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物聯網設備而言,在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內始終保持在線是其“畢生追求”之一。
就在近日,全球電信巨頭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和Tele2 IoT公司進行了一項開創性合作,有望徹底改變物聯網設備的網絡連接,助力提供“永遠在線”的服務。具體而言,雙方創新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彈性SIM卡(rSIM),能夠有效地將單SIM卡設備升級為雙SIM卡功能。
據悉,rSIM的推出標志著移動連接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應對網絡中斷帶來的挑戰提供了全新靈活的解決方案。通過利用創新技術和戰略合作伙伴關系,rSIM將為數字時代的可靠性和不間斷連接設定新標準,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無縫的通信能力。
rSIM 中的“r”代表的是“Resilient”(彈性),所以rSIM卡意譯過來就是彈性SIM卡。
說到SIM卡,應該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傳統SIM卡只能支持單個移動運營商,但有的智能手機允許消費者使用多張SIM卡(雙SIM卡)。此外,還有嵌入式SIM(Embedded-SIM)eSIM,它不像傳統SIM卡需要插拔,而是直接嵌入在終端中,只要通過軟件配置和操作就可以激活運營商提供的蜂窩號碼。
與上述幾種SIM卡相比,rSIM仍然基于物理實卡(盡管可以通過無線方式更新),它采用新的專利技術來檢查自身的網絡連接,并在發生中斷時自動在移動運營商配置的文件之間切換。
該技術允許將兩個獨立的移動運營商配置文件存儲在一張 SIM 卡上,從而有效地將單 SIM 卡設備升級為雙 SIM 卡。
為了保障這一點的實現,rSIM 還提供了全新的連接管理平臺,無論設備連接到哪家移動運營商的配置文件,客戶都可以通過該統一平臺監控設備的實時連接。
據介紹,rSIM由世界領先的SIM制造商支持,以確保最高標準的質量和可靠性。除產品制造外,制造商還將提供支持無線更新的SIM系統,優先遵守GSMA標準,包括到2025年兼容SGP.32標準,以優化與設備和運營商的兼容性。
面對這款全新的SIM卡,應用商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莫過于費用。
rSIM 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表示,該團隊計劃于 2024 年 6 月全面推出 rSIM 設備,但卻拒絕就定價發表評論,只是指出成本將“比標準物聯網漫游 SIM 略貴”。
由于該產品的二合一性質,最初的定價將取決于與移動網絡運營商的合作,奧地利的 Magenta、DT-IoT Global SIM、Tele2 瑞典和 Tele2 愛沙尼亞已經簽約。值得一提的是,該發言人沒有透露任何有關美國合作伙伴的信息。
物聯網的世界為什么需要rSIM ?rSIM 產品與創新總監 Richard Cunliffe 的發言回答了這一點。
“2023年,蜂窩物聯網連接數約為20億,而這一數字到2033年將增至約70億。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依賴物聯網,移動網絡中斷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越來越多的設備連接到它們。這種日益加劇的破壞正在影響所有行業,但影響最大的是生命和基礎設施面臨風險的關鍵部門,例如遠程護理和關鍵國家基礎設施 (CNI)。我們與一流的全球合作伙伴合作開發、構建和推出rSIM,我們創新的雙 SIM卡、雙核方法將提供一種解決方案,既可以監控中斷,又可以快速做出反應。”
Richard 的話不是在“危言聳聽”——我們日常打電話通信中斷帶來的影響有限,但是一些物聯網基礎設施如果突然斷網,帶來的損失可能難以估計。
工廠里的互聯設備意外停機,可能會造成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報廢,從而導致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金錢損失;醫院里的互聯設備意外停機,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治療,直接危及人們的生命;電網系統如果因網絡出現問題,直接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讓整個城市陷入混亂……
隨著移動網絡運營商 (MNO) 投資將其核心網絡從 2G/3G 升級到 4G/5G,意外停機變得更加普遍,rSIM 發布的相關新聞稿中提及了兩個案例:
一個是去年6月25日,全英范圍內,緊急服務電話999暫時無法接通,為此警察、消防和救護車服務部門不得不建議民眾撥打101和其他號碼。英國通信管理局表示,規則要求“英國電信和其他運營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在提供任何呼叫服務時民眾能夠不間斷地聯系應急部門”。同時,“還要求運營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在發生災難性網絡故障或不可抗力的情況下,盡可能充分地提供通話和互聯網服務。”
另一個是2023年11月,澳大利亞發生了一次由停電導致的12小時網絡中斷,影響了超過1000萬人,該事件不但讓澳大利亞交通系統陷入混亂,還導致了醫療服務的崩潰。
相關發言人表示,rSIM 可能會在以上類似情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更進一步,有時防止物聯網基礎設施中斷對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非凡。
俄通信部就曾與相關政府部門及企業舉行過全俄互聯網、物聯網和通信網運行穩定保障演習,目的是保障俄網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無間斷運行。
該測試旨在確保俄羅斯的國家互聯網基礎設施——“俄羅斯網絡”(RuNet) 能夠在不接入全球 DNS 系統和外部互聯網的情況下都能無間斷正常運行,甚至在遭遇外部力量斷網時,俄境內的互聯網仍可安全運行。這些測試包含了通信的穩定性、蜂窩通信的安全性、保護個人數據和攔截流量問題,以及使用物聯網的安全性。
隨著國家和企業層面對物聯網設備的互聯安全性和穩定性越發重視,rSIM或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為為物聯網設備提供數據連接和通信功能的介質,SIM卡的重要性無需贅述。而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連接需求,SIM卡的形態和功能也在不斷進化,衍生出諸如eSIM、iSIM、rSIM 等,筆者用下表對三種SIM卡進行比較:
所謂eSIM,即嵌入式SIM(Embedded-SIM),它不像傳統SIM卡需要插拔,而是直接嵌入在終端中,只要通過軟件配置和操作就可以激活運營商提供的蜂窩號碼。eSIM具備低成本、更小體積、高穩定性、一號多終端、使用便捷與安全等諸多優勢。
對于用戶來說,使用支持eSIM的手機意味著可以自由選擇運營商、電話號碼以及套餐,哪家運營商資費便宜/網絡好/服務好就選哪家,真正實現“我的網絡我做主”。
對于物聯網而言,eSIM的應用幾乎是一個“必選項”,其帶來的益處包括——
1.節省空間,提升性能:eSIM小巧的體積解決了物聯網硬件在工業設計中的高難度問題,相較于實體SIM卡可以減少高達90%的空間。與之相關的特性,包括電池續航增加、防水能力增強、抗震動、耐高溫,有利于提升物聯網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2.靈活部署,便捷管理:由于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龐大,傳統的物理SIM卡安裝和管理成本很高,而eSIM可以實現遠程配置和激活,大大降低了物聯網設備的管理成本,使得物聯網設備更加方便、快捷地部署和管理。3.硬件出海,國際漫游:物聯網設備通常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比如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eSIM可以隨時更換或切換運營商,使得設備能夠適應不同的網絡環境,并選擇最優的網絡和資費方案。
iSIM大體可以歸類于eSIM類型的一種,但其中將帶有安全元件的集成UICC(iUICC)制造成了片上系統(SoC)或系統級封裝(SiP)。
根據GSMA智庫負責人Peter Jarich的說法,iSIM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是集成的TRE(防篡改元件),這是SoC中的一個硬件子系統;二是在TRE硬件內部執行的eUICC操作系統軟件,安全地存儲在其內部存儲器或(和)在該芯片上認證的遠程存儲器中。
泰雷茲在其官網上寫道,iSIM是eSIM世界的下一次革命。考慮到尺寸的減小,iSIM很可能成為更小、更緊湊的設備的首選。隨著全球企業擁抱物聯網革命,iSIM的采用將越來越廣泛。iSIM將使企業更容易、更經濟地實施部署5G專網,這對于支持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的連接需求至關重要。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將SIM卡直接集成到設備中可能會縮短產品開發時間。
預計到2024年iSIM將得到廣泛部署,從而改變企業連接設備和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方式。
如前文所述,rSIM即彈性SIM卡。其背后的想法非常簡單,即兩個獨立的移動運營商配置文件可以存儲在一張 SIM 卡上,rSIM 模塊可以監控每個網絡的中斷情況,確保即使主要提供商的網絡出現問題,物聯網設備也能保持連接。
該技術旨在通過延長正常運行時間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連接丟失的影響來改善物聯網設備的移動連接。rSIM 提供兩個級別的彈性,可實現設備所在國家/地區之外的無縫漫游,并為持續的互聯網訪問提供主動的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物聯網設備對連接性能的追求沒有止境,SIM技術也在市場的倒逼之下持續迭代,未來,或許我們會看到新的SIM卡形態,也或許,SIM卡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歷史~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betanews.com/2024/02/20/rsim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1308681/two-in-one-sim-offers-network-redundancy-for-iot-devices.html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innovation/worlds-first-resilient-sim-that-auto-switches-for-network-unvei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