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工作委員會第28次全會成功舉辦。會上,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網絡與信息安全(TC8)安全基礎工作組(WG4)牽頭,聯合多家具備物聯網研究基礎與實踐落地經驗的單位共同撰寫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綠盟科技通過在物聯網領域的豐富實踐積累,深度參與了本次白皮書的編制工作,為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研發、應用提供安全技術方面的參考,進而推動適合于物聯網設備及操作系統的安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白皮書指出[1],物聯網操作系統是指運行在物聯網感知控制域中各類終端上的系統軟件,主要實現對物理世界對象的本地化感知、協同和操控,并為物聯網其他域提供遠程管理和服務接口,是感知控制域中各類終端的主要功能的載體。因此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穩定和安全是物聯網終端以及物聯網整體系統的安全基礎。然而,當前物聯網操作系統種類繁多,普遍存在安全能力參差不齊,安全設計缺失或不規范,安全防護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物聯網終端設備成為了物聯網系統中的安全薄弱環節。
綠盟科技基于自身物聯網威脅情報系統和威脅捕獲分析系統檢測到近 10 種物聯網相關威脅,發現物聯網操作系統可被利用的脆弱性涉及弱口令、遠程命令執行漏洞等。長期以來,攻擊者一直企圖采取各種新型手段去探測、攻擊并控制物聯網設備,不需要花費較高成本即可創建數量龐大的物聯網僵尸網絡,進而執行傳播感染、拒絕服務、域名劫持和釣魚欺詐等攻擊,危害物聯網和互聯網等重要基礎設施和廣大普通用戶。
綠盟科技通過針對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攻防的長期研究和總結,提出了物聯網操作系統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指導,包括設計、實現、測試、運維四個階段。同時在物聯網操作系統中,系統日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戶可以通過日志來檢查錯誤發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攻擊時攻擊者留下的痕跡,實現追蹤溯源,進一步完善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防御機制。
從物聯網的威脅來看,物聯網時代安全風險無處不在,大到系統平臺,小到傳感器,任何一處風險都有可能使威脅擴散到整個網絡與核心系統。物聯網所對應的傳感網的數量和終端物體的規模是單個傳感網所無法相比的,物聯網所聯接的終端設備或器件的處理能力將有很大差異。對物聯網的發展需要重新規劃并制定可持續發展的安全架構,使物聯網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與之相匹配的安全防護措施不斷完善。
為了更好落實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以及防御針對物聯網操作系統的攻擊,綠盟科技提出了物聯網保護傘計劃,其中以物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為中心,依托固件檢測系統、準入網關、物聯網卡安全分析系統、安全測評系統和終端安全SDK,形成一體化的安全檢測和防御方案。
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的框架,由感知層安全、傳輸層安全、平臺層和應用層安全、以及物聯網安全管理平臺組成,與物聯網的各個層次的安全威脅相對應,每一層面都有相應的安全措施來保障安全。
未來,綠盟科技將持續研究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攻防技術,愿與各方力量攜手,共同完善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技術體系,共同促進物聯網軟硬安全技術協同發展和應用,共同加快物聯網設備及操作系統內生安全能力的構建,為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