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太湖水危機之后,靠湖吃湖的水產養殖業,大量排污的印染化工業,成為無錫必須割舍的重要產業,一大批農民需要上岸,一大批企業需要關停轉移。然而在15年之后,無錫“壯士斷腕”之后發展起來的物聯網產業,也進入了收獲期。
不僅太湖風光愈發宜人,無錫更是成為世界物聯網之都,整個業態日漸成熟,商業化進程扎實落地,帶動無錫煥發了勃勃生機。
“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眾多的物聯網企業在無錫這塊試驗田上發展壯大,已經走出無錫,走出中國,擁抱世界。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無錫市副市長周文棟認為,“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融合創新、雙向賦能是物聯網實現快速發展和代際躍遷的關鍵路徑,而感知層的傳感器,應用層的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則是無錫推進AIoT深入融合、廣泛應用的核心賽道。
2009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國家將搶抓物聯網發展機遇的“鑰匙”交到無錫手中,開啟了無錫為全國物聯網發展先行先試、試點探索的征程。
傳感網創新園
十三年來,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在物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應用推廣、企業集聚等方面,實現了物聯網概念從“非常”到“平常”、從抽象到具象、從實驗室到現實應用的重大轉變,一大批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正在這里成長,形成了包括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系統集成、應用服務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全市已集聚物聯網企業超3000家,其中上市企業7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3家,以雪浪工業大數據、南山車聯網、慧海灣先進感知為特色的差異化產業布局基本形成。
近三年物聯網產業營收平均增速超20%,2021年產業規模3563億元,增幅26.8%,無錫物聯網集群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無錫半導體協會副秘書長陳立明說,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連物聯網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怎么用,而物聯網的很多具體的應用需要跟行業結合。
無錫從2010年開始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利用財政的專項資金鼓勵企業研發投入,設計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鼓勵企業產業化和市場應用推廣,申請發明專利,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也鼓勵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運營機構建立服務于行業的公共服務平臺。
通過為產業搭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眾多物聯網企業在無錫本地找到了應用場景,一方面打通了技術路徑,并且形成了核心產品、探索了商業模式。
1999年,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趙陽博士回國創業,他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學位期間,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教授,畢業后,趙陽在一家知名的美國半導體行業跨國企業供職7年。
在考察國內整個微電子機械系統行業后,他發現江蘇無錫具有這方面的人才優勢,于是,他和4位同伴決定在無錫設立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是無錫完整的IC產業鏈、一流的人才環境和政府給予的各方面支持吸引了我,尤其是無錫對企業的支持幾乎是有求必應。”趙陽說。
美新成立后,一直致力于MEMS傳感器的研發,其率先推出了CMOS單芯片加速度計,也是率先在美國上市的純MEMS傳感器公司。
2006年美新公司進軍手機、數碼相機、MP3等消費類電子市場,2007年年底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08年美新年銷售額達1億元人民幣。
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的飽和,趙陽博士將傳統的業務出售給了上市公司華燦光電,將工作重心轉移到2017年從公司中分拆出來的新納傳感系統有限公司,專注于車規級和工業級MEMS傳感器解決方案開發,產品線包括高性能代碼開源慣性測量單元IMU、車規級高精度實時動態INS組合定位系統和電流傳感器。
新納傳感高級副總裁盧煒說,自動駕駛車輛在各種不同條件下都需要精確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個車道,光靠GNSS信號是實現不了的,還需要IMU的加持,而且IMU要達到非常高的精度,因為需要對加速度進行兩次積分得出車輛的位置,每秒需要測量100-200次,微小的誤差累積起來也會變得很大。
目前他們的精度,已經從每小時10度的零偏不穩定性,到現在1.5度,下一代提高到0.5度以內。這種設備,在乘用車、商用車,無人車和物流小車,都有廣泛的應用。
目前,新納已獲得國內外頭部乘用車企多個車型定點并實現量產 ,支持頭部自動駕駛物流重卡項目商業化運營超過1000萬公里 。在國外,他們為美國大型自動農機公司約翰迪爾供應用于自動駕駛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大型農業機械的核心設備。
盧煒說,“在這一領域美國的亞德諾半導體(ADI)原來是行業領跑者。而我們響應更加快速,更加靈活,性能也能達到需求,交付記錄非常好,故障率也非常低。”
在他看來,無錫整個半導體的基礎非常完善,重要的供應商都在本地,今年,新納在接到一家頭部新能源車企提出的慣性測量單元提出新的需求后,從接到需求到做出樣品,只用了一個半月,只是行業常規周期的一半。
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精準農業領域,慣性導航設備的精度要求比消費電子的要求高很多,而這正好是新納傳感的核心能力。2017年他們正式獨立出來運營后,每年都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增長,在汽車的前裝量產上已經開始出貨。新納慣性導航定位產品每年出貨量達到十幾萬件,累計超過100萬件。
以應用為場景,打通產業鏈,在無錫,很多企業從這條路徑成長起來。無錫的車聯網企業,成功實現了從輸出產品,到輸出模式的升級。
無錫市工信局物聯網產業發展處處長張凡說:“物聯網企業‘專精特新’的特征體現的很明顯,市場碎片化,應用長尾化,即便是市場份額比較高,但不容易做的很大。無錫的很多企業在很多細分領域都是領軍企業,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
無錫累計建成國家級平臺載體178個,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是全省首家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無錫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是首個落戶地級市的國家“芯火”平臺。
無錫物聯網近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獎項14項,年均授權發明專利2000多件,高性能MEMS傳感器、異構感知融合、物聯網終端安全防護等一大批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前列水平。
感知中國中心
今年以來,圍繞物聯網及數字經濟發展,無錫作出系統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提出無錫未來物聯網發展思路。
下一步,無錫將依托自身優勢稟賦,圍繞“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時代命題,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新階段建設賦予新內涵,重點以“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融合創新為主線,以智能傳感器、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一感兩網)為主攻方向,加快將無錫物聯網打造成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6月27日,無錫市副市長周文棟在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調研時表示,當前進入數字時代,要為全市物聯網發展注入新的內涵,扎實推動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做優做強AIoT產業,持續為物聯網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