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N95口罩、退燒藥、抗原之后,用于自測血氧飽和度的家用血氧儀再次成為熱銷品。一時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血氧儀不是賣斷貨,就是卡在了物流的路上。
近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在演講中提及,應該警惕高齡老人的“沉默性缺氧”。張文宏表示,有的老年病人送醫時為時已晚,這是因為老人對缺氧反應遲鈍,甚至完全感覺不到胸悶、呼吸困難等,這種現象可以稱為“沉默性缺氧”。
這是在大規模感染新冠之后突然間“火”了的一個概念,“沉默性缺氧”跟血氧飽和度直接相關,通常,血氧飽和度的正常值為95%~99%,當低于95%時,一個機體反應靈敏的人,會表現出煩躁、呼吸頻率增快、精神反應差、嗜睡等癥狀。因此,年輕人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值越多,相關反應就會越明顯,病情也一目了然,但有些老年人由于長期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對低氧血癥反應很遲鈍,甚至反而顯得若無其事。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血氧飽和度低于93%是重型患者的參考依據之一,對于新冠重點人群,血氧飽和度低于93%需及時就醫。
此外,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方案》中,也建議在有基礎疾病的65歲以上老年人、孕婦等重點人群中配置一批可隨時上傳數據的智能脈搏血氧儀。在北京,為做好重點人群抗疫服務保障工作,街道為高齡、獨居、空巢老人建立“特殊關照圈”,并于今日開始發放一批血氧檢測儀,由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負責對接。
而對于普通的“楊康”人士來說,則需要自行購買,這也讓血氧檢測儀幾乎成為繼抗原之后又一遭到瘋搶的產品。由于在各大平臺上搶不到現貨,一些消費者開始考慮購買有血氧監測功能的智能手表和手環,“#智能手表能否平替血氧儀#”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早在三周前,就有消費者以189元買到了某品牌的家用血氧檢測儀,而如今電商平臺則恢復原價299元,且顯示已經無貨。通過查看各大電商APP,甚至有些商家將此前標價299元的產品,掛出了1300+元的高價。
除價格較半個月前有較大幅度變動之外,還可以發現血氧儀相關產品已出現缺貨、發貨時間無法保證等情況,如樂普在京東自營旗艦店的3款制氧機全部顯示無貨,魚躍京東自營旗艦店多款制氧機都需要提前預約,其他品牌血氧儀產品的發貨時間也在2至15天不等,或不顯示預售時間但直接提示受物流影響發貨有延遲。
家用血氧儀常見的類型有指夾式血氧儀、腕式血氧儀、臺式血氧儀、手持式血氧儀、可穿戴血氧儀等。通過查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可以得知我國目前手握血氧儀注冊批文的共有74款產品,涉及康泰醫學、樂普醫療、魚躍醫療、寶萊特、理邦儀器、可孚醫療、紅日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而近日血氧儀的爆火,甚至讓同花順概念板塊在12月26日晚新增了“血氧儀”概念,理由為:血氧儀即用于檢測血氧的儀器,主要測量指標分別為脈率、血氧飽和度、灌注指數,血氧飽和度是臨床醫療上重要的基礎數據之一。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調整,防疫物資需求隨之暴增。伴隨“沉默性缺氧”問題被大眾熟知,血氧儀產品迅速走俏。
從百度搜索指數可以看出,近30天“血氧儀”搜索指數從不足10000迅速飆升至接近60000,同比和環比搜索量都有數十倍的增長。此外,在當前家用血氧儀“一儀難求”且價格大漲的情況下,有不少消費者另辟蹊徑,轉而選擇購買有血氧飽和度檢測功能的智能手表或手環來代替。
近日,在電商平臺上,不少品牌的智能手表都悄悄調整了宣傳文案,轉而將血氧監測功能作為一大賣點,并在產品頁面的醒目位置顯示,相關產品的銷量也直線上漲。例如,華為一款智能手環月銷量超4萬單,小米一款智能手環月銷量超3萬單,而華為手環4只要89元就已經具備了血氧飽和度檢測的功能,遠低于市面上血氧儀的價格,甚至還有蘋果專賣店的員工表示,很多顧客進店后會直接詢問哪款手表帶有血氧檢測功能。
早在2020年9月,Apple Watch Series 6中就增加了血氧監測功能,自此,智能手表行業便掀起一股血氧檢測的潮流。時至今日,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表/手環產品基本都已配備了血氧監測功能,那這些產品到底能否作為家用血氧儀的替代品呢?有位網友在不同時間段做了三次測試,結果顯示,Apple Watch的檢測數據與家用血氧儀的數據雖然不完全一致,但兩者差別基本不大,網上也有人咨詢了小米、華為等官方客服,對方表示智能穿戴設備測量血氧飽和度的準確率誤差在5%以內。
雖然誤差不算大,但在官網上Apple Watch的商品信息中可以看到,蘋果公司明確表示血氧檢測功能不應被用于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同樣,華為門店工作人員也表示,智能手環監測到的血氧飽和度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此外,多家品牌的客服也均強調,智能穿戴設備并非醫療器械,其數據可當參考,但實際測試還是要以專業設備為準。
對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鐘鳴也表示:“它不是一個醫學級別的產品,所以很難講你在發熱、出汗的時候,會不會對信號有影響,或者是你寒顫、血管收縮的時候,會不會有影響。所以對于手環手表,我覺得目前沒有依據證明它是可靠的。”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市場仍持續疲軟,遭遇連續六個季度的下滑,整體出貨1210萬臺,同比下滑7.0%。其中,手環市場連續八個季度同比下跌,出貨量下降至350萬臺;基礎手表在本季度也遭遇下跌,同比下降7.7%,保持在510萬臺出貨;智能手表成為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市場唯一保持增長的細分品類,同比增長16.8%至340萬臺。
根據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為3229萬臺,同比下降8.4%。其中,手環、耳戴設備市場均遭遇下跌,而得益于蘋果手表出貨量高達52.9%的增速,成人智能手表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品類,第三季度出貨量1080萬臺,同比增長1.8%。
根據此前估計,2023年成人智能手表將呈現恢復性增長,出貨量將增長3.5%,而受到本月血氧儀脫銷的影響,智能手表在第四季度的銷量或許會有更高增速的表現。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表產品的不斷提價,可穿戴設備是“智商稅”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但經過三年的疫情,未來人們對于健康的關注度將會持續提升,而血氧、血壓、體脂、心率等指標的檢測也將隨著傳感器技術的提升而更加精準,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與健康相結合的領域也將會持續獲得上升的驅動力。
寫在最后
近幾日,血氧儀搶購潮的出現顯然是不理性的一種行為。現在奧密克戎變種并不可怕,但被放大的恐慌卻讓很多人如臨大敵,在防疫政策大幅度優化調整之后,很多人卻變得更加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但這種擔心不應該上升為焦慮和恐慌,更不必一次次跟風搶購各種物資,甚至連那些與防疫關聯度不高、普適性不強的商品也一度成為搶手貨。
目前,我國新冠重癥和危重癥的比例僅為0.18%,發生血氧過低的情況非常少,大家不必過度恐慌、跟風搶購,將緊缺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才能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相較于重視血氧,更要觀察自己的各項體征,如果出現與此前不同的癥狀,需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就醫。
重視但不恐慌,才是對待“新冠感染”的正確心態。
參考資料:
1.《血氧儀氧飽夾賣空了 用智能手環手表替代靠譜嗎?》,看看新聞
2.《搶不到血氧儀的人都在買智能手表,銷售:數據僅做參考》,瀟湘晨報
3.《老人“沉默性缺氧”值得重視但不必恐慌》,新京報