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的發展需要智慧城市當基礎底座。第一,智能汽車需要城市基礎設施提供感知體系;第二,智能汽車需要新型基礎設施提供網絡服務;第三,智能汽車需要城市提供應用場景和測試環境;第四,智能汽車需要城市提供多樣化數據。
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智能汽車提供切入點。第一,城市需要智能汽車減少交通引起的“城市病”;第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結合智能汽車實現前瞻性布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智能汽車打通數據孤島;第四,智能汽車有望提升城市居民出行水平。
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第一,有利于汽車強國建設;第二,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新基建新城建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利于探索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的新路徑。
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一平臺、兩基礎、多應用”。其中,車城網平臺是發展核心。
“一平臺”指的是車城網平臺。車城網平臺以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為基礎,匯聚城市道路、交通、汽車、公共設施、市政設施、地理信息等動態和靜態數據,建設開源開放、支撐多類應用。
車城網平臺聚合了車輛和城市運行過程中的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地上數據和地下數據。其中靜態數據與CIM數據一般包括GIS、BIM、資源調查數據、公共專題數據、物聯網數據等,而動態數據包括通過路側傳感器與車端傳感器采集到的車流、人流等車聯網數據。在空間維度上看,車城網平臺的地上數據包括市政感知數據、交通感知數據,地下數據包括地下管網數據和底下管廊數據。
“兩基礎”即感知基礎設施和網絡基礎設施,是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基礎。
感知基礎設施又細分為市政感知基礎設施和交通感知基礎設施。市政感知基礎設施包括城鎮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感知基礎設施涵蓋道路路口及道路兩側的雷達、攝像頭等感知設備 ,數字化的車道線、交通標識、護欄等。
網絡感知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網、車聯網、位置網、能源網。通過在城市科學規劃和部署建設 5G 通信網絡,為汽車、交通、城市提供智能化發展所需要的低時延、大容量、高可靠的通訊能力。通過結合通信網與感知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步安裝路側通訊單元、邊緣計算等設備,可以發展城市車聯網。基于北斗系統,建設城市位置網絡,為智能汽車和居民出行提供精準定位與實時動態地圖服務。能源網包括覆蓋公共場所和社區的充(換)電服務體系, 滿足電動汽車、智能汽車、電動自行車等出行工具的充換電需求。
“多應用"指的是面向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自動駕駛等多層次、多場景的應用,是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引擎。
城市管理應用包括市政設施監測、生態監測治理、城市安防布控、城市設計仿真等方面;交通管理應用包括動態交通管理和靜態交通管理;自動駕駛應用包括出行服務、物流服務和其他服務。
智能汽車和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是一個復雜系統,城市中的經濟結構、 創新結構、關系結構、交互結構要與智能化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數字化 智能化同步安排。目前,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中存在政府部門間缺乏 協同、既有基礎設施和數據缺乏連通、行業缺乏跨界合作、部分建設內容 缺乏標準和法律法規支撐等方面的問題。
針對多方面問題,課題組提出相應建議:建立健全政府間跨部門協同管理機制、強化試點示范工作、完善標準法規體系同時強化規范銜接、構建新型投融資體制、建立快捷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協同發展的合力、加強人才隊伍保障。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我們,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