2.工業互聯網的物聯特征增強企業韌性
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不同層級的設備互聯,對設備的運行進行控制,進而實現數字孿生等高級別應用。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平臺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連接、協同和數據共享。例如,作為我國能源領域首個全域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電網建設運營的能源工業云網,通過統一服務門戶,以及物流、制造、電商等八大基礎應用,實現能源產業鏈的設計、制造、交易、安裝、運維等各個環節的貫通與協同。
3.工業互聯網具有大數據特征,能夠激發企業數智能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收集大量的現場數據或設備數據,再結合大數據能力,融合以前的數理模型和性能仿真,可以提高智能制造的能力。例如,國機集團的云上展-BI數據可視化能夠結合紡織行業知識對現場采集的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和挖掘,以量化、可視化等方式,定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可為紡織企業智能制造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4. 工業互聯網促進產業變革,重構企業價值鏈
工業互聯網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經由數字技術驅動,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載體,從橫向、縱向、實體與虛擬資產(金融等)各個不同維度進行了產業價值鏈重構,具備了現實和商業上的可能。
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大力推動,而且不少領先企業包括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取得成效,但工業互聯網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中小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仍面臨關鍵基礎不足、人才資源匱乏、融資壓力較大、存在數據安全顧慮、個性化服務能力弱等問題,導致“不愿用”、“不會用”以及“不敢用”。
1.中小企業整體數字化水平較低
許多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設備連接率、設備良好率等方面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吨行∑髽I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顯示,2021年,7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處于數字化應用踐行階段的中小企業占比為12%,僅有9%的中小企業達到數字化轉型深度應用階段。
2.中小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的意愿不足
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投入產出比和應用效益。但目前工業互聯網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中小企業前期投入大、改造時間長,甚至在應用過程中還會面臨一定的運行風險和技術融合難點,其實際效益往往難以在短期內明確顯現。
3.中小企業的資金投入能力不足
我國很多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利潤偏低,信息化投入的能力有限。工業互聯網不僅是“軟件”,還需要智能化硬件的支撐,才能實現互聯,比如眾多傳感器等。限制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對于價格敏感度較高的中小企業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4.人才供給不足,缺乏數字化轉型人才
從整個工業物聯網行業來看,尤其缺乏專業的數字化人才。隨著工業互聯網項目的逐步開展,工業互聯網人才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領域非常缺乏既懂IT、又懂工業、又懂制造的專業人,需要從國家層面整體統籌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
5.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能力仍然不足
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的能力還比較欠缺,以及對于工業知識、模型和歷史數據的沉淀不足,導致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流通和數據應用等方面存在短板,缺乏基于場景化、標準化可推廣的解決方案。此外,平臺企業更傾向于服務大型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動力和能力有待增強。
6.對工業互聯網還存在安全顧慮
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財務、生產經營等數據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企業經營將面臨較大地風險。隨著數字化轉型越深入,中小企業安全顧慮就越多。此外,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相關安全標準或規范尚不健全,需進一步增加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安全保障。
針對現階段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中小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應從哪些方面破局?才能解決“不愿用”、“不會用”以及“不敢用”的難題呢?
1.如何解決“不愿用”問題?
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做好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在中小企業層面引導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形成積極的輿論環境。
工業互聯網供應商以及硬件廠商要多渠道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提升服務水平,提高中小企業轉型意愿,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正積極發揮通信領域的技術優勢,努力探索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嘗試更多符合中小企業實際需求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工業互聯網解決的是企業整體性、系統性的問題,是一把手工程。企業領導人要有明確的規劃及清晰的目標,要堅持長期主義,能耐得住寂寞,有敢于試錯的心態。
2.如何解決“不會用”問題?
數字化基礎、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點。要從體系化、平臺化的思維來幫助企業做數字化轉型。
政府層面,可以鼓勵公開競爭,激活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活力,選出最優解決方案推廣實施。軟件企業也要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與企業一同推進數字化建設工作。中小企業做數字化轉型一定要基于應用場景,提升效率,以降本增效為核心,以實際應用為原則,可進行單點建設,也可多點共同推進。此外,在人才建設方面,中小企業強化數字化思維,培育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提升數字化技能水平,夯實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基礎。
3.如何解決“不敢用”問題?
從政策措施層面,要優先選擇中小企業密集、升級潛力大的細分行業,科學驗收轉型成果進行補貼,同時構建面向中小企業的多層次公共服務體系。在服務能力層面,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要梳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研制場景化、標準化、可推廣、小而美的解決方案。對應用工業互聯網后的信息安全擔心,是企業“不敢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發展環境層面,引導平臺企業提升安全防護水平,保障中小企業數據安全。
原文鏈接:《數字化時代,工業互聯網如何有效賦能中小企業?》
注:本文為中央企業工業互聯網融通平臺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